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中天将如何 写三十六卷中华史

原标题:易中天将如何 写三十六卷中华史

易中天因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品三国”成名,成为公众眼中的“学术超男”,但其热度效应正在慢慢消退。近日,66岁的易中天宣布,用5到8年的时间写作36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的前两卷《祖先》和《国家》已于5月率先出版。这一消息又把易中天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受到诸多质疑。

易中天能否凭一己之力完成一部前所未有的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中华史》有什么特点,与普通的史书有什么区别?带着诸多疑问,经多番联系,本报记者专访了易中天。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不是私人史,也不是通史,而是史诗

记者:关于中华历史,众所周知的有《史记》、《二十四史》等史书,也有众多的教科书和通俗读物,您为什么要重写中华史?

易中天:各类中国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也难得与其他文明相比较。面对自己的历史,我们不但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也很难明确无误地回答,什么是“中华根”,什么是“中华梦”,什么是“中华魂”。

我希望用《易中天中华史》最终来回答“3700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这个命题。

记者:传统说法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您刚才说的3700年是什么概念?

易中天:5000年中华文明史说法不严谨。上下5000年,是文化;3700年,是文明。文明的标志是国家,国家的标志是城市,这是国际学术界的共识。为此,在断代方面,我将中华文明分为史前史和文明史,国家诞生以后叫文明史,分界在二里头。

二里头是城市还是部落有争议,我取“城市”说。文明的起点,是要有考古学证据的。据最新碳14测定,二里头文化一期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所以是3700年。

记者:从第一、二卷看来,您把“枯燥的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与《品三国》风格一脉相承。在泛娱乐化时代,有人质疑您的书是通俗历史读物,而不是严谨严肃的历史学术著作。您如何定义自己的书?从风格到篇幅,您是不是有向读者或向市场妥协的倾向?

易中天:这当然是一部历史著作。我自己的定位,这不是一部私人史,也不是通史,而是一部轻松好读、引人入胜、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中华史诗。

我想强调,不要用“二元对立模式”思考问题,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为什么不能两全其美呢?这确实需要很高的写作技巧,自己做不到,不要怀疑别人也做不到。我想把艰巨的研究工作留给自己,再用读者最能接受的轻松好读的语言表达,给读者以阅读快感。轻松好读和严谨认真不构成矛盾冲突。国外历史学家写的那些人物传记,还有那些通史类的著作都非常轻松好读,而且也非常时尚。

态度是严肃的,表述是活泼的,请大家看书。

记者:在书中,您想重建的是怎样的历史态度?您眼中的现代历史观是什么?

易中天:讲解370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和选择。重新审视3700年,首先要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其次要有科学态度和价值体系。我的现代历史观是“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实事求是,推进共识”,建立全人类的共同文明。如此,我们才能重新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所以,“3700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这句话,36卷本每卷都会出现。

用打坎儿井的方法来写史

记者:《资治通鉴》花费了司马光和数位助手19年的时间才完成;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也花费了作者13年时间。有人质疑您能否以一己之力在5到8年完成这部巨著?

易中天:我曾说过,我的写作是打坎儿井,并不按照传统史书的编年体来进行创作,而是以国家、祖先等为题进行各卷本的议题设置。和其他通史不一样的是,我不追求面面俱到,把关键点、历史拐点讲清楚就行了。

每本书,版面字数10万,实际字数也就是6到7万,5到8年的时间,平均每天也就800字到1000字的工作量。所以不用担心我完不成。

记者:据透露,您有一个“豪华幕后团队”,您是首次采用团队运作方式吗?有人质疑您是不是找了一些年轻人随便编编,粗制滥造甚至有代笔?

易中天:豪华团队是夸张的说法。读书写作是我自己的事,绝对不存在代笔。请别人来写,我再来改,那比我亲自写要累得多。

我是有3个幕后团队。第一个是顾问团队,主要工作是审稿,实际上只是作为“第一读者”发表看法,为了让读者更满意。第二个团队是编辑团队,主要是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是保证图书的质量,关系也不大。第三个团队是营销团队,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是不打自招。

记者:您如何保证自己采用的史料和叙述的史实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易中天:我书中所述的所有史料和史实部分,一定靠得住。我的史料依据有三种:一种是文献,比如《诗经》、《楚辞》、《史记》、《左传》;第二种是出土文物;第三种是文字。其中后两种最可靠。在使用这三种证据的时候,如果文献证据与文物证据、文字证据相冲突,我会舍弃文献,取用文物和文字。

同时还有一批靠得住的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著作。他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学术的功底非常扎实,他们都有现代眼光。比如说,我写西周部分,我就读2本书,一本是杨宽先生的《西周史》,一本是许倬云先生的《西周史》。

记者:您如何评价民国时期历史学家蔡东藩的历史演义著作?您曾说《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什么?

