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读《秦朝原来是这样》会放大你的格局
文|杜文杰

 
千古一帝——秦始皇

读历史让我们知古今兴替,尤其是读一段伟大的民族历史,更是让人心潮澎湃,内心无比振奋,且人生格局为之放大!

近日读作家郑文州写的《秦朝原来是这样》一书我热血沸腾,为之惊奇而赞叹,感慨作家将中国公元前大秦帝国700年的历史写的如此惊心动魄,神采飞扬,每一个字,每一段话,每一个历史故事都那么有吸引力,让我爱不释手,真有想一口气读完的快感;更让我感叹的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大秦帝国堪称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

我建议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秦朝原来是这样》这本书,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要看看秦朝是如何经过三十几代秦国国君的励精图治,而至最后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的。

《秦朝原来是这样》这是一本很通俗,也很经典的历史书籍。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想从好几个角度来写这篇文章,或者说写这篇文章我想了好几个题目,如《能读懂中国历史一半的书——秦朝原来是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帝国——大秦王朝》、《大秦帝国的非凡历史》、《秦朝原来是这样——真的很不错》、《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伟大功绩》等等,当然每个题目所表达内容的侧重点会有很大差别,但都是反映秦朝这段历史的一个点、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想用《读“秦朝原来是这样”会放大你的格局》这个题目,但无论是选取什么题目,感觉都无法涵盖大秦帝国这7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正如本书开篇《从亡国到复国》中写道:大帝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秦国亦然。从开国到一统天下,秦国花了将近七百年的时间,几多沉浮,几多曲折,几多坎坷,几多艰辛,唯一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铁血文化,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坚韧品质,是吞吐天地的无限雄心。”

说起秦国,人们想的最多的是秦始皇是暴君,因为修筑万里长城而牺牲无数民工,导致孟姜女哭长城;又大兴土木,修建豪华阿旁宫唐朝杜牧在《阿旁宫赋》中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六国及大秦帝国灭亡的原因(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兵马俑

秦始皇还组织修建庞大的“秦始皇兵马俑”,统一了中国的语言文字、度量衡等设立了郡县,还有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之中大部分反映老百姓劳役过重,不堪重负,最后逼迫农民陈胜吴带领人们广揭竿而起。我们过去读的这些历史片段似乎都在说秦朝的坏话,对秦始皇及秦二世没有太多好的印象。

其实这都是片面的认识,真正读了《秦朝原来是这样》你就会对问题看得更加全面,更加客观而公正。因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秦国所做出的的重大历史选择。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的大秦帝国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秦王朝只经历了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婴三代,约1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就走向了灭亡,但秦朝在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因为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正是它的伟大之处。

读罢整个秦国700年的历史,可以清晰看到秦国一路走来的足迹,吞并六国,一统江山,成为统治和号令天下的大秦帝国,确实是经历了漫长的准备和无数的艰辛曲折,也有众多历史精英人才为秦国走向强大披肝沥胆,奋发图强。比如:秦国历代30多位国君中在位统治时间较长的有秦非子(约前900-前858)、秦庄公,其(前821-前778)、宣公弟秦穆公,任好(前659-前621)、成公弟,春秋五霸之一秦康公,罃(前620-前609)、秦景公,石(前576-前537)、惠王子秦昭王,则(前306-前251)、秦始皇,赵政(前246-前210)。
 
 

除了这些有位的国君,还有很多为秦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杰出贡献,在本书中都有他们精彩的篇章,比如秦穆公问政百里奚和蹇叔(《韩原之战:迈向大国之路》)、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走向强大(《时势造英雄:商鞅入秦》、《史无前例的大变法》、《改革家之死》)、破解苏秦合纵之术,精通连横之术的高手,堪称精明外交官张仪(《“屌丝”逆袭:张仪的励志故事》、《新战略:连横VS合纵》、《化险为夷:政坛不倒翁》)、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横扫楚国:战神白起的表演》、《割地事秦,犹抱薪救火》、《阏与之战:两军相逢勇者胜》)、政商奇才、奇货可居的投资大师吕不韦(《点石成金:“投资大师”的杰作》、《吕不韦的时代》、)荀子的高徒,法家的精英,同门相残的师兄李斯与韩非的恩恩怨怨(《李斯与韩非》)、战国风云之铁血父子悍将——人精王翦、王贲大将军、北拒匈奴镇守长城边关的兄弟蒙恬、蒙毅大将军。还有先秦时期著名的谋士范雎,以“远交近攻”的谋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还有与秦国有关的其它历史事件,比如:为燕国刺杀秦王的勇士荆轲、绝代双骄——刘邦与项羽争雄天下的故事、犯谏触怒秦始皇被贬公子扶苏被弟胡亥矫诏逼令自尽、牛人李斯及阴险狠毒太监赵高联合擅权,残害忠良、为争夺皇权赵高与胡亥大肆杀戮宗族、荒唐赵高令群臣“指鹿为马”等等。全书一共收集了48个经典历史事件回放,从这些故事中,可以领略大秦帝国的辉煌历史篇章。


