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法指导】大气环流的判读技巧!
【典例1】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 1.C  2.B【解析】
1.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典例2】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主要以鱼类和甲壳动物为食,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下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据此完成1~2题。
1.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2.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图中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B.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C.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D.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答案】 1.A 2.B【解析】
1.北极燕鸥的越冬地是在南极,繁殖地在北极,北极燕鸥在两极的时间都是当地的夏季,两极的季节相反。所以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3月,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北极出现极昼,夏季即将来临,故选A。
2.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可以看出“虚线”线路大致为顺风,对北极燕鸥来说可节省体能,B正确。【技巧点拨】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分布
季风类型成因
热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亚热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季风
3.理解大气环流的影响
(1)影响气候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使各气压带、风带控制或交替控制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水热特征,从而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
(2)影响动物迁徙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水热条件变化→水草(食物)分布变化→野生动物迁徙(3)影响海洋航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会影响洋流的流向,进而对海洋航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海洋航行中尽可能做到顺风顺水。(4)影响海洋渔业捕捞受盛行风影响的地区,海域风浪大,不利于捕鱼作业;受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捕鱼作业;受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海域风浪小,多晴朗天气,方便捕鱼作业。【变式演练1】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答案】1.C 2.D【解析】
1.由图示可知有些年份指数为正,有些年份指数为负,说明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没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选C正确。
2.有些年份指数为正,有些年份指数为负,不能说明我国东部夏季风逐年增强或减弱,A、B错;1980 年指数为负,说明该年夏季风较弱,我国南方降水偏多,D正确;1961 年指数为正,说明夏季风强,我国降水北多南少,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错。【变式演练2】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此时①地最可能(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答案】 1.C 2.A【解析】
1.在四地分别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可以判断①地吹偏西风,②地吹偏北风,③地吹偏南风,④地吹偏北风,选C。
2.①地等压线密集,且气压四周高、中间低,为势力较强的气旋所控制,容易带来大量的降水,选A。【变式演练3】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1~2题。
1.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2.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注:→气球漂移方向
等压线 数值a>b>c>d>e
【答案】 1.A 2.B【解析】
1.华北地区近地面冷锋过境后盛行西北风;到达高空,盛行西风气流。气球漂移方向与风向相反,故从近地面到高空的漂移轨迹是先向东南再向东,选A。
2.万米高空,风向不受摩擦力影响,气流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 A、C错误。图中等压线数值a>b>c>d>e,北半球高空风向右偏后与等压线平行,B正确,D错误。【变式演练4】每年秋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下称加州)易出现山林火灾。下图为“2018年11月加州山火分布示意图”,此次山火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圣安娜风”特指秋冬季节从大盆地向西南扫过加州的一种风,对所经过的山林火灾影响极大。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圣安娜风”的气压或风带是(  )A.陆地冷高压     B.副热带高压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2.到达加利福尼亚州着火点的“圣安娜风”的性质是(  )A.低温干燥     B.高温干燥C.低温湿润     D.高温湿润3.秋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林区多火灾的主要原因有(  )①多雷电天气 ②多受焚风效应影响 ③多枯枝落叶 ④多家庭燃木取暖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1.A 2.B 3.B【解析】
1.“圣安娜风”形成于秋冬季节,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因此不可能由此形成“圣安娜风”;西风带在北半球吹西南风,与图中风向不吻合;极地东风主要影响高纬度地区,因此排除;秋冬季节北美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
2.“圣安娜风”原本低温干燥,但越过山脉后,空气下沉增温,性质变得高温干燥,容易诱发山林火灾
