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展,美到多次延期,观众们直呼“看不够”!

听说了吗?

南京有个展又双叒叕……延期了。

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它太太太太太美了!


美到美术馆官微

发布了再次延期的通知后,

仍有不少因为疫情

还没能前去打卡的粉丝表示:“太想去了!”

它就是正在德基美术馆展出的

“50绝美——御宋”五大名窑珍品展

展览集结了整整50件宋瓷珍品,

既有罐、瓶、壶、盏,

又有钵、洗、盏托、香炉。

总体而言,

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等级之高

在近年来国内外都实属罕见。

于是就有网友感叹说:

“又有一个理由去南京啦!”

展览开幕后,

有许多观众慕名而来,

大家无一不为五大名窑的“神颜”所倾倒。

这股“观宋瓷”热潮持续了数月,

美哭了一众大朋友小朋友:

展品的“颜值”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展陈的心思也收获了观众的点赞:

网友评论

发表于微博

“……从品质,陈设,布光乃至文案都算用心,扫描二维码则有详尽的文本和语音解说。空间大,布光不错,无来往人流遮挡,宜于拍照。民营美术馆开放时间长,不必赶时间,也是便利之一。此展儿童和老人都是免票,适合阖家观赏……

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这个展究竟有什么值得去打卡的吧~



01

宋代—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每个朝代的瓷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胎、釉、型、工、纹均能体现当时的主流文化和审美。

宋代被誉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宋瓷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工艺精湛,各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较高水平。当时的瓷窑遍布全国,名窑迭出,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稳居C位。

它们开创了制瓷“器以载道”的先声,古朴典雅、素净简约的造型和自然含蓄、清新淡雅的气韵中凝结着宋代文人士大夫“道法自然”、“格物致知”的精神意趣,诠释着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思想追求。

“50绝美——御宋”五大名窑珍品展以窑口“汝、官、哥、定、钧”划分为五个单元,接下来将要介绍的便是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

群窑之首—汝窑

汝窑,因窑址位于宋时汝州境内而得名,它是北方著名的青瓷窑口。

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专为内府烧制御用器皿,但仅“营业”了短短20余年。故而,汝瓷早在南宋时就有“近尤难得”之说,流传至今完整存世的已不足百件。

北宋汝窑天青釉盏

人楼钥曾写过一首鉴赏汝窑的诗:

《戏题胆瓶蕉》

垂胆新瓷出汝窑,满中几荚浸云苗。

瓶非貯水无由罄,叶解流根自不凋。

露缀疑储陶令粟,风摇欲响许由瓢。

相携同到绿天下,别是闽山一种蕉。

汝瓷器型简单,胎质细腻,釉质“莹厚如堆脂”,明亮而柔和,并有“蟹爪或鱼鳞状开片”的特点,一句话总结便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

人们常用“水天一色”形容汝瓷的美色,这源于汝窑工匠以名贵的玛瑙研磨入釉,由此生出了如粉青、天青、天蓝等的特殊釉色,其中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的天青色最为弥足珍贵。

不过百闻不如一见,只有在展厅里亲眼看到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盏时,才会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似玉非玉而胜玉”!

北宋汝窑天青釉盏

看那秀丽规整的造型,那宛转流畅的线条,那清新隽永的釉色,一个字,绝!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件天青釉盏底足上有三个细如芝麻大小的支钉痕,这是入窑烧造时留下的痕迹,露出了部分隐约可见的香灰色瓷胎。

釉面上布满了细小的开片,纵横舒朗,细碎交织,银光粼粼,在天青色瓷釉的映衬下,尤显精美异常。

瓷盏釉面下还隐约可见细小的玛瑙结晶体,这不就是自带的blingbling闪光特效?

在这件汝窑天青釉盏的周围,还有4件张公巷窑瓷如众星拱月般环绕着它。

历史上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记载过张公巷窑,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的瓷器风格、烧造时间等分析认为它应是一处官窑遗址,且与汝窑或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宋张公巷窑天青釉碗

展厅里这件外表带有淡淡的天青色、温润中透出润亮光泽的瓷碗,展现了张公巷窑独具特色的釉色风格——如玻璃般质感,晶莹剔透,清新淡雅。釉面上还分布着众多细小开片,纵横舒朗,细碎交织,与釉色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说到开片纹路,你猜被乾隆形容为“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的又是什么窑?

