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文临夏」闯王李自成河州突围记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前后历时十七年(1629—1645年),纵横大半个中国,攻占了明朝首都北京,推翻了明代王朝,在农民战争史上谱写了壮丽篇章。看过著名作家姚雪垠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读者,无不为其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英勇悲壮的战斗故事所感动。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曾远征河州,遭遇了明军的围追堵截,由于起义军不熟悉当地地形,到达康乐县景古城时,又遭到洪承畴部下军队的拦截。李自成率众奋勇抗击,乘大雾弥漫,渡过洮河。李自成冲出包围后,仅剩上百骑。在这次河州之战中,李自成的起义军受到重创。近日,笔者查阅相关史料,对李自成兵败河州和在山西大同见识河州人朱家仕刚烈和不屈,从而产生英雄相惜的故事进行了整理。

历史小说中的河州突围

姚雪垠所著的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讲述了李自成率起义军转战各地,多次粉碎官军围剿,推翻大明王朝,后最终失败的故事。作品细腻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张献忠、崇祯皇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该书第一卷所写的故事发生在崇祯十一年冬天到次年夏天。当时农民战争处于低潮,李自成在潼关附近陷于明军包围,经过英勇战斗,全军覆没,妻女俱失,突围出来时只剩下18人。但他立刻在商洛山中积极经营,克服种种困难,终于重整旗鼓,与突围到豫西的高夫人胜利会师,并推动张献忠重新起义,将农民革命战争推向新的高潮。

由于小说中故事发生时间为李自成从河州突围后,对这一历史事件着笔很少,只在书中第75页和第124页有这样的描述:

“今年(1638年,笔者注)正月,李自成为着避免被洪承畴所督率的优势官军包围,退出川北到陇东南,又向北挺进到洮州。洪承畴一方面派曹变蛟和贺人龙等死追不放,一方面调动了许多部队堵截。几个月中,李自成为着打破官军的包围,率领着农民军从甘肃进入西番地,在羌族游牧人的地区转来转去。农民军缺乏粮食,又不得休息,在西番地牺牲很大,仍然摆不脱官军的追赶。李自成不得已从嘉峪关的东边北出长城,到了塞外,又突然从兰州附近折转回来,猛不防突破洮州一带的官军堵击,回到东南的山区中化整为零,休整部队。就在西番地最艰苦的情形下,这个破落地主出身的周山对前途失去信心,勾引一起人投降了曹变蛟。从这以后,他就死心塌地为虎作伥。由于他是从农民军中混出来的,对农民军的一切内幕、作战方法,都极清楚,这就使曹变蛟如虎添翼,给农民军的麻烦更大。过去农民军对官军作战常用的许多老办法,有的根本不能再用,有的用起来效果也比较小了。”

在第124页中是这样叙述的:“再说,曹变蛟也不是个粗心大意的家伙。他作战同他的叔父曹文诏一样勇猛,可是比曹文诏乖觉得多。即使曹变蛟会疏忽大意,周山也会提醒他。闯王在洮州、在阶州、在城固附近,几次想设下埋伏消灭追兵,不是曹变蛟自个儿有提防,就是给周山识破了。但主张来个回马枪的人们坚持自己的理由,认为与其明日前有孙传庭以逸待劳,后有追兵,腹背同时作战,不如先下手,能占一点便宜总有好处。”

这短短500多字的叙述,写出了李自成面临的重重困难以及周山叛变对起义军带来的危害。

临夏现存史料中的叙述

清·康熙四十六年版《河州志》 点校本所绘的《河州山川图》

对于这段历史,临夏现存的史料中有所记载,马志勇点校的清康熙四十六年版《河州志·夷情》中这样记载的:

“崇祯十六年,总制洪承畴遣总兵曹应蛟(应为:曹变蛟),大破闯王李自成于河州(李自成从洮岷经雪山入河州,总制洪承畴遣总兵曹应蛟[应为:曹变蛟]尾之。李自成从老鸦关突出,总制大兵晨到,李自成夕至,战于西川,大捷,夺获器械无算。追至景古城,李自成以十七骑,遇黑雾而逃,首领侯将官莫皮虎、三陀磔于市)。”