3.雷电天气属于强对流天气,秋季该地很少发生;该地位于北纬40°左右,秋季温度适宜,家庭燃木取暖可能性不大;这里夏秋季节炎热干燥,山林中有大量干燥的枯枝落叶,再加上“圣安娜风”的焚风效应影响,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答案】1.C 2.D 3.B【解析】1.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3.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故选B。【典例2】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图为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3.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 1.A   2.C  3.C【解析】1.读图可知,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随着海拔升高,强度减弱,A对。逆温强度在日出前最大,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前消失,C错。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故选A。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故选C。3.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般出现逆温现象,由于山谷地区,夜晚山坡降温速度快,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近地面气温降低,导致在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故选C。【技巧点拨】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上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
(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日出前达到最强(图c)。(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3、逆温的类型和成因类型成  因特  点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4、逆温现象的影响
成雾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沙尘暴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航空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变式演练1】
对流层逆温是下冷上热的现象,逆湿就是下湿上干的现象。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2010年9月~2011年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2.0m与0.5m高度之间的温度和湿度差值曲线。读图完成1~2题。
1.2010年9月~2011年8月,有关当地逆温逆湿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9月开始出现逆温现象   B.逆温强度冬季大于夏季C.10月开始出现逆湿现象   D.逆湿现象夏季比冬季更加明显2.流沙前缘的逆温逆湿现象会(   )A.促进植物生长  B.加速流沙扩展   C.增加区域降水   D.加剧风力侵蚀【答案】1.B  2.A【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逆温是下冷上热。当逆温现象发生时,2.0m高处的温度与0.5m高处的温度差值为正,差值越大,逆温现象越明显。10月开始出现逆温现象,A错误。逆温强度冬季大于夏季,B正确。逆湿是下湿上干的现象。当逆湿现象发生时,2.0m高处的相对湿度与0.5m高处的相对湿度差值为负,差值越小,逆湿现象越明显。9月开始出现逆湿现象,C错误。逆湿现象冬季比夏季更加明显,D错误。故选B。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逆温是下冷上热,逆湿是下湿上干。逆湿有利于大气中水汽渗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植物生长,A正确。同时逆温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稳定性增加,风力较弱,减少水分蒸发,B错误。风力较弱,减轻风力侵蚀,不利于流沙扩展,D错误。逆温导致空气对流减弱,不利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C错误。故选A。【变式演练2】 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读我国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1-2题。 
1.维持湖水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中能反映该湖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   )A.①-7月   B.②-7月   C.①-1月   D.②-1月2.下列关于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答案】 1.C  2.B【解析】1.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图中曲线①出现逆温现象。湖面温度较低,为冬季1月份。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冬季,太阳辐射少,湖面受受外界降温影响大,底部受影响小,水温较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变式演练3】 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2010年9月-2011年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0.5m和2.0m高度之间逆温逆湿特征(注∶逆湿就是下湿上干的现象。温度差为2.0m高处的温度与0.5m高处的温度的差值,湿度差为2.0m高处的相对湿度与0.5m高处的相对湿度的差值)。读图完成1~2题。
1.在流沙前缘,逆温逆湿现象最严重的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流沙前缘的逆温逆湿现象会(   )A.改善土壤墒情   B.加剧流沙扩展   C.增加区域降水   D.加剧风力侵蚀【答案】1.D  2.A【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逆温是下冷上热。当逆温现象发生时,2.0m高处的温度与0.5m高处的温度差值为正值越大,逆温现象越明显。逆湿是下湿上干的现象。当逆湿现象发生时,2.0m高处的相对湿度与0.5m高处的相对湿度差值为负,值越小,逆湿现象越明显。故本题采用直选法,温度差越大,湿度差越小,逆温逆湿现象越明显,据图分析,冬季最明显,故D项正确。故选D。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逆温是下冷上热,逆湿是下湿上干。逆湿有利于大气中水汽渗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逆温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稳定性增加,风力较弱,减少水分蒸发,A项正确。风力较弱,减轻风力侵蚀,不利于流沙扩展,B、D项错误。逆温导致空气对流减弱,不利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C项错误。故选A。
领取高中各年级地理
电子课本
1
关注 高中试题研究 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地理知识系统总结
气压带和风带25
高考考点之全球性大气环流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02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1
高一高中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优秀课件)_含分布图及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