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古茶树探访记2

转:宽庭女主人 BLOG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西双版纳古茶树探访记(之二)

 

第三天  边境密林,传说中的刮风寨 

3月13日。

天刚麻麻亮,大家就收拾行李,准备去刮风寨。



先在旅店对门的一家米线店吃早餐。米线端上来,一尝,不得了,普通小店的米线极其鲜美可口,简直堪比顶级豪华餐厅!公路边普通的木桌,居然让人体会出了真正的奢侈!仔细看碗中,鲜菌和各种不知名的香菜,这是一碗西双版纳丰富的山珍,营造的是一天最美妙的开始!



当日行程:易武古镇—落水洞—麻黑—刮风寨。

 

吃完早餐,大家先就近去易武古镇看看。



 

易武古镇的古街非常寂寥,大门紧闭,铁锁生锈,门庭冷落,早已没有了昔日街道两旁茶号连茶号、商铺接商铺的盛况,想当年,易武古镇白天人来人往,驮运茶叶的骡马充塞街道,茶叶交易繁忙;入夜时分,则家家客栈人满为患,赶马人的帐篷一直架到山坡上。

易武最鼎盛的时期,是清代中期。那时,古六大茶山“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易武街上居民近万人。清末民初,易武街上的茶号已名震海内外,有十多家有名的茶号,包括同庆号、福元昌号、同兴号、同昌号、乾利贞等等,这些商号在香港、泰国、越南也建有分号。

那时,易武因为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富庶有余,被称为“利润城”。





这里的茶马古道,是滇藏茶马古道,有一千多年历史了。路线为:西双版纳州(易武,倚邦或勐海)——思茅地区——大理州——丽江地区——迪庆州——西藏。

这条线路从滇南原始森林起始,经滇西北横断山区,至青藏高原,沿途多高山、深谷和急流,马帮往返一次需要七到八个月。清代,每年行走在这条路上的骡马多达5万余匹,年运输茶叶达1500~2500吨。茶马古道上终年铃铛回响,往来繁忙。

如今,易武古镇“门前冷落车马稀”,唯有昔日的商号、山坡上巨大的古树、石磨房和铮亮的石路……仿佛还在传说着过去的故事。

其实,只需要规划、改造和整理一下,易武古镇,应该而且必然成为茶客心目中向往的旅游圣地!

 

不到一小时的易武古街行,恍若穿越了时空,也许,我们的前世和今生有约,无论多远,要到这里来相聚;相信,易武将来的某一天,还会热闹起来!

 

继续前行。在麻黑村村口,我们小栖片刻,在麻黑村村口的石碑前留影。



将近刮风寨时,我们一行人分成两路:不敢吃苦的有两个,直接乘车去刮风寨寨子喝茶休息;剩下8个人,由刮风寨的两个小伙子带队,步行去茶坪地。

茶坪地,距刮风寨约15公里,因靠近老挝边境地区,基本无人居住,是被遗忘的古茶树聚集地。最近几年,才有人发现了这里的古茶树,当地人开始采被荒弃的大树茶制茶,刮风寨的名声像它响亮的名字一样,开始在茶人的心目中刮起一股旋风。

我们上午11点进山,下午6点半才走出来,来回8个半小时,出来在公路边等车时,大家都瘫坐在路边。仅仅是这段时间的长度,就足以说明刮风寨的生态环境及其茶质水平!

 




【刮风寨】是易武乡麻黑村委会的一个瑶族聚居村寨,距易武乡政府32公里,距老挝边界仅2公里。刮风寨茶山在易武七寨中海拔最高,在1700米左右,是老茶树保留最完整的寨子。公路是直到2001年才修通的,之前基本与世隔绝。刮风寨居住的全是瑶族,属于蓝靛瑶,这一支系在中国已经很少了。优越的自然条造就了刮风寨独特的口味,这里生长的几乎都是树龄上百年的古茶树,高的有5、6米高。刮风寨的茶,无论外形、感觉、香气都与一般意义上的易武茶有所不同,茶汤比麻黑、落水洞一带的滋味要浓烈很多,有一定的野性,蜜香混合花香,香气很足,气味独特。由于茸毫很多,初汤稍显浑浊,茶汤颜色较深。口感细腻顺滑,稍有霸气,回甘很持久,越到后面,甜味越足。

 

去云南之前就知道,刮风寨之行将是最艰难的旅程。出来时,有人问:有没有人以后还想去?有的,我说。这段旅程,尽管艰苦,但是身体疲劳之后,有一种舒畅,行走在完全无人的原始雨林中,身体和心灵得以和大自然完全和谐一致,整个人完全融汇在鸟鸣声和树叶落地声中。