1995年出版的《康乐县志·军事》中也有“李自成迂回景古”的记载:“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部突入陇南阶州地,休整后,日夜兼程直取岷州,经洮州入甘南,民众响应。明军曹变蛟部,穷追不舍。自成率妇孺翻越大雪山,经老鸦关入河州西川。明将洪承畴先一日到达,以逸待劳,自成部陷入重围。突围后,出羊沙关,经景古乘雾抢渡洮河东去。”

另据张国光、李悔吾著《李自成出洮州塞,过雪山,远征河州考》记载:洪承畴于明崇祯十一年四月底所上的一个长达6000字的奏折,对这一事件有详细记载:据洪承畴奏折:“洪承畴追李自成的主力军是以左光先和曹变蛟为首的两翼'冲锋惯战’的官兵各三千五百人。而李自成率以出塞的人马,只占由蜀返秦的义军的五分之一,最多不过几千人,其中又有不少妇女和少年儿童,自然抵挡不了官军的追剿。是以只好且战且走,以走摆脱敌人,以走拖垮敌人。”据洪承畴奏折开端的话:“照得闯将等贼屡剿溃败,已经节次具疏报闻。”可知李自成不止打了一次败仗。奏折内称“臣计各官兵自三月十九、二十连捷之后,又自四月初四日羊撒追贼,即由景古城、临洮、巩昌入山,奔礼县转至成、徽,十日之内,奔驰一千二三百里”云云,可见李自成在三月中旬之末,遭受了重大失败。其地点显然是景古以西、以北。奏折内说:“阅贼言:'我们系闯下八队,自河州杀散’。”云云。可知战场就在河州境。又洪承畴也说:“巨先于河州、临洮即严督各镇将官兵分路驰剿”。这也成为李自成突围河州的重要证据。

综上所述可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明军俘杀后,随后至崇祯十一年上半年,在明军的持续打击下,剩余的三大起义军头目中,张献忠、罗汝才投降,明末农民起义陷入低潮。此时,李自成起义军部将、中军周山勾引一些人投降了明军总兵曹变蛟。由于他对农民军的斗争策略和作战方法等一切内幕非常熟悉,使李自成队伍的处境更加艰难。

李自成从河州突围时间为崇祯十一年三月中旬;进入河州和突围的线路为:从岷州(今岷县),进入洮州(今临潭县)西藏,后翻越白雪皑皑的太子山,进入河州。兵部尚书兼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一面派总兵曹变蛟和副将贺人龙死追不放,一面调动其他官军全力堵截。当李自成率部在三月十九日傍晚突出槐树关时,明军官兵已在河州西川(今新集、双城一带)设兵埋伏,等待义军。当李自成到达双城时,陷入了洪承畴的重重包围之中。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血战。李自成部下的侯将军、莫皮虎等战将被俘。李自成为了避开洪承畴的兵锋,拼死血战一天,终于杀开一条血路,渡过大夏河,经牙塘关到和政县,再由和政吊滩进入康乐县境,继续向南进发。由于闯军不熟悉当地地形,到达康乐县景古城时,又遭到洪承畴部下军队的拦截。李自成率众奋勇抗击,乘大雾弥漫,渡过洮河后继续东进,经狄道(今临洮)巩昌(今陇西)入礼县。在礼县马坞镇又与官军激战一场,甩开了追兵,经成、徽,回师陕川边境的丛山之中隐蔽。至于战争之惨烈,从“十天之内奔驰一千二、三百里”“身不解甲者二十七日有余。”可想而知,李自成冲出包围后,仅剩下上百骑,起义军受到重创。

从起义军所走线路来看,呈倒“L”型,这条线路道路艰险,但相对而言,明军防守相对薄弱,为起义军顺利突围创造了地理条件。

失败是成功之母,起义军经过这次失败,曾在大山深处蛰伏一年多时间。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罗汝才等降而复叛,随后,李自成也从大山深处杀出,只用一年多时间,农民起义军就恢复到鼎盛时期,洛阳、襄阳等纷纷陷落。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随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九日,破皇城,朱由检自缢,明王朝的统治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

李自成为河州刚烈文人所感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河州,李自成不仅遭遇滑铁卢,还在后来大同战斗中见识了河州进士朱家仕视死如归的刚烈性格。

朱家仕(1387—1644年),字翼明,号昆海,明末时期河州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并在由皇帝组织的殿试中名列二甲。先后任兵部职方司、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洁,勤俭奉公,忠于职守,政绩卓然。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朱家仕被朝廷任命为山西朔州道转大同兵备道加分巡副使,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协助大同明宗室代王朱传 、大同巡抚卫景瑗和总兵官姜瓖防守大同城。

