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的时候曾经有五个人联名发掘了明皇陵,他们后来的怎么样了呢?

中国人的文化有几千年,而古人的历史我们现代人能得知除了传下来的史料记载、人民流传之外还有一种得知方法就是古墓。古墓就是古代人去世之后的墓地,一般来说中国的古墓都是很有历史价值的。中国人向来讲究入土为安,觉得人死之后会有另一个世界,所以对于墓很是讲究。皇帝对于皇陵也是很讲究的,修建的皇陵要大、要豪华,皇帝在生前享受着天下最好的,死了也是要享受天下最好的。到了近代,皇陵的研究价值更是高,而在1955年的时候曾经有五个人联名发掘了明皇陵,他们后来的怎么样了呢?

考古专家与盗墓贼不同的是他们主要是保护文物,不会轻易地开挖,但在之前考古业的技术其实还不是很齐全。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不应该挖掘大型古墓的,但是有五个人联名请求挖掘明朝的皇陵。他们准备挖的是长陵,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但由于长陵太大,所以就只能选择先挖后续皇帝陵墓,万历皇帝比较倒霉,他的陵墓不是很大,在位时间比较久有研究价值。于是就选择了挖掘定陵,最终的结果是因为技术不够、保护措施的不完善,大批文物没能保存下来。也是从这之后我国除非抢救性,就不再主动的挖掘皇陵了。而当初联名提议挖掘皇陵的人之中必说的就是郭沫若。

据说郭沫若曾经还想挖掘秦始皇陵,但秦始皇陵比其它的陵墓要大得多,贸然挖掘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被拒绝了。他还想挖中国唯一一个有两位皇帝的乾陵,同样被拒绝了。郭沫若这个人确实是个多才的人,在诗歌上有很大成就,研究历史学也有成就。不过他的考古造诣有点误人子弟,导致了定陵不可挽回的损失。郭沫若在十年的时间里有个儿子被迫害自杀,但他却活得好好的,1978年6月12日才因病去世的。

吴晗,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也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在西南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过。好的方面来说他在历史学中治学是很严谨的,他写的《朱元璋传》有比较重大的影响,在他的笔下,写出了一个历经磨难的放牛郎是如何成为一个猜忌心极重又勤政爱民的帝王。另一方面来说吴晗又是极力主张挖掘长陵的人,这是为了研究明史,因为朱棣可以说是除了朱元璋之外明朝最值得研究的皇帝。吴晗的下场相对郭沫若来说比较惨,十年混乱的时候他因为历史剧被指责,受到批判,1969年10月11日被迫害致死,骨灰至今下落不明。

邓拓,从小喜欢文学艺术,喜欢研究古代绘画,也收集了不少古代珍贵的绘画作品。比如说唐寅的《湖山一览图》、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卷》等等,他和吴晗的关系比较好。后来在参与明皇陵的发掘之中他也成为了联名五个人之中的一个,批斗的时候吴晗是第一个,邓拓也没有幸免,1966年5月18日,他含冤而死。

范文澜,也曾自爱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多个学校任职,历史学家。他在历史学上有好几本作品,中国近代史的上册还有中国通史简编他有负责修订过,他跟郭沫若、吴晗的心思一样,研究明朝的历史,因此也跟着提出了挖掘明皇陵。在吴晗跟邓拓受害中,范文澜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1969年7月29日去世。

还有一位就是沈雁冰了,也就是茅盾,他跟邓拓一样不是历史学家,但对于文学方面比较有研究。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文人的茅盾也提出要挖掘明皇陵,这位的下场也不太好。在那段时间里,吴晗、邓拓、范文澜相继被迫害,茅盾也是受到了部分冲击度过了那段岁月。1981年3月27日,茅盾也去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陵的诅咒|吴晗|范文澜|茅盾|邓拓|郭沫若
此皇陵是唯一被打开的帝王陵墓,但为啥挖墓人的结局都很诡异?
来自地宫的诅咒
1958年发掘定陵后,吴晗得寸进尺想挖明长陵,周恩来听后沉默良久
专家不顾反对硬挖万历皇陵,文物遭到严重破坏,遭后世一片唾骂
十三陵中为什么要最先打开万历那座陵墓,剩余的又为何不继续发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