易中天:我一般读历史学术原著,不读历史演义书,平时也不看这类作品。我说《二十四史》有一点问题,不等于全盘否定,因为中国有一个修史的习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总体上是真实的,只是评价和看待的问题。

我只是认为,应用现代史观看待历史,我的写法类似于美国著名的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往往大家耳熟能详的,史书中浓墨重彩的人物,我可能一笔带过,像周武王就是如此。传统史料不太注意的,我会比较注意,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果他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我会多着墨。而有的重要人物,书中甚至会一笔不提。我不写王莽就不能叫中华史吗?

记者:司马迁、班固、司马光等历代史学大家,都“有所不言”。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您会回避吗?

易中天:我不会回避有争议的历史,我可以保证,在书中所说的都是我真实的想法。我会非常客观地表述,而且我会把它放在国际环境、全球视野的背景下,以及中华文明的背景下看待,我不会就事论事。

我强调的是“创新性”而非“颠覆性”

记者:您非常喜欢看侦探小说,这部书的写作有受侦探小说影响吗?

易中天:我非常喜欢古龙,还喜欢柯南道尔、福尔摩斯、科林斯基、马普尔。一个好的侦探,要破一个案子一定有三条。第一是直觉,第二是逻辑,第三是证据。我现在的写作方式,就是从迪弗那儿学来的,叫走格子。找证据就是走格子,你用侦探的眼光看历史,你写的书是好看的。

在我看来,每次写作都好比一次探险。我要写的是他人不知道的和想知道的,不太想写所有人都知道的,除非有新的发现,能提出创新性观点。比如已经出版的《祖先》和《国家》,阅读起来就像读侦探小说一样:解答一个思考,犹如一次“破案”。我不会重复别人,也不会重复自己。

记者:媒体称,您已推出的第一、第二卷书中有不少颠覆性、争议性的观点,也有人认为,您强调颠覆性观点,是为了哗众取宠,是这样吗?

易中天:从《深圳特区报》开始,请不要用“颠覆性观点”的说法,我想强调的是“创新性观点”。

在已经出版的这两卷书中,有不少阶段性的,我自己首创的结论。第一卷《祖先》,是史前史,我分为5个阶段,各用一个字描述:点、面、片、圈、国。点是文化点,夏娃的时代;点扩大后变成面,这就是氏族社会,女娲和伏羲的时代;面扩大后变成片,也就是部落的时代,代表是炎帝和黄帝;片扩大后变成圈,也就是部落联盟,代表是尧舜禹,然后进入国家的初级阶段,三个代表就是夏商周。而第二卷《国家》实际是世界史,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又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女娲不是人首蛇身,而是蛙。至于说我这样是为了哗众取宠,太小看我了。我用得着吗?!我从来没有要靠惊人之语、哗众取宠来吸引人眼球,将来更不会。这些都是我根据很多学者研究的结果所推论出来的结论。

记者:您曾说过,第三卷《奠基者》中会有一个关于甲骨文和金文的独家重大发现,可以先透露一下吗?

易中天:我可以简单透露一下,这个重大发现将证明我的一个观点,即周人“以德治国”的观点。只要考古学上没有新的发现,我的这一研究将是“铜证如山”。

记者:您能说一下未来的写作计划吗?

易中天:上午接受完采访,下午我就开始闭关写作了。按照已拟定的计划,7月22号在香港首发3、4卷,10月中旬在武汉首发5、6卷,今年就把中华根这一部完成。我会竭尽全力写作,如果有非人力所能抗拒之原因就没办法了。

相关

新闻

《易中天中华史》 频遭质疑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从5月2日易中天在个人博客宣布,要以一己之力完成36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系列丛书开始,到《易中天中华史》第一、二卷正式推出,易中天频遭公众质疑。

有媒体发表文章称“《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颗文化原子弹”,知名出版人丁怀超更公开质疑:“直觉告诉我,易中天教授精神发生了问题,或者是我自己的精神发生了问题。这样的‘大历史’书,也许能够博得一时叫好,却无法自立于史书丛林之中。易老师著作已经等身,能让人收藏和仔细阅读的有几种?与其如此疯狂地写那么多书,莫不如5年写出一本书来。”

媒体人诚悬在报纸上撰文称:“个人认为,作为一部纪录片的脚本,《易中天中华史》无疑是优秀的;但是作为一部通俗版的文化通史,它还过于简略。毕竟对于历史来说,各种非理性的偶然因素往往难以估计,而且所谓‘命运和选择’的转折,大多是事后诸葛。”

网友“文雪FAN”评论说:“要么易中天精神有问题,要么就是我的精神有问题。一个人不穷究一生,怎么可能写出历史?不要以为上过讲台演绎下历史就可以目空历史。”

也有人质疑,易中天如此“疯狂”地出书,是因为自从退休宣布“休假式治疗”之后,他就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所以就像近期参与主持央视的《一起聊聊》节目、与李蕾谈民生话题一样,是“不务正业”,就为了赚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易中谈“史观”:写历史需要具有全球视野
史学还需大众读
了解中华文明的血脉之根,就读这套书|好书
谈《易中天中华史》:到底写的怎样,是否有传世的意义和价值?
《易中天中华史》水准如何?学术大咖转型娱乐明星后的浮躁之作?
易中天:中华文明没有信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