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洱茶基础课 冲泡

 普洱茶基础课 冲泡

 

入手一饼好茶,该如何冲泡才不算暴殄天物?
泡普洱茶有三要,即器具、水质和冲泡。

其中部分知识点是选自大隐隐于网络的各位高手的笔下,笔者把非常认可的观点引用到了这个帖子里,目的仅仅是集思广益,给予每一位爱茶的朋友更多的分享。若有冒失,还请多多包涵,谢谢各位。(抱拳鞠躬~)

明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他认为择水重于择茶,二等茶用上等水可烹出上等茶,而上等茶用二等水就只能烹出二等茶。

水与茶的关系密不可分,陆羽将煮茶的水分为三等。他在《茶经》中写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但是让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茶友们找山泉或是井水来试验,肯定不太现实。常见的口粮茶,大众的茶器,桶装的矿泉水,基本的冲泡方式,毕竟还原本真滋味才是吉普号的真意。

选水要诀

选择冲泡普洱茶用水,和冲泡其他茶叶的选水方法是一致的。总结古人品茶鉴水经验,适合冲泡普洱茶的自然之水,可归纳为“清、轻、甘、活、冽”五要诀:

  • 水质要“清”。水之清的表现是:“朗也、静也、澄水貌也。”水质清洁、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才能显出茶的本色,清明不之水,称为“宜茶灵水”。
  • 水体要“轻”。这是以乾隆帝为代表的“以水的轻重”来辨别水质的择水经验。可取一器皿,盛满水,观察水面弧形凸起,旋即取一小硬币平放在水面,凡弧面高凸,硬币沉浮慢者,为好水。
  • 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水要甜。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甜的感觉。用这样的水泡茶,何愁茶味不回甘?
  • 水源要“活”。“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主张选取经过石池沉淀过的流速缓慢的“乳泉”。现代科学证明:活水中细菌不易大量繁殖,同时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鲜爽气体含量较高,沏茶滋味鲜爽。
  • 水源要“冽”。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矿脉之中,经渗透过滤,污染少,浸泡茶汤滋味纯正。

——选自 徐亚和老师《普洱茶百问百答》

一、备茶和选器

备茶,自然要解决投茶量的问题。100克盖碗,以6~7克为标准,根据盖碗容量和个人口感稍做调整。毕竟有的朋友口味喜浓重一些,有的则偏好淡一些。

普洱饼茶撬茶方法:

1、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插入。2、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去些,这样不会把茶饼撬的很散碎。3、向上用力,把茶饼撬开剥落。4、现在再用同样的方法顺着茶叶的间隙,一层一层的撬开。5、就这样,饼茶就可以慢慢撬散了。

注意:对于生茶,在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的前提下撬茶。尽可能解散,不要整块投入盖碗。听客服mm们说有些茶友用手掰一块,直接投入盖碗,这使得后期出汤非常不可控制。前面出汤可能会较慢,茶汤淡,中间某几泡突然很浓。原因在于茶饼中间部分没有分解散开,直到几泡后松散。

二、洗茶和温杯

冲泡水温:我们主张用普洱茶高温洗茶、高温冲泡,是从“高温杀菌”的卫生角度提出来的主张。普洱茶冲泡最讲究“嫩叶温泡,老叶热泡”的冲泡原则。幼嫩的芽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薄,容易遭破坏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液溢出,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快,因此,浸泡幼嫩的普洱茶,水温应适当低些,水温一般掌握在80~85℃为好(开水落滚时);

相反的,较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厚实,细胞壁不易破裂,细胞液溢出少,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慢,宜高温冲沏,水温控制在90~100℃为宜。若茶友们比较有专研精神,可用温度计去测量,也可尝试不同温度的口感如何。


这里推荐大家一种泡茶的技巧,茶友们都可以试试看和平时自己冲泡的口感有什么差别。

定点高吊:用定点高吊的方式来洗茶,目的在于控制水温,让水温降低的情况下,又尽可能翻动茶叶。高吊,水柱在空气中的行程增加,冲击力使得盖碗中的茶叶翻腾,灰尘杂质泛起,茶叶也能充分接触水,完成了洗茶的基本目的。