李斯

一个秦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占很少的一部分,若说读秦国的历史相当于读懂中国历史一半的书,并不是指秦朝的历史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大,而是说秦国发生的很多事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之所以说读《秦朝原来是这样》会放大你的格局,是有一些依据的。下面谈一些发生在秦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几件事情。

1、合纵连横之术——张仪用连横之术破苏秦的合纵之术,技高一筹。

秦国之所以能崛起,最后能打败六国,统一中国,不仅仅是依靠国力强盛,还需要强国之术及铁腕统治。秦始皇除了有雄才大略之外,也非常爱惜人才,开疆拓土,巡游天下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巩固国家疆土。秦国一直重用法家子弟治国,比如商鞅、李斯、韩非等,虽然韩非最后被同门师兄李斯妒杀,但韩非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正因为如此,韩非的法治思想《韩非子》却为秦朝的统一大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鬼谷子的徒弟——乃纵横术专家,精通“连横之术”的张仪,战胜了同门师兄——精通“合纵之术”的苏秦。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张仪先后到了楚国、韩国、齐国、赵国、燕国,向各国国王极力陈述归附秦国的好处,又把苏秦的合纵盟约批驳得一无是处。

即使现在,在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合纵连横”策略也一直广泛使用。比如建立同盟(欧盟、东盟、北约)、挑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和平衡关系等。“合纵连横”之术,虽不是秦国首先发明出来的,但是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却被张仪用得登峰造极,屡试不爽。
 
 张仪

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次“分合”的过程,每一次“分合”都会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春秋一统到战国七雄是“分”、秦国消灭六国,统一中国是“合”;三国鼎立、三分天下是“分”,天下归晋是“合”;中国历史上“合”的时期远远多于纷争割据、群龙无首的时候。

3、变法维新是国家强盛的根本。

商鞅、李斯等都是秦国变法的推崇者和实践者。通过变法维新,国家各方面实力大增。虽然变法一定时候会触动部分统治者既定的利益分配,但是国家要发展壮大,变法维新就是一大法宝。

4、雄才伟略、铁血政治的秦始皇。

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帝国,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的许多先河。比如,重用人才、暴戾统治、铁血政治、修筑万里长城、修建兵马俑、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甚至“焚书坑儒”、举行泰山封禅大典、欲得道成仙炼丹药、不断征战南北扩疆土等,下面引用书中的一些对秦始皇的性格及称霸行为的一些描述分析。

作者在《杀无赦:嬴政的铁拳》中写道:

“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嬴政才十三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十三岁还是不懂事的年龄,但是嬴政已经远比其他同龄人成熟了。出身于王室之家,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当他刚学会走路,还牙牙学语时,灾难降临了。由于秦攻邯郸,赵国政府决定对人质子楚痛下杀手。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子楚逃出邯郸,嬴政则跟随母亲度过六年东躲西藏的童年生活。他的童年不快乐,落难的日子让他变得早熟。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从小就学会提防任何人,保持一种高度的警戒心。秦王嬴政身上那种冷酷的性格,追根溯源,可以说深受童年时代颠沛流离生活的影响。”

“嬴政身上性格残酷的一面开始显现,他开始血腥地报复。其一是嫪毐家族集体遭殃,被夷灭三族;其二,嫪毐与太后私生的两个儿子,被装入大麻袋中,乱棍打死;其三,朝廷中与嫪毐有瓜葛的官员,包括卫尉、内史、中大夫等二十人,或枭首,或车裂,均被灭族;其四,嫪毐的门人家臣,罪行重的处死,轻的被判处服杂役;其五,受嫪毐事件株连的四千多家,被集体流放巴蜀。

赵姬赵太后

至于母亲赵太后,当然不能杀了,幽禁于阳宫。为太后说情的二十七名谏者全部被杀,陈尸宫阙之下。”

对于以上一段史料,我们只能当成是中国历代皇权一种严酷的法律手段,皇帝乃是天子,有至高无上的权利,除了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外(诛九族、连坐等),也有掺杂皇帝个人的性格行为,就如上文中记载秦始皇早年的苦难经历、13岁继承王位时被母亲、吕不韦等操纵以及长期被假象蒙蔽欺骗,导致他心灵受到极大的侮辱、皇权尊严受到极大的挑战,加之淫贼嫪毐的反叛,彻底激怒了长期被蒙骗的秦始皇,于是不顾一切大开杀戒,极力维护自己乃至皇权的尊严,要不这样,他就不是能统一六国,不断征战,开疆拓土,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的秦始皇。当然,我们对秦始皇过度的暴戾是不能完全赞成的。正因为他本人及他的儿子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血洗了秦始皇所有的子女)血腥杀戮,积攒孽债太多,最后导致国内矛盾激化,由于李斯的自私,被奸人赵高利用,奸臣当道,咸阳城内血雨腥风,统治者内部相互残杀,只建立短短15年的秦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以致最后被刘邦所灭。