答案就在“为世所珍”——官窑。

皇家御造,为世所尊—官窑

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官窑由来已久,广义上是指专为官办的瓷窑,官家自产自销,而在宋瓷的范畴中则主要指南宋官窑。


官窑是官办御窑,诞生于南宋初年,窑址位于南宋的“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杭州。

当时的南宋朝廷急需通过举办国家祭典,向天下黎民昭告政权的正统性。但在兵荒马乱、百废待举的情势之下,只能暂时使用瓷器代替铜器作为官方祭祀用的礼器,并大量生产,官窑瓷器应运而生。

所以早期的官窑瓷器器型与古代的铜器造型十分相似。

南宋官窑青釉出戟尊

这次德基美术馆展出了6件“御赏”官瓷,力图再现宋代“克己复礼”的重要思想。这件庄重古雅的出戟尊,就是用于皇家祭祀活动的。

只见它外壁四条棱线直行,从口沿到底足依次排布,这种棱线因为在瓷器的脊背上进行装饰而得名“出戟”;尊,原本是商周青铜器中用来盛酒的器具。两相结合,就更加彰显宋皇家的气魄与威仪。

南宋官窑青釉贯耳壶

另一件青釉贯耳壶模仿的是商周时期青铜贯耳壶的造型。它和那件出戟尊一样,釉层表面都有不规则的浅色裂纹,使原本就复古的器型,更显优雅庄重。

釉面下的裂纹其实是瓷器在烧造过程中,因釉料和胎土热胀冷缩的速率不同而形成的“开片”。这本是一种缺陷,却被工匠因势利导巧妙地发挥了瑕疵转化成了优势。这些细碎的裂纹交织在一起,自然而素雅。

那如果是“金丝铁线”般的裂纹,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金丝铁线—哥窑

哥窑单元里共有4件传世哥瓷向我们展示自然开片的纹理美。


哥窑窑址难寻,身世成谜。据史料记载,南宋时的浙江龙泉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长兄章生一所执掌的瓷窑名为“哥窑”,弟弟章生二经营的瓷窑则为“弟窑”。

典型的传世哥窑釉面满布大小两类开片,谓之“百圾碎”;黑色、黄色相间者,即古往今来爱瓷之人所称的“金丝铁线”,纵横交错,成为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南宋哥窑青釉水丞

哥窑瓷器以圆形器物居多,展览中这件酷似一颗石榴的器物名为水丞,是古代文人的文房用具,被誉为“文房第五宝”。

这件水丞的外表被灰青色釉面所覆盖,上面还布满了自然形成的细小开片。

仔细看,开片的缝隙中藏着哥窑特有的黑色与黄色裂纹!


这就是传说中的“金丝铁线”,只有精准掌控了瓷胎、瓷釉膨胀系数及炉温才能烧造出来。

正如清乾隆曾说“陶器如立身,圆易方难为”,方形器物是哥窑瓷器中比较少见的类型,但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却有幸能够一睹南宋哥窑青釉八曲方盘的风采。


南宋哥窑青釉八曲方盘

这个瓷盘是一件“八曲方盘”,因转角的特殊造型而得名。

八曲形,又名“倭角”,是方形瓷器转角的一种装饰形式,常见的是将直角变为内凹双弧线,而这件瓷盘在此基础上,又将八曲形沿向内翻卷,从上往下看就像一叶莲荷正缓缓舒展。

方盘釉面覆盖着较厚的灰青色瓷釉,釉面之上还满布纵横交错的自然开片,开片的缝隙之中呈现出特有的黑褐色,古朴典雅之气扑面而来。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窑

看多了青瓷,就再看看被誉为“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定瓷。


定窑,因窑址位于宋代的定州而得名,故址在今河北曲阳境内,是“五大名窑”中以烧造白瓷为主的窑场。

北宋定窑白釉龙纹盘

定窑虽以烧制白瓷著称,却有三个“并非”需要大家知道:


