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土古玉的色變現象— 由滇國出土玉器談起(三)

 

由考古已見的出土古玉,可以歸納幾種最常見到的色變現象:

一、變白色:

這也是俗稱的「白化」、「鈣化」、「石灰沁」,白化嚴重者稱「雞骨白」,顧名思義也就是玉器的顏色變白了,這也是軟玉色變最普遍的現象。

無論軟玉原有的顏色為淺黃綠、淺綠,都有呈現白化的現象,甚至,有些白化嚴重者,連軟玉原有的透明度都失去了,變成了不透明。所以,白化的意義應是:玉質失透了,而且失透的部位變成了白色。

有的器物整體都變白了(21:春秋,雲南曲靖市八塔臺4號墓)有的在局部(22,明代,雲南昆明市荷葉山),有的出現在表面、有的在裏層甚至深度白化,並無一定的規律。

而且,白化的嚴重與否,似乎與年代的關係並不絕對,因為,有的軟玉雖然年代久遠,可是只有局部白化(23,西漢,雲南晉甯石寨山4號墓),而清代的出土軟玉,就有不少的全器深度白化(24,清,雲南昆明市荷葉山;圖25三,雲南省昆明市劉家山)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圖25

二、變褐色:

玉石的自然呈色會出現白、黃、青、碧、灰、黑等顏色,玉石自然呈色出現褐色只有籽料的玉皮(籽料的皮色可說是河床所造成的色變),可是出土古玉呈現褐色的機率非常高;西漢雲南晉甯石寨山6號墓出土之「月牙形玉飾」(26),玉料由黃綠變成局部褐色,雲南呈貢縣天子廟41號墓出土的戰國「有領玉璧」(27),顏色灰綠中呈現褐色;對於這些自然沁色現象,楊伯達說:「天然沁色或浮於表面,或滲入深層,深淺不等,自然生動,幾無定律可循。」(楊伯達,《傳世古玉辨偽與鑒考》,頁13)

圖26
圖27
圖28

三、變綠色:

玉器的色變以變白最為常見,變為褐色也常見,其次就是出現變為綠色;西漢雲南晉甯石寨山13號墓出土之「有領玉璧」(28)及「玉環」(29),器表都呈現與玉色不同的灰綠色,這應該是玉器入土而產生的色變。雲南省博物館的考古紀錄說:「有銅銹沁染斑」(古芳,《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2.雲南、貴州、西藏》(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64.65)
圖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步东南——鸿山越墓出土玉器
子料、山料、山流水怎样鉴别?
赏玉,良渚反山出土玉器细节图
妇好墓随葬玉器赏析——王后·母亲·女将
战国早期玉器精华——曾侯乙墓出土玉器赏鉴
文物大省河南出土玉器——商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