奸臣赵高

这段历史有史料记载:秦二世继位后比秦始皇更加残暴。最后百姓受不了胡亥的统治便开始起义由陈胜吴广发起了中国史上第一次起义紧接着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后来秦二世被赵高的心腹杀死。后来赵高让子婴继位成为秦三世,子婴不满赵高的统治就设计将赵高杀死。后刘邦率先攻破关中子婴向刘邦投降。随后项羽进入关中杀死子婴。秦国就此灭亡。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人,“皇帝”一词的来历也始于秦始皇的开拓创新。作者《始皇帝及其帝国》中写道:

六王毕,四海一。其他王都不在了,只剩下一个秦王。“王”这种尊号,对嬴政来说,实在太小了,不足以衬其大。自己的成就,超过夏、商、周任何一位王,怎么还可以用“王”的称呼呢?说白了,他的虚荣心在作祟。他把丞相、御史、廷尉等高级官员召来,说道:“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在嬴政看来,更改尊名是为了“称成功、传后世”,他要的不仅是今世的名,也要让后世传颂其不朽的、伟大的业绩。孔子不是说要“正名”吗?似乎没有尊号,他的伟大将很快被遗忘似的。

要用什么新的尊号呢?自有一群刀笔吏绞尽脑汁,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亲自参与,讨论来讨论去,最后选了一个名字:泰皇。泰皇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的说法,其中“三皇”是哪三皇,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天皇、地皇、泰皇。泰皇就是人皇,人中之最尊贵者。

这群马屁精上表,吹嘘秦王“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宜上尊号为“泰皇”。秦王一听,有些不太满意,他亲自改了一个字,保留“皇”字,加一个“帝”字,合称“皇帝”。这一改动,使“皇帝”这个称号沿用了两千多年,也算是嬴政对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贡献吧。


嬴政是第一个皇帝,故而称为“始皇帝”,又称“秦始皇”。在秦始皇看来,他的帝国将万世不灭,以后的皇帝,就叫秦二世、秦三世,乃至千世、万世,传之无穷。

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用铁腕政治,残狠暴戾的手段来一统天下,为了实现统一也相应采取了很多的政治手段,将中国社会进程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值得肯定的,秦朝的灭亡也给后面的统治者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王翦大将军及其子王贲大将军历史上都没有生卒年代的记载,要知道帮助秦始皇打败六国,除韩国之外,其它五国,都是大将军王翦、王贲父子的功劳,那为什么连他们生卒年代都没有记载呢?

历史偏多的说法是他们功高隐退江湖了,但近年历史学家研究史料推测,是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派大将军王翦领40万大军攻打并治理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蛮夷之地,本来40万大军是要班师回朝,但王翦说,这里都是蛮夷、少数民族之地,如果40万军队班师回朝,这个地方将再也不属于中国,也不再属于我们这个华夏族群,不仅不能回去,还请皇帝再迁100万中原汉人来此地与他们通婚,汉化他们。秦始皇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为此,还亲自跑到海南、广西边关巡游,随即便增派100万人去当地与他们通婚,共守南中国。此时,王翦问秦始皇,现在蒙恬大军守长城60万军队,我这里守南中国40万军队,国内兵力空虚,要是内部叛乱或被外族入侵,我能否赶回去勤王,秦始皇说,即使秦国国内发生任何灭国政变之事,也不得回来勤王。王翦担心秦国灭亡怎么办,秦始皇说,秦国可以灭,华夏族群不能灭,所以,为了整个华夏族群,为了整个民族,牺牲秦国又算得了什么。以致后来秦大将章邯不得已调动监狱里面的犯人组成一支军队来镇压国内叛军,试问当时王翦的40万部队到哪里去了?
 
 
后来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顺利接管了这些地方及王翦的旧部。为一统江山,刘邦封此地首领为南越王,以安抚他们,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承认大汉朝,否则可能会兵戈相见。而南越王则说:“我曾经受过一个老年人的嘱托,中国不能分裂,为了华夏族群,我不跟你打,我也不当什么南越王,我心甘情愿臣服于大汉朝。”于是整个南中国再次落在汉民族的手里,他嘴里的老人,其实就是秦始皇。

看来,中国如今的版图与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统治是有很大关系的。看到这段历史,你心里对秦帝国及秦始皇又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秦始皇是不是很伟大,他可能是个暴君,但他在中国历史上更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秦朝原来是这样》一书中还有很多关于百里奚、商鞅、白起、吕不韦及《吕氏春秋》的传奇、李斯(成也李斯,败也李斯)、韩非子、张仪、王翦、蒙恬、蒙毅、赵构、刘邦、项羽等历史名人的故事,在此就不一一细说,欢迎朋友们在此书中去寻找答案。

读《秦朝原来是这样》这本书不仅能明白很多道理,而且会放大你的格局,为中国的这段历史感到震撼和惊奇。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2020.3.22—24  书馆首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朝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被“黑”了这么多年,你真的了解我么?
秦国的继承者们
【岭南创艺•长篇历史小说】论张况《赵佗归汉》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秦始皇也能闻过即改
商鞅被车裂,韩非被毒杀,为秦国效力的功臣,几乎都不得善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