1.定窑白瓷的釉色并非纯白,而是白中微微闪黄,呈现象牙般质感;


2.定窑并非只产白瓷,也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3.定瓷精品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胎釉之色,它的纹饰更具特色。

定窑烧造瓷釉以“白”为尚,源于其对唐代北方名窑——“邢窑”的继承与发展,其釉色白中泛黄,纯净光洁。

唐代晚期至北宋初期,定窑发展繁荣,在烧造日用瓷器的同时,也开始为官府、内府烧造“御瓷”,或于器上铭刻“官”字款以标识其官方特质,或以“龙”纹彰显其皇家专属。

定瓷常见器型有碗、盘、瓶、罐、炉、枕、壶等,纹饰有印花、刻花、划花、剔花及贴塑等。

这些器形和纹饰多取自对大自然的模仿或生活灵感,定窑展区以绿色作为墙体的背景色也是意在突显崇尚自然的格调。


这件白釉宝莲纹龙首净瓶挺拔修长,线条转折流畅,丰满的瓶肩装饰有一龙首形状的短流,怒目口张,神态十分生动。

瓶身的莲瓣纹是定瓷中较为常见的纹样,栩栩如生的花瓣在白色瓷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高洁清秀,远观整个器身就像一朵正含苞待放的白莲。

宋代瓷枕非常盛行,南北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

北宋定窑白釉摩羯形枕

这件摩羯形瓷枕上刻画了一对追逐嬉戏的摩羯,它们怒目圆睁,盘身于枕上,利爪、须发和鳞甲等细节都被刻划得精湛细腻,极为生动传神。

摩羯与静态的枕面、枕座恰当衔接,动静结合,精妙绝伦,在莹润无暇通体白色瓷釉的映衬下,更显纯净至美。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

“雨过天睛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

钧窑珍品压轴出场,整整21件精品钧瓷堪称一场浪漫至极的“视觉盛宴”。


钧窑,因其窑址位于宋金时期钧州境内而得名,故址位于今河南禹州境内。

自北宋末年创烧伊始,钧瓷就保持着极高的工艺水平。它还一改其他窑口的“小清新”路线,引领了“釉具五色,艳丽绝伦”之风。

常见的钧瓷既有单色釉的天蓝、月白、天青等釉色,亦有以紫彩、红彩、玫瑰紫釉为代表的铜红窑变釉。

钧瓷如此“百变”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乾隆的一句“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给出了答案。

一般的瓷器只需烧一次,但钧瓷却需要两次或多次才能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给器表施以富含氧化铁及氧化铜的釉汁,再进行二次烧,在窑场的还原气氛下,就能得到乳浊蓝色及玫瑰红斑相融的釉彩,灿若烟霞,绚丽夺目。

钧窑首创的高温铜红彩,奠定了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要地位,改变了以往单色釉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更为其后元代釉里红及明代颜色釉瓷器的出现,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北宋钧窑天蓝釉紫彩折沿盘

展览海报上的这件天蓝釉紫彩折沿盘,釉面以天蓝色为主色调,釉色润亮,质感浓稠,釉面上还有烧造过程中自然流淌形成的紫色彩斑,美得就就如西方后现代主义油彩。


北宋钧窑玫瑰紫釉三足炉

这件敦实可爱的小瓷炉全身都施加着绚丽多彩的玫瑰紫釉,少量天蓝色蕴含其间。釉彩晕散渗透,过渡非常自然,幻化多变,仿佛将一条闪烁着点点星光的璀璨银河穿在了身上。


艺术摄影展示长廊

本次展览还创新性地引入了现代艺术摄影手法,看完五大名窑珍品,还可以去艺术摄影展示长廊看一下“器物艺术摄影影像”,全长约12分钟。

其中既有与明清家具组合的场景照,也有与现代南京城市景观遥相呼应的场景照,更有以现代造型理念创作的艺术照,这倒不失为一个观赏、理解宋瓷的新视角。



02

宋瓷绝美,展览绝美,书籍也绝美

这下你知道为什么延期的呼声这么高了吧?

