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郎口漫想之“杜郎口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之一”

杜郎口漫想之“杜郎口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之一”

李 镇 西

 

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质疑杜郎口中学,说它不过是“应试教育”的典型,理由是:“支撑他们名声的不就是显赫的中考成绩吗?”还说什么他们的学生没有文化积淀,没有人文视野,只是中考成绩突出而已。

那天我对一个持此观点的朋友说:“中考成绩好怎么就成了搞‘应试教育’?难道非要把成绩弄得不好,才叫‘素质教育’?”

在一些眼里,什么叫“素质教育”呢?就是学生会蹦蹦跳跳,会吹拉弹唱,会在各种竞赛中获得名次。曾有一个校长很得意地对我说:“我们学校现在素质教育搞得红红火火,我们学校每一个学生都会拉二胡!”我也看过太多这样的素质教育现场展示,无非就是几堂精彩和精致的公开课,一台琳琅满目的的文艺演出,一间展板林立、琳琅满目的成果陈列室……而为了准备这样的“成果展示”,学校师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样东西,在杜郎口中学是看不见的。

他们的孩子不会钢琴小提琴,也不会国画油画,也没有能力组织一场文艺演出,我也没有看到它们的各种展板。可是我要说,他们的确是在搞素质教育!

应该承认,素质教育当然包括了学生的人文视野,包括了学生的艺体素养。一个既能考高分,又会钢琴九级并且博览群书的学生,肯定比只会考高分的学生的素质要高,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样,一个学校如果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当然主要体现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升学成绩),同时又能够拿出一台色彩缤纷的文艺表演或国学经典吟诵的展示,当然也是素质教育!

问题是,我们在评价一个孩子或一所学校时,恐怕不能够这样公式化地简单贴上“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的标签。

更何况,判断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哪里是“分数加特长”那么简单呢?

杜郎口中学无疑有着惊人的升学成绩,但我说杜郎口搞的也是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因为其升学率,而是还有一些让我感动和感慨的东西。

说几个我看到的细节――

早晨七点过,天刚亮,已经吃了饭的孩子蹲在教室前空地上,他们的身后边是积雪,他们冻得通红的小手握着粉笔在地上写着英语单词或古诗词,没有人强迫他们,完全是自觉,这种学习自觉性,难道不是素质?

上午八点过,快上第一节课了,可全校老师还在教学楼过道上站着开会,我一看时间,上课时间不是到了吗?老师都不去教室,学生不乱套吗?于是我悄悄离开教师们,来到一间间教室外,看到每一个班的孩子都在学习。这样的自律精神和行为,难道不是素质?

我看了几堂课――之所不说“听课”而说“看课”,是因为杜郎口中学的课,只能看而无法听,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参与,没有任何老师叫学生来说,可每个孩子都那么主动,毫不胆怯,这种自信,这种乐观,难道不是素质?

每一个学生在小黑板前讲述的时候,落落大方,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思维清晰,还拿着小教鞭比比划划,哪像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俨然就是小老师!这样优秀的口才,难道不是素质?

课堂上,小组讨论是每节课必须的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十分投入,遇到困难了,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或某一个同学拿出工具书,几个同学的小脑袋便碰到一起研究,没有互相埋怨,只有互相欣赏,这种合作精神,这种尊重意识,这种平等观念,难道不是素质?

教室外面的墙壁上全是黑板,都是学生们展示学科知识的地方。一下课,我便看到一个矮个子男孩拿着抹布在吃力地擦着,过了一会儿,另一个高个子男孩子过来说:“我来擦吧!”矮个子男孩子继续擦着,头也不抬地说:“你去玩吧,我擦就行了!”可高个子男孩依然和他争:“还是我擦吧!”这普通而温馨的一幕感动了我:这种关心集体,热爱劳动,主动奉献,关心同学,难道不是素质?

吃午饭了,我看到学生们的菜非常简单,后来听说学生们每周的生活费仅仅五元钱!可是,我从孩子们脸上看不到苦难的表情,看到的只有乐观的笑容,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难道不是素质?

……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什么?对此可能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至少这个说法可能是大家都没有分歧的,那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杜郎口中学的孩子当然会学了做人,他们纯朴、善良、勤奋、坚韧、乐观、自信,这些都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他们当然也学会了学习,可以这样说,他们每一个人(而不是个别尖子生)在每一堂课上展示的学习能力,在中国所有的学生中,绝对是一流的!

培养出了这样既会做人又会学习的孩子的杜郎口中学,搞的怎么不是素质教育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有意无意地将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和成绩对立起来。别人升学成绩优异,便是应试教育;自己升学成绩不行,便是素质教育。说轻点,这叫“自我安慰”;说重点,这叫“自欺欺人”!

我认为,完整的教育,既要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也要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命运(至少在现行社会背景下)的几天(中考或高考)服务。没有前者,是鼠目寸光的教育;缺了后者,恐怕也不能说是对孩子负责的教育。如果学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他以后的生存能力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此,谈何幸福的一生?

我在杜郎口中学一间教室的一个黑板上看到孩子们用稚嫩的笔写下这样激励自己的话:“苦不苦?想想父母背朝青天面朝土!累不累?想想父母走南闯北谁遭罪?”看了这样的话,我不由得想到,这些孩子们主要是靠升学而赢得自己的美好前途,作为他们的老师居然不抓他们的升学而抽象地抓“素质”,那才是不可思议的怪事!写到这里,我想请读者允许我激愤地说一句:面对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无视他们的生存需求,而不抓升学率,请问教育者的良知何在?

是的,比起城里的孩子,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可能没有“宽阔的人文视野”,没有那么丰富的课外阅读,也没有太多的文体活动,但这能怪他们吗?我请责怪他们没有课外阅读,没有文体生活的人到杜郎口去看看,这里的老师和孩子是怎样一种工作坏境和生活条件?这所学校长期没有音乐美术老师――那么偏远的学校,很少能够分配去一名艺术老师;学校图书室长期没有什么藏书,你要求他们如海德格尔所说“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不是太“站着说话要不疼”了吗?

杜郎口中学的孩子现在没有开阔的人文视野,这不是杜郎口中学的错,这是整个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凡是到过杜郎口中学的人,都会被所有孩子(而不是几个选出来被展示的学生)学生富有爱心,充满自信,喜欢思考,善于合作,乐于展示,这样的孩子,绝对是高素质的人!

所以,我说杜郎口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之一!(注意,是“之一”不是“唯一”)

当然,杜郎口中学不是十全十美的。看到杜郎口,我不得不想到我们的新教育。我认为,新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应该向所有有效(甚至优秀)的教育实践学习。比如杜郎口中学,其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整合进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当然,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只是理想课堂模式的一种。同时,新教育的一些有效做法,同样可以弥补杜郎口经验的不足,比如书香校园的营造。限于客观条件,杜郎口中学的课外阅读现在是比较贫乏的,虽然这怪不得杜郎口的老师们,但我相信,随着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杜郎口中学成为书香校园将不是遥远的事!

曾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一个学校仅仅靠升学率成了所谓‘素质教育’的‘名校’,这是中国教育的不幸!”我当即便回答他:“一个靠拼搏而创造了包括升学率在内的教育奇迹农村学校,如果得不到善待反而被贬斥,这是中国的悲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郎口“透视”
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现状!素质教育改革圣地
重读杜郎口读什么
时代在召唤——关于杜郎口改革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