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古墓挖出将军骸骨,颈骨砍断坐实百年传闻,网友泪目:真英雄!
问题:如何才能每天读到这样的故事?
明朝一直以来有“刚明”的称号,之所以被称为“刚明”,至少有这么几件事情 ,放在其他朝代是很难坚持做到的。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时代,就一直坚守的“三不”政策,即: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这就是明朝对外,十分刚硬的宣示。即使是千古一帝汉武帝也只敢停止和亲政策。
而且,纵观整个明朝时期,几乎没有被侵略过的痕迹,即使倭寇也只是小打小闹,根本成不了气候。
明朝最刚的行为,是坚持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棣迁都北京,直接把首都放到宿敌北元门前,崇祯帝以及后来南明一些小皇帝,面对生死也都表现的十分坦然无惧。
可以说,明朝老朱家的子孙比起被金国吓破了胆的宋朝皇帝宋高宗赵构、徽钦二宗之流,不知强多少倍。明朝皇帝里面几乎没有一个软蛋,大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一个王朝。
天子如此,王朝风气亦如此。在明末,与李自成起义军对抗的战争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位守城将领,因其英勇善战、无惧生死,受到后世一致赞誉。
他就是宁武关守关将领山西总兵周遇吉。
当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队,势如破竹,席卷全国,声威浩大,很快便打下大片江山。志得意满的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在西安称帝。
称帝之后,马不停蹄率领20万农民军渡河作战,很快便攻破山西重镇太原,沿途关隘守军,纷纷避其锋芒,弃城而逃或献城投降。
但是,李自成摧枯拉朽的战争形势,并没有持续很久,而是在太原西北的宁武关,遭遇了重大挫折。而这个挫折就是守将周遇吉带来的。
宁武关守军不过五千人马,但是在周遇吉的带领下,守城战力和抵抗意志惊人。宁武关守军,白天与李自成大顺军出城激战,晚间据守城池,前后半月拉锯战,让李自成大顺军死伤数万。
《罪惟录》记载:“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足见宁武之战战况的惨烈程度。
然而,更为惨烈的,却是总兵周遇吉。
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形,无论周遇吉如何备战、如何抵御,以山西孤城根本无法与李自成20万大军相抗衡,城池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周遇吉守军火炮猛烈的轰击下伤亡过重。于是,李自成便拿出'五日不降者屠其城'的宣传口号,发动舆论攻势,迫使周遇吉献城投降。
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一度准备放弃宁武关,后来还是在他部下将领一再坚持下,大顺军才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
在火炮不断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坍塌,大顺军冲锋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轮番进行人肉战术,终于在周遇吉用于守城的火药耗尽之时,李自成攻破了宁武关。
城破之时,一些将士规劝周遇吉改变策略不要一味硬拼,但被周遇吉断然拒绝。于是他继续指挥军队与大顺军开展巷战。
最后,周遇吉因寡不敌众、实力悬殊太大,在身中数箭之后,被李自成生擒,但周遇吉依然不屈服,大骂李自成是反贼。
李自成听后十分恼火,直接下令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然后又将尸体大卸八块。
之后,怒火中烧的李自成'遂屠宁武,婴幼不遗 ',百姓被杀者甚众,几乎全城屠尽。
这是关于周遇吉守城明史的说法。但是,自清朝入关之后,尤其是顺治年间,山西地区民间百姓却口口相传另一种关于周遇吉结局的传言:“缒城被执”。
说的是周遇吉主动跑到李自成大营,还对李自成大骂一通,最终被李自成抓住斩首。
那么,民间为何会有这样一种传言,周遇吉为何又要做出如此有悖常理、自寻死路的反常行为呢?
据清朝太原府中路管粮同知刘玉瓒的《总镇周公墓表》记载:周遇吉主动缒城到李自成大营,主要是为了告知对方“誓守斩贼头,皆将令,无与民”。
其实他就是专门去告诉李自成,死守是我周遇吉一人的命令,与满城百姓无关。你要杀就杀我一个人,请放过百姓。
话说,李自成对周遇吉的忠勇很是欣赏,因此苦劝其投降大顺。奈何周遇吉一心效忠大明,不愿变节,最终被李自成斩杀。
而周遇吉的尸首则被明军材官侯效义敛葬于东门之外。周遇吉死后,李自成倒也信守承诺,破城之后,并没有为难百姓。
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到底周遇吉是死于巷战乱箭穿心,还是死于缒城被杀呢?
这桩百年谜案,直到周遇吉将军墓出土将军骸骨,我们才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前面说了,周遇吉死后,被草草安葬在东门外恢河之滨。一直到清朝顺治年间才又重修墓地、树碑立传。
上个世纪30年代修同蒲铁路时,周遇吉墓地迁于城北华盖山山麓。墓前立有四通碑,三为清朝所立,一为建国后所立。
清朝墓碑上文字已斑驳不清,唯有'忠''义'字样,清晰可见。
后来,宁武县在对大明总兵周遇吉墓进行迁移时,在墓中发现了将军遗骨及生前兵器。
为了进一步确定骸骨身份,考古专家对遗骨门齿进行了考古鉴定,从中可以断定墓主应该是40-50岁之间的成年男性,考古专家由此确认,尸骸应该就是周遇吉本人无疑。
不过,清理出的头骨颈骨上,发现了长约13厘米的利器砍断痕迹,后枕全被砍透,这种死法确属斩首。
周遇吉骸骨的出现,立即证实了清朝时期便开始传闻百年的民间说法,确实属实。
即周遇吉在最后城破的时刻,他为保全一城百姓免遭屠杀,主动缒城前往李自成大营,主动请死。
周遇吉的这一大义举动,以一人之命,救了满城百姓,放眼至今,依然令无数网友感动泪目。
那么,作为正史的明史中,又为何偏要写周遇吉是力战而亡、百姓遭屠杀呢?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清朝作为明末三方角力的最后的获胜者,同时自誉为明朝的正统继任者。当然,由他们主导编撰的明史,肯定要以此事来丑化农民起义军以及他们的领袖李自成,而作为对比的,当然是周遇吉这样与城池共存亡的孤胆英雄、忠勇形象。
但是小编觉得,无论周遇吉是力战而死,还是缒城被杀,毫无疑问他都是真汉子、大英雄。
周遇吉,担得起忠义这二字。值得后人敬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枕骨砍断坐实清朝百年传闻,网友:泪目
UC头条:山西挖出明朝将军骸骨, 后脑13厘米长切痕, 专家: 清朝史官撒了谎
这个古墓的将军头骨,证明了清朝伪造明史
此人为明朝战斗到最后一刻,阖家殉国,历史轨迹也差点因此改变
清朝百年传言
差点让李自成进不了北京城的人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