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前每日练 | 青藏高原纳木错,东西湖岸冰凌阔(2021届114)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期待您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共同交流。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山东2020届新高考高三6月三轮冲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冰是冰冻圈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受大气热状况控制,并对区域能量和水循环有较大的影响,其时空变化能直接反映气候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湖冰完全冰结日期和完全解冻日期可以作为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指标。湖冰的冰结、消融主要受气温和风速的影响。图1为我国纳木错湖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纳木错最大湖冰厚度和冰盛期(2-3月)平均气温统计图。纳木错湖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纳木错湖区西部降温明显,但其结冰时间却晚于东部。

(1)简述纳木错湖形成咸水湖的原因。(6分)

(2)简述气温对纳木错湖冰厚度的影响。(6分)

(3)分析纳木错西部湖区冬季降温明显但结冰晚的原因。(6分)

(4)推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纳木错湖水及湖冰的影响。(6分)

解题思路

本题以西藏纳木错为背景材料,以纳木错湖形成咸水湖的原因、气温对纳木错湖冰厚度的影响、纳木错西部湖区冬季降温明显但结冰晚的原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纳木错湖水及湖冰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湖泊(水文水系)特征、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解析及答案

(1)解析:

咸水湖多为非排水湖(即无排泄水道,属于“有进无出”的湖泊)。根据(图文)材料,我们可知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湖泊四周地势较高,多有常年冰川及季节性积雪,湖泊补给来源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及少量的山地降水。

其次,受地形影响,湖泊补给河流虽多,但并没有排泄河道,封闭地形阻碍了由湖泊周边山地携带到湖泊的各种化学元素(盐分)的向外迁移(即湖水无法跟外界水体交换)。最后,经过日积月累,湖水中盐度升高,形成咸水湖。(注: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较强,白昼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聚集,也是纳木错成为咸水湖的一大原因。)

答案:

该湖泊地势相对较低,以河流补给为主;(2分)河流将地表盐类物质带入湖中,湖水通过蒸发的方式支出;(2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盐度升高,最终形成咸水湖。(2分)

(2)解析:

所谓气温对纳木错湖冰厚度的影响,一般需要分为两步走:一者是整体描述气温与最大湖冰厚度的关系(即最大湖冰厚度与冰盛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这一点相对简单,但并非出卷人明说的问题,所以容易因遗漏而扣分。大多数情况下,解读地理大题,可以参照语文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我们都要根据“总分”结构进行作答,有时还可能是“总分总”结构。

二者是结合纳木错最大湖冰厚度和冰盛期(2-3月)平均气温统计图,详述气温及最大湖冰厚度的变化。由此可得,冰盛期平均气温低时,最大湖冰厚度大;冰盛期平均气温高时,最大湖冰厚度小。

答案:

最大湖冰厚度与冰盛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2分)冰盛期平均气温低时,最大湖冰厚度大;(2分)冰盛期平均气温高时,最大湖冰厚度小。(2分)

(3)解析:

纳木错西部湖区冬季降温明显但结冰晚的原因,我们可以采用分解法来回答:一是“冬季降温明显”。根据材料,“纳木错湖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则受西风的影响,西部湖区降温较快。二是“结冰晚”。西部湖区是迎风区,风力大,水流速度较快,还有就是西部湖区水域宽阔,受热力作用(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高)影响降温慢,再加上风的影响很难形成稳定覆盖的湖冰。

答案:

冬季受西南风影响,西部降温较快;(2分)水流速度较快,不易冻结;(2分)西部水域开阔,冻结初期受风的影响很难形成稳定覆盖的湖冰。(2分)

(4)解析:

该题难度一般,但有“大坑”,容易让人过度解读。解答该题抓住“近年来全球变暖影响”,而非全球变暖的长远影响

对于湖水而言,结合该地湖泊的补给源,我们可知全球变暖会导致四周高山的冰雪加速融化,增加入湖水量,扩大湖泊面积。

对于湖冰而言,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湖泊冬季封冻时间推迟,春季消融时间提前,结冰期缩短,湖冰的稳定性(厚度及坚硬程度)减弱。

答案:

对湖水的影响:湖水面积增大,湖水水量增加。(2分)

对湖冰的影响:冬季封冻减缓,春季消融加速;(2分)冰层稳定性逐渐减弱。(2分)

云南玉溪一中2021届高三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冰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湖冰面积及封冻期长短受诸多因素影响。纳木错是西藏海拔最高(4718米)、面积(1920平方千米)第二的内陆微咸水湖,白马纳木错(1.45平方千米)是其子湖。湖区冬季盛行风为西风,大风日数多。最近三十年来,纳木错水面扩大,盐度也变大。资料显示,该湖区盐度与温度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并不显著。下图为纳木错流域。据此完成7-9小题。   

7、纳木错在封冻期间结冰厚度最大的湖区位于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8、与纳木错相比,白马纳木错

A.冻结日期早、解冻日期早

B.冻结日期早、解冻日期迟

C.冻结日期迟、解冻日期早

D.冻结日期迟、解冻日期迟

9、近年来纳木错水面扩大、盐度变大,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气温升高

B.风力强劲

C.下渗增加

D.径流增加

答案及解析

7、D

根据材料,“湖区冬季盛行风为西风”,我们可知在湖泊封冻初期,西部湖区受风力的扰动较大,大风使得很难形成稳定覆盖的湖冰。还有就是西部湖区水域宽阔,受热力作用(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高)影响,降温慢、结冰较薄或较晚。故A、B、C三项错误。

东部湖区,水域狭小,降温快,再加上处于主导(盛行)风的下风向,风力较小,结冰快且厚。其次,受西风影响,西部水域的湖冰会在东部堆积。故D项正确。

8、A

根据常识,我们知道温度是决定湖冰冻融状况的主要因素。根据图文材料,我们可知“白马纳木错”是纳木错的子湖,“体量”小,水体比热容较大,湖小则易受陆地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白马纳木错的冻结日期(比纳木错)早,而解冻日期(也比纳木错)早。

9、C

湖水的水位变化是与水量平衡密切联系的。以排水湖(多为淡水湖)为例,水量平衡与湖面降水量、入湖地表径流量、出湖地表径流量、入湖地下径流量、湖水渗透量、湖面水汽凝结量和湖面蒸发量等有关。内陆湖(无排泄河道的非排水湖)则不需要考虑出湖地表径流量。水位及水量平衡,最终体现在面积和盐度的变化上。

近年来纳木错水面扩大、盐度变大,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者气温升高,冰雪消融加快,入湖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故A、D二项错误。二者气温升高,导致湖泊蒸发量增加(既有常规解冻期蒸发量,也有封冻期缩短导致的蒸发量增加)。风力强劲,一方面直接加剧蒸发,另一方面提升水循环速度(河流流速、蒸发速度等),也会扩大湖泊面积及增大湖水盐度。故B项错误。

湖泊体量,一般与下渗关系不大。其次,如果是下渗量增加,则会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减小,湖水盐度降低,与现实情况不符。故C项正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日一题 综合题——湖冰
每日一景推荐: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
西藏第一大湖——纳木错
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8年增加489平方公里, 将来可能会超过青海湖!
必应美图
中国面临世纪难题:几十年扩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