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为什么教不完?

课为什么教不完?

作者:王光辉    2008-4-28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没有按课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或未能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现象。课为什么会教不完?有没有好的解决对策?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教学情境冗长,致使课教不完

  如今,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不少教师在创设情境上常常花很大的精力,费很多的时间,但如果教师预设不充分,会使情境过多占据落实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宝贵时间,造成课教不完
  
【案例】
  教学十几减9”一课。课伊始,教师用课件创设了碧波荡漾的海洋世界这一教学情境。一只海豚说: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海豚文具店。这时,一只小海星来到文具店说:阿姨,我买9支铅笔。当海豚阿姨拿出l10支铅笔和散装的3支铅笔放在柜台上时,教师将画面定格。
  师:看了刚才的动画片,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海星为什么要买铅笔?
  生2:小海星为什么要到海豚开的文具店里买,而不去别的文具店呢?
  生3:海豚阿姨为什么要开文具店?
  生4(大声嚷道)它知道小海星要来买铅笔。
  学生哄堂大笑。
  生5:小海星为什么要买9支铅笔,而不买lO支铅笔?
  生6:铅笔多少钱一支?
  在教师的一再暗示追问下,学生终于说出了用“13-9”来计算的数学问题,l0分钟已经过去了。要想游刃有余地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原因】
  也许教师想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自己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提出的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过于宽泛,指示不够明确,学生不知所云。虽然最终学生也提出了围绕教学目标的数学问题,但从学生天马行空的发言中,我们也能看出教师对学生面临这一情境和问题会如何反应准备并不充分,具体地说,即教师对学生是否清楚数学问题的概念心中无数。同时,上述教学也暴露出教师对生成性问题处理方法的缺失。
  
【对策】
  为改变这一教学现象,我们需要重视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确定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的一个重要参照。只有这样,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知的教学。就拿上述教学案例来说,一年级的学生对美丽的海洋世界这一情境十分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可能更多地流连于情境本身,更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不会区分数学问题非数学问题,因此无法很快提出情境中蕴含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第二,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引导。面对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教师要能进行正确地取舍与科学的甄别,引导学生排除非数学因素的干扰,将观察和思考的方向指向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上述案例,当遇到学生答非所问的情形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问题: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忽视探究前的指导,致使课教不完
  
  自主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预设不充分和实际操作不当,使得教学中出现学生探究目标不明、探究活动程序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安排松散,影响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
  
【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师: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想探究吗?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研究发现单上。待会儿咱们再交流。
  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约两三分钟后,教师见多数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研究要么局限在边的特点上,要么局限在角的特点上,要么把玩纸片无所适从,只好要求学生停下来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在明确探究的方向后,教师又提问: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探究?一番讨论后,明确可以用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来探究。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方法后,学生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原因】
  显而易见,这种走回头路式的教学,不仅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浪费了宝贵的探究时间,而且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探究活动前对学生的指导,教学活动预设不够充分。
  
【对策】
  精心预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来说,组织探究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和谋划;对学生而言,开展探究活动同样需要必要的思考与准备。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的方法,使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以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三、驾驭课堂缺乏机智,致使课教不完
  
  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形成乃至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都离不开必要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对预设做出适当的调整。
   
【案例】
  下面是一位教师设计的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公开课的课中练习。
  1.小猴闯关(按计算的难易度,出示三组两步计算的试题,题目略)
  2.智闯糊涂宫(判断题,题目略)
  3.登上宝座(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题目略)
  4.小金鱼找尾巴(连线题,题目略)
  5.延伸练习(让学生先提问题然后列综合算式,题目略)
  设计这些练习的初衷是学生基于实际情境,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计算顺序并不困难,因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计算技能的形成和巩固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因为学生计算速度慢,耽误了一些时间,还有生成了教师课前没有预料的几个问题。这样,教完例题时,离下课还有l2分钟。但上课的教师依然按照预设的练习逐题进行教学,刚做到第3题下课铃声就响了。
   
【原因】
  乍一看,这节课除了没有完成两道练习是个遗憾外,并无其他缺憾可言。但联系教学实际与习题的设计不难发现,教师囿于既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进行了重复的练习,原来练习设计的意图没有得到体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也不幸夭折。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因时、因地制宜的意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对教学缺少弹性设计。
  
【对策】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站在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成教学目标的立场上,笔者以为,演绎生成性的课堂需要关注以下两点:第一,要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各种预料之外的问题,比如像上述案例中重复练习的问题,教师如果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可以避免的。第二,练习设计需有弹性。既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就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那么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练习设计也不能一成不变,机械使用,要灵活有弹性地运用。教师要能结合教学实际,科学、灵活地处理预设的练习。
  面对课教不完的现象,教师要深刻反思寻找原因,提高对教学问题或现象的认识水平,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创造出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新店镇郑沟小学教研主任;本文转载自《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十法
教师在反思中汲取成长营养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将问题导学模式变成教改切入点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华汇编(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