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绍琴】舌诊独见

◎学习传统中医,回归自然生活。中医五运六气疾病、气候及个人体质预测。点击上方蓝色小字 ↑ 快速关注。

导读舌诊包括对舌质和舌苔的观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清代中叶以后,随着温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舌诊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医诊断不可缺少的方法。



赵氏是当代温病专家,对舌诊有丰富的经验,曾主持研制温病舌诊模型和彩色图谱。在内科杂病的诊断上,也特别重视舌诊,在全面继承前人舌诊经验的基础又有新的发展。兹将赵氏在舌诊方面的独到见解略述如下。

舌苔主要反映脏腑功能的变化,特别是胃肠和三焦功能情况。要注意分辨舌苔的厚薄,质地,润燥和分布情况。病苔为浊邪受胃气熏蒸而成,主有形之邪。

凡苔厚者邪重,苔薄者邪较少。若舌根苔特厚,是肠胃积滞较重,当疏利之。若苔质地致密,附于舌面之上,揩之不去,是有根之苔,为邪实正不虚,可下之。若舌苔如大颗粒状而厚且干,是燥老之苔,为积热已久,急宜下之。

 舌苔粘腻而色黄,必是湿热蕴郁,色白但腻者属湿重。若苔腻满布于舌,以至边尖不见舌质者,湿邪极重,须急开其湿闭,大忌滋腻养阴或寒凉直清。但见舌苔不燥,或微见润腻,即当考虑有湿。又有垢苔,如奶酪堆积舌上,揩之即去,去而复生,亦是湿浊上泛之象,宜芳香宣化,疏利三焦,调畅气机。又看舌苔也须分别层次,最上一层为罩苔,薄薄一层,如粘液状,有此者也为湿郁之象。凡有湿,苔必润,甚则腻,更甚则水滑,极重则舌面如水欲滴状,多见于湿邪重,又为寒凉冰伏所致,治宜温化开闭。

舌质反映了脏腑实质情况,可据以判断其病的性质,故于观察舌质情况尤当重视。赵氏有一个独到的观点,就是舌质及口腔粘膜通于内脏。中医的传统说法,心气通于舌,舌尖部属心,边缘属肝胆,中心属胃腑,舌根属肾,是有一定道理的。赵氏认为舌及口腔粘膜与内脏粘膜相联属。故观察舌质色泽和口腔粘膜的情况可以得知内脏的异常变化。如麻疹早期,口腔粘膜上出现费科氏斑,说明肺及胃肠粘膜同样在发疹,故表现为呛咳、腹泻等。凡舌质红者,其人内脏也必潮红。如猩红热杨梅舌,色赤如朱,其内脏色亦必如是;热毒下利者舌红,其肠道内粘膜也发炎肿胀潮红可知;温病初起舌红,咽部红肿疼痛,推测其内肺系及消化道也当发炎红肿矣。中医以舌红为营血分热盛,意义极为广泛,不仅于温病有诊断意义,而且在内外妇儿各科杂病中,凡见舌红者,皆属营血分热盛,并必与内脏相属。若再结合脉症,综合判断,则必能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舌通于内脏粘膜之说确有高人之见。

赵氏重视察舌,又发明观舌背一法。有些病人舌苔满布,边尖微略,仅从舌的正面难以看清舌质情况,或有的舌象较为特殊,如色暗滞晦色,或隐隐瘀斑,此时当察舌背,令病人伸舌出口,舌尖抵上唇,充分暴露舌背,此时舌质情况一展无余,或红或绛或紫或青,与正面舌质悉同,因其无舌苔附着,察之清晰可见。尤其舌下两条静脉粗大紫黑者,必是血分瘀滞之征,有特殊的诊断意义。

虽说舌质反映脏腑情况比较真实,但也不可执一而论。必须与脉证合参,综合分析。如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者,历来以为正虚之征,其实胖大舌属湿盛者不少,不可概指为虚。又有舌质色淡,甚至苍白无华,多见于贫血严重的病人,不可据此就言血虚而率投补剂,应细察导致血虚的原因。此时舌苔的情况更应注意,若舌苔垢厚或糙老,或腻浊,皆属邪气阻滞,功能失调,而致血虚。当先祛邪,邪去则血可自生矣。总之,舌红必然是热,舌淡未必是虚,此为要诀。


【本文选自《名老中医赵绍琴临床经验》。由“中医五运六气”微信公众号选编,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网络。由“中医五运六气”微信公众号选编,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五运六气


学习传统中医,回归自然生活。

(致力于中医运气学的推广和传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绍琴:舌诊大法
赵绍琴中医温病温病学讲座—温病心得
名老中医许公岩舌诊经验 -
赵绍琴:治温病要懂得火郁发之
做懂术数会看病的好老师︱范英志老师专访
赵绍琴医学全集   摘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