然而展览已经延期了数次,只希望这次疫情结束后,还能有机会再去看一眼这场不容错过的“绝美”之展。

不过如果实在没有机会身临展览现场,也可以通过翻阅展览周边来感受宋代“五大名窑”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


比如这套以本次“50绝美——御宋”五大名窑珍品展重磅集结的50件稀世宋瓷瑰宝为核心,以当代设计语境诠释1000年前中国宋瓷美学的精美图书,这套书还获得了2021年度“最美的书”称号。

它不仅呈现了千年宋瓷之绝美与宋代文化之韵味,还创新性地将精美的当代艺术摄影、优美的诗词书法、专业的学术文字解读进行了巧妙融合。

宋朝奉行理学,全书就以明彻理性的克莱茵蓝为呼应。从书盒中可以抽出青色封面,青色封面被通体蓝色的书芯托出,则都是在表达"青出于蓝"。

书籍内页严选英国进口“圣经纸”作为印刷主材,腔背装结合筒子页、雕塑台承托宋瓷、亚克力书盒包裹珠光封面,均源于对宋代美学的致敬。

为方便读者参阅,书后还有器物说明、诗词书法作品和器物艺术照索引,并附有详尽的文物解析。



03

同样绝美的德基美术馆

德基美术馆位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建筑面积多达一万多平米。5层的美术馆中分设了四个专题陈列厅、一个常设展厅、两个特展厅。

专题展厅通过文物陈列、科技展项等多种展陈手段相结合,生动地展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特展厅展出的是来自多元文化、跨时代、多区域的艺术作品。


自2017年开馆已来,德基美术馆从全球视野、当代语境、在地性文化表达出发,以开放和创新的方式,向观众呈现了资深丰富、多元的研究与展览体系。

如今馆中正在展出的除了“50绝美——御宋”五大名窑珍品展,还有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奈良美智:绿屋|橘屋”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是将清人冯宁所作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进行了动态呈现,突破性地将新锐科技引入了文物数字化中。

清人冯宁所作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被誉为“一部关于金陵盛世历史文化与民间习俗的百科全书”,画面生动描绘了古代南京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社会生活,亦被称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全长近 110 米、宽3.6米的大屏幕上,这幅传世长卷被放大了百倍,在全球首创的“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下,观众能以第一人称的视⻆“走入”古画,与画中人交流互动,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观众将会有如穿越了一般置身繁华的金陵街市,结识高士嘉宾、对话商贾摊贩,与533个热情好客的'画中人'亲密交流与趣味互动,在丰富的场景中看尽金陵生活百态、阅览古都南京辉煌灿烂的人文景观。


人们可以徜徉在长卷中,纵观时光交汇的奇妙,一览今日古城文化的缩影,移步换景间,尽情领略盛世繁华,感受南京千年的城市脉搏。

“奈良美智:绿屋|橘屋”特别展出了国际知名的日本当代艺术家奈良美智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然而并非一切/绿屋》、《然而并非一切/橘屋》。

作为奈良美智近三十年艺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两屋”是自成一体的“奈良美智美术馆”,融汇了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观念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这里,我们将能看到包括大尺幅经典油画在内的近 20 件画作、近 600 个玩偶及收藏物件,简直是玩偶爱好者的的“天堂”~

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家将平面空间现实化的代表作,集合了安全的栖息之所与精神归宿之地的双重意象,宛如乌托邦般的“理想国”,将观众带入艺术家创造的梦境与现实。

U1S1,以上的每一个展都绝对不容错过。

疫情过后,和亲友一起去打卡吧~

参考资料:

刘丹 刘佳 袁星《宋代名窑及其产品特色——简述宋代五大名窑》

刘竟芳 李冬明《浅谈五大名窑的艺术风格》

张会宽《宋代瓷器五大名窑艺术审美研究》

朱正泽《胎 、釉 、型 鉴赏五大名窑》

《瓷器发展的巅峰——宋代瓷器的发展和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瓷:“它们是最纯粹的陶瓷”
趣读
五大名窑的老大——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简介及宋瓷特点
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
宋代五大名窑的收藏与拍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