进山的队伍,分成三梯队,第一梯队走在最前面,包括刮风寨的两个小伙子和茶人王龙、徐总共4个人;我和江南、许松及小叶是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广州的麻黑公主,和她老公。

进去时,我们带了馒头等方便食品,走了差不多一半路程时,大家坐下来休息,吃点东西。这之后,第一梯队走得太快,突然就不见了踪影,大声地呼唤,森林没有回应。许松凭记忆,判断我们走错路了,他来过两次,印象中应该沿着溪流前进。四五十分钟的路白走了,我们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头,许松叫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儿,等他和小叶去找路。我和江南顺势找了一个半坡坐下来。尽管这个地方不平,坐着很不舒服,却也管不了许多,至少比找路的许松和小叶轻松吧,至少可以让脸上的汗水流个够。

路找到了,又等到了第三梯队的麻黑两个人,大家跟着顺坡下行,穿过一大片芭蕉林,又跨过林中溪流,一直走到又热又累又麻木,终于看到了茶坪地!

 

远远地,只见对面山坳中有块平地,中间一个草棚,远远看到草棚中已燃起了一堆火。慢慢走近草棚,跌坐在地下,才看出来,这是采茶人休息和做饭的地方,附近,有一股山泉水汩汩流过。刮风寨的小伙子正在做午饭。他们用带来的米和肉,再用山中的野菜烹饪。大家围坐在火堆边,看小伙子动作麻利地做饭,芭蕉花剁碎,原来是取花心煮汤。最后,一整张大大的芭蕉叶在火上轻烤,再撕成几片,发给每个人,捧在手心里就成了饭碗,小伙子说,烤蕉叶是为了让叶子柔软不破,捧在手心吃饭喝汤都好;筷子是小蕉叶杆做成,翠绿的一把。大家围坐地上,开始抢饭。毕竟走了4个小时,这时已经是下午3点,大家的肚子早饿了。

一阵风起,泥土飞扬,大家本能地伸手遮挡,小伙子却说:“没事,这个吃了帮助消化!”呵呵,最原生态的午餐,从食品到餐具都是真正的绿色!西双版纳的大米又香又甜。这么有味道的森林餐,以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呢!











茶树坪有很多大茶树,但是,要想亲眼目睹,还要再爬一段很陡很滑的沙石坡,上到山顶,才可以看到。茶人王龙说,他和徐总上去看到了很多大茶树,但是路太艰难,我们是无法上去的。就连体能很好的他们,因为这一坡,也感觉到了双腿的劳累。他建议我们改去看一下山边那一颗大茶树。仰望高高的山坡,再看似火的骄阳,摸摸发直的双腿,我说:“不去了吧,用镜头拉近它就行了。”江南也附和说:“对,我也这么觉得!”唉,我们确实都走不动了。

 



回程依然艰辛。我们走过小叶在一个大土坡摔了一个倒栽葱的地方;又走过江南在一个大树拦住山路,翻大树时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的地方;走过许松唱的“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一条小江”的小河,走过倾斜的落叶山道……终于走到了摇摇晃晃的木桥边,终于可以把手中的拐杖扔掉了!我们坐在河边休息,拍照。却没有想到,我们以为走完了的道路,却还有一座山需要翻越。

 

此时,累得腿都瘸了的麻黑公主,看到刮风寨小伙子停在路边的摩托车,两眼发直,坚决赖上。看到摩托车一溜尘埃,消失在山路上,我终于知道什么叫羡慕嫉妒恨了。最后一段路程是如此地单调,没有风景,只有修筑的道路,比森林中的道路走起来要累十倍……好在刮风寨的另一个小伙子给我们做了榜样,他穿着一双夹脚指头的拖鞋,轻松自在地边走边张望,说是正在寻找野味!

 

天黑前,我们终于坐上了汽车,双腿终于可以休息了。是晚,我们在易武镇上饱餐一顿。夜里1点左右,赶到勐海县城住下。

这一天,两个没去茶坪地的人最为轻松,他们在刮风寨中睡了好几觉,醒来喝茶,听村民讲,从刮风寨到老挝只要半小时,老挝人会经常背茶过来卖……唯一不足的是:整个刮风寨没有厕所,要想方便,就在屋子后的林子里解决。

 

躺在勐海宾馆中,想起下午回程途中,我们用茶树坪的山泉水泡鲜茶叶,茶汤那么地鲜美,一切的辛苦仿佛都不复存在了,那鲜甜与柔美的滋味,在唇齿间,久久不散……




下集预告:

第四天 景迈山,神奇的螃蟹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倚邦古茶山跌宕起伏的“成名路”
易武和宋聘号、茶马古道有何关系?
倚邦属于易武茶吗?
易武:贡茶第一站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2)
【产地介绍】易武茶山——刮风寨、弯弓、薄荷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