朱家仕上任之后,正好遇到了决定明王朝命运的关键战役——大同保卫战,在此次战役中,以身殉国,使其青史留名。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占襄阳,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改西安为长安,之后矛头直指北京。

大同是防守北京的西大门,雄踞明代边防之要冲,有“屏全晋而拱神京,为北京之锁匙”之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明灭元后为防蒙古人,修了长城,设九边重镇,大同为九边重镇之首,朱元璋令其十三子豫王朱桂镇守。大同城修筑得十分坚固,素有“金城汤池”之称。大同城四面开城门,东城门称和阳门,西城门称清远门,南城门称永太门,北城门称武定门。除西城门外,其余三门都修筑有瓮城,除此之外,城墙四角各建控军台,望楼之下各建马面,加长了守城将士的打击面。城墙外围一周为一条二十米宽五米深的护城河,成为我国古代军事重镇建设的典范,史有“此城真如铁城同”的诗句,可称固若金汤。

鉴于大同作为京城屏障的重要作用,明王朝不仅设立了巡抚,还配有总兵官驻守。明永乐七年(1409年)明王廷设镇守大同总兵官,辖十三卫所,八百二十三堡塞,三百零七座墩台,大同镇分四道、辖九路、驻军达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八员,战马五万一千六百多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已逼近山西大同城,城内形势一片混乱。面对李自成大顺军的强势来袭,明宗室代王朱传 、大同巡抚卫景瑗、山西朔州道转大同兵备道朱家仕等将领主张备战,誓死守卫,决心与大同城共存亡。但是作为守卫大同城的主帅总兵官姜瓖,觉得大同城根本无法阻挡李自成大军的进攻,早先其兄姜让降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并派人来劝降自己时,就已经下定决心献诚投降大顺军了。姜瓖与监视宣府(今河北宣化)太监杜勋主动派人向李自成暗献降表,为了不引起主战派官员的注意,姜瓖掩人耳目,采用欺骗手法,一边与明代王朱传 、大同巡抚卫景瑗、山西朔州道转大同兵备道朱家仕等主战派将领歃血盟誓,誓言协力固守;一边偷偷派自己的200名亲兵分插到各城门,控制了四个城门,把代王监视起来,准备在大顺军攻城时打开城门,迎接大顺军进城。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姜瓖还亲自负责西城门的守卫,以便在关键时机便于里应外合,放大顺军进城。

三月初一,李自成、刘宗敏率大军抵达大同城下,明代王朱传命明宗室诸郡王分守各城门,当李自成在大同城外不知道要将那个城门作为突破口时,又是姜瓖派人送密信,请求李自成的大顺军将没有瓮城的西城门作为主攻方向。在随后的大顺军攻城过程中,姜瓖趁机从后面射杀了在城楼上指挥作战的明宗室永庆王,然后打开城门迎大顺军入城。

正在城墙上与大顺军拼死作战的朱家仕等将领,发现中了姜瓖的阴谋诡计,卫景瑗被俘,拒绝李自成的招降,后自缢而死。朱家仕看到大顺军攻入城后,与随从赶回府中,在杀死了李自成派来劝降的四人后,更换朝服,怀抱敕印,望关再拜后,将妻妾子女全部驱赶入井,然后自己也投入井中,以身殉国,时年六十岁,一门死者十六人,被后世称之为“满门忠烈”。朱家仕自杀殉国后,李自成感叹其忠君行为,派部下专门护卫其灵柩,并为其全家举行了葬礼。

清朝建立后,感于其满门忠烈的壮举,在随后编纂的《明史》中,为朱家仕作了传记。清康熙年间,进士出身,官至清王朝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的大同人魏象枢,在他的《闯贼陷两镇宣镇朱抚军、云镇卫抚军、朱兵宪死之大》中写有:“朱公讳家仕,陕西河州人,投井死。”对大同保卫战中以身报国的朱家仕忠烈行为进行了褒扬。


记者:马廉朴

编辑:陈建红 责编:马志涛 审核:范海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已经兵临城下的李自成为何选择与崇祯议和?
陈梧桐 | 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与教训
席卷天下 灭亡明朝的李自成为什么两年就兵败了
姜瓖
张献忠[明末农民军领袖]
李自成横扫中原(1639~1644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