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理概念】高考阅卷一直在强调地理概念;光照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每日每篇精品推文
太阳光照的多少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四点:1、日照时数与昼夜长短有关 以北半球夏半年为例,北半球维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日照时数就越多。
2、日照时数与天气有关晴天,大气忠水汽少、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反射少,到达地面的光照多,故各种沙漠性气候及大陆内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都有很好的光照条件。我国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由于云雨多,光照较差。而我国的四川盆地,由于四周山岭阻隔,江面和地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不易扩散,早晚气温较低时,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冬春两季常常笼罩在迷雾之中,阳光照射时间短,因而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方,故有“蜀犬吠日”之说。
3、日照时数与大气污染有关 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杂质多,对太阳辐射削弱打,地面光照差。
4、日照时数与海拔高度有关 海拔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空气稀薄,尘埃少,大气的透明度就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因此,高原和山区的光照总比同纬度的平原好。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饿地区,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罪丰富的地方,因此,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从热量角度来讲,衡量大气热状况的是气温,而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中学地理高级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微博头条文章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知名校园博主,高考地理备考专家,知名地理科普平台,网络自媒体学习倡导者:一直做地理,所以最专业!
141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由于地球是倾斜状态,即黄赤交角的存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使得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同,总之是低纬度大而高纬度小,所以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总赤道向两极递减。
2、下热面状况,包括海陆、地形地势、植被、水文、洋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而冬季相反。四川盆地虽然为全国太阳辐射最少,但因纬度低和盆地地形,夏季炎热;冬季由于受冬季风影响很小,而成为同纬度的温暖中心。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日较差于裸地;河湖水田周围也因为水的调节作用,气温日较差于内陆;而洋流的影响则是暖流增温,寒流降温。3、大气本身条件,如大气组成,大气运动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和保温作用的大小如在对流层,随着高温的上升气温递减,即与大气组成有关。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少而气温低;至于大气运动,任何地方受到冷气团影响就降温,受到暖气团影响就升温。
热量与光照虽有区别,但是也是有联系的。光照强的地方,气温会短时升高,因此大陆性气候在夏季时最高温度比海洋性的高,晴天最高温度比阴天的高。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袭击七、八月份也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是因为虽处较高纬度而太阳高度小,但白天课长达14个小时左右。
光热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作物有喜高温和耐温凉的,热量多条件是低纬优于高纬,平原优于山地。由于热量白不同,农作物在种类、产量、复种制度上有着随维度变化的规律。在我国,复种制度从南到北有着从一年三熟到一年一熟的递变规律。四川盆地随多雾光照少,但纬度低,热量充足,水稻种植可达一年二三熟;农作物也有喜光和喜阴的,青藏高原虽为高原气候,夏气温不高,但利用充足的光照仍可种植喜光耐温凉的作物,如青稞等作物;东北地区虽纬度高,热量少,但夏季可利用白昼较长光照条件好,种植喜光的玉米、大豆等。因而各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种植适宜的农作物,以达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农业生产。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1、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温差大。阴天相反。
3、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原因:海洋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速度慢,幅度小
4、与季节的关系:冬季比季夏日较差小
原因:冬季太阳高的的日变化小于夏季
5. 地表植被影响:植被覆盖地比裸地小
原因:裸地没有植被覆盖,阳光直接照射到地表,而地表为土壤或沙石,比热小,升温降温快,日较差大
6.与海拔的关系:
同一纬度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
原因: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如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原因:大尺度高原山地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小,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小,所以温差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3.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温年较差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4.干旱区大于湿润区
原因:干旱地区比湿润地区大陆性强
5.平原大于山区
原因:形成山区年较差小的原因是,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导致气温年变化较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6.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地
裸地比热容小于植被覆盖地,气温年较差大
☆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
表达形式
气温特征
气温的高低、季节或年际变化
“恒温”型
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
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
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
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
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
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一、描述某大区域气候特征
【答题模式】
1位于哪些热量带,气候类型单一还是复杂多样 ,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气温、降水特征)
2气候类型的分布(气温、降水特征)
3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是否显著
【典型例题】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 分)
参考答案
1.(1)主要气候特征:①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②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③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④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二、气温要素
1、气温特征的描述
【答题模式】
①平均气温;②年较差;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布;④气温日较差。
【典型例题】读图 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特点:终年温和, 年温差很小 ,昼夜温差大 。
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答题模式】
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 阴天
【典型例题 1】比较 A、B 两市气温日较差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12 分
答案:
相同:气温日较差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2 分)
原因:①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日较差大;
②冬春季节.受暖湿西风控制,阴雨天多,日较差小。(4 分)
不同:B 城市的日较差大于A 城市。(2 分)
原因:A 城市临海,海拔低,日较差小;
B 城市位于内陆,海拔高,日较差大。(4 分)
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因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越大(正午太阳高度 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地区冬夏两季获得的热量差值要大于海洋地区,离海洋越近
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年较差较小。离海洋越远的地区,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
③地形:海拔越高,年较差越小。
④天气:云雨多的地区要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⑤植被:有植被的地区要小于裸地。
【典型例题】D 湖泊(图 a)的湖面海拔约 3800 米,降水资料如图 b 所示。D 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 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 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推测 D 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12 分)
答案:(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 分); 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2 分); 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 分);
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2 分)(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到 0℃及以下)。
4、影响气温的因素
【答题模式】
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
(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典型例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 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昆明为 7.7℃,成都为 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 7a 示 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7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 分)
答案: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8 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10个易混易错点,考试前多看看!
关于日较差的问题
微专题7--气温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高考地理31种最佳地理答题万能模板!不学亏大了!赶紧收藏起来
2016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