熟茶最好重复清洗两次,而生茶一次即可。

三、关键的第一泡


1、降低出水高度
洗茶的时候,我们说是定点高冲。这个高点,建议是4-6厘米。第一泡,需要把出水点降低到3-4厘米。这一点,考虑的仍然是水温。毕竟是正式泡茶了,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采用定点低吊冲泡。


2、冲泡时间

注水时间大约在10秒内完成,然后,加盖,10秒出汤。有些茶友喜欢加大投茶量,比如110cc盖碗投茶10-15克,对于冲泡技巧的要求就很高了,必须在5秒内完成出汤。我们选择比较中庸的方式来做。在这个过程中,请注意保持随手泡里的水温稳定,将其设置于保温状态。

四、第2-5泡

在前面5泡里,主要目的都是防止苦涩过度。我们经常说,一个茶耐泡或者不耐泡;其实,这跟泡茶的方式有关系。如果前5泡浸出物较少,后面必然耐泡。前5泡,我们一直在强调水温,降低水温。降低水温的方法就是,定点,慢速注水,快速出汤。出汤后,盖碗的盖子揭开。理解原理之后,前面5泡的手法基本都一致。

五、第6-10泡

一般的茶,泡15泡绝无问题。当然,如果你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方针,决定要泡20泡,那也是可以通过水温来调节的。我们基本上以15泡来判别,前段,中段,尾段。中段里,就是一个适中的问题,适当的温度,适当的浸泡时间。这好像是一个很虚的问题。

何为适当?如果你每一泡都把随手泡的水烧开,快速注水,浸泡30秒,这就是不适当了。通过对水温和浸泡时间的掌控,尽量维持茶汤的浓度跟前5泡相当,是这个阶段的目标。所以,可能需要对随手泡里的水重新加热,或者另外煮新水。

六、第11-15泡

到了尾段,很容易出现水味,怎么办?不要一定想着我要冲泡到第15泡。一旦发现有出现水味的迹象,立刻采取行动,刺激茶叶内含物的溶解;显然,这个时候的策略就是高水温了。水烧到滚烫,低点急速注水,增加浸泡时间。如果这样做还感觉水味出,那么就可以结束了。这里,15泡只是虚数,也许,持续到20-30泡也是可能的。

大体上,茶的冲泡过程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水温的控制过程;次要因素是茶叶在盖碗中的运动。初期是低温,中段是中温或者高温,尾段是高温。茶叶在盖碗中的运动,前段尽量静止,而后段,尽量让茶叶翻滚。浸泡时间,前面短,后面长,是一个渐进延长的过程。水温、茶叶的运动、浸泡时间,是泡茶过程中的主控因素,属于实质。而注水的方法,出汤速度等是手段。理解实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你手型美观与否、身段如何,参加茶艺表演会有用,实际中并不重要。现实操作中,我们无需把茶艺中的装饰成份看得太重。

这些技巧背后的实质,都是水温的控制,以及茶叶的运动。比如定点高吊注水,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盖碗水温的降低。水从固定点向四周分散,需要时间,时间会降低水温。固定点,使得大部分茶叶保持静止,没有翻动,茶汤浸出物较少,茶汤不至于变得浑浊。翻动茶叶,让茶叶充分浸泡,等同于延长浸泡时间,浓度增加。绕一圈注水,注入的平均水温较高,茶叶的翻动也大,显然适用于泡茶的中后段,需要加强刺激,茶的浸出物才充足。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水和器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但前提依然是明白泡茶的原理。有好水好器,如果连基本泡茶的道理都不明白,那只能说是明珠投暗了。对于水,不同的水适用的茶也不同。基本上,略偏碱性的水会稍好,但不推荐酸性或者碱性较强。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大家参考泡茶三要素的影响即可。或者控制水温,或者控制茶叶的运动,或者控制浸泡时间。控制三要素是泡茶的基本点,如果再辅以其他,比如好水、好器,自然更佳。当然茶叶的品质是第一位的,茶艺只是把它正确表现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洱老茶,你买对了吗?
泡普洱茶其实很简单,记住这6点
普洱茶的水味-是什么
用心听普洱茶的声音
普洱茶有水味的六大原因,中招了赶紧看!
图说普洱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