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述殷商日名之制的特点与发展
先秦时期,人们通过季节气候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时令意识,利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日,殷商时期的先人们十分重视利用天干地支排定日期祭祀天神,宗教气息浓厚。此外,将天干地支运用于殷商时期帝王贵族们的名号命名等,主要是以天干地支中的甲乙丙丁等十干纪日符号为名号,这种形式的命名制度,当代中国学术界称其为日名制
“日名的来源
日名制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盛行一时,不论是古代时期的史学者还是近现代历史学家,对日名制的来源都有自身独特的见解,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东汉时期班固等人提出的生日说,即以出生之日进行命名,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命子也。以《尚书》道殷家太甲帝武丁也;清初大儒顾炎武主张的庙号说,即为宗庙神主的称号,殷商时期始有以十干为号者;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根据殷商甲骨文中先公先王名号提出的祭名说,即专为祭祀而命名,殷之祭先, 率以其所名之日祭之, 祭名甲者用甲日, 祭名乙者用乙日, 此卜辞之通例也;甲骨学家董作宾先生提出的死日说,即以死日忌日进行命名,成汤以来以日干为名,当是死日,非生日;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先生提出的次序说,即按照顺序进行命名,有世次、长幼、及位先后、死亡先后等;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提出的卜选说,即通过卜辞选定庙号;华裔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主张的庙主分类说。
殷商王室及贵族日名的用法和特点
据甲骨文专家研究,殷商时期,自报丁(殷商开国君主成汤的曾祖父)起,基本全是日名,三报(报丁、报乙、报丙)、二主(主壬、主癸)之后,传至殷商第一代帝王天乙(成汤)。从天乙至帝辛的日名传承顺序为:天乙(成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王)。

图一 商 父已方鼎(及铭文)

从目前考古出土发现的殷商卜辞与青铜器铭文中可以看到日名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上海博物馆藏宁女父丁鼎、父乙觯、父乙觥;国家博物馆藏戈父辛鼎;新乡市博物馆藏父已方鼎(图一)、卫父己觯(图二)、子庚簋(图三)、父甲盘(图四)、己并父丁爵(图五);辽宁省博物馆藏子父庚卣等。根据郭沫若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其中对殷商时期的卜辞亦有深入研究,书中有载:近年于保定南乡有三商勾刀出土(现归罗氏所有),其一刀列铭祖名为'大祖曰己,祖曰丁,祖曰乙,祖曰庚,祖曰丁,祖曰己,祖曰己一刀列铭兄名曰:'大兄曰乙,兄曰戊,兄曰壬,兄曰癸,兄曰癸,兄曰丙一刀则列铭父名曰:'祖曰乙,大父曰癸,大父曰癸,仲父曰癸,父曰癸,父曰辛,父曰己。”这出土的三商勾刀铭文中所有的祖、兄、父均是以十干命名的日名。

图二 商 卫父己觯(及铭文)

殷商出土卜辞中发现,日名不仅限于殷商帝王,王的儿子们或者妻子等均有使用日名制的记载。据史籍记载,武丁的太子即名孝己,庚甲卜辞中有兄己被祭祀,这应该就是祖庚、祖甲之兄,即为孝己。又如武丁之妻妇好,在武丁时期卜辞里直称妇好或好,而在庚甲之后的卜辞里则也称妣辛。这些卜辞等史料皆证实日名制不仅用于殷商君主,也适用于殷商王族成员,一般认为,天干名为其死后祭祀时的名号。
“日名制与太阳神崇拜
在人类的原始时代,原始先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大自然的馈赠与神秘充满幻想,先民通过对大自然万物进行祈祷和祭祀,以保佑自身,这其中对太阳的崇拜尤为突出。崇拜太阳神是中国古代先民最古老的信仰,中华民族的即是从字演化而来,《说文解字》中有载:晔,光也。中华民族的华族,就代表了中国古代先民们对太阳的崇拜之意。

图三 商 子庚簋(及铭文)

殷商时期之前的太阳崇拜,主要表现为与太阳有关的神话和传说,如夸父追日等,以及一些保留下来有关日神信仰和太阳崇拜的文物,如宁夏地区贺兰山太阳神岩画。中国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中记载了诸多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如太阳女神羲和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日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些都可以证明中国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对太阳的信仰和崇拜。

图四 商 父甲盘(及铭文)

殷商时期是中国早期历史上一个极具宗教色彩的时期,从各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中都可以看出,宗教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有关殷商时期的太阳神崇拜从目前出土的文物中可窥其一二。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商代时期青铜神树,被学术界命名为太阳神树,在先民的神话意识中,此神树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神奇功能,反映了当时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又如2001年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箔片,精美绝伦的太阳神鸟金箔再现了中国古代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神鸟围绕着太阳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地飞翔,寓意深远,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太阳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光明不间断的向往。这些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文物的出土,以实物的形式证明了殷商时期的先民们对太阳神的深刻认识和无尽崇拜。殷商时期的日名制度即是华夏民族对太阳神崇拜的直接表现,日名用于帝王贵族之名,将此二者紧密联系,象征着殷商帝王贵族们像太阳一样拥有无尽的光明和永恒的生命。

图五 商 己并父丁爵(及铭文)

西周日名制的衰落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与殷商大战于牧野(今河南省卫辉市),周武王大胜,殷商纣王于鹿台自焚,殷商王朝正式灭亡。周灭殷后对殷商时期的文化制度等有所继承,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意识的不断发展进步,西周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制度体系,殷商时期的文化制度被取代或消亡,殷商日名制即是其中之一。
从目前的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殷人崇拜日神,殷人有祭日之礼且于日之出入朝夕祭之,盛用日名,而几乎找不到周人对日神崇拜的痕迹,反而对月神有所偏爱。刘夫德先生所著《周人早期的图腾》的一文中对周人的宗教崇拜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周人崇拜月神,每一个从原始社会发展来的民族都曾经历过图腾制时代,周人也不列外,它就是以月为图腾崇拜物的。在西周时期,日名制度的衰落是与日神崇拜的衰落是同步发展的。西周武王在武王牧野灭商后,周朝人依然受殷商文化之影响,商朝灭亡之前,周人与商人之间的交流较少,灭商之后,周人与商人无论在文化上还是思想上,均有相互影响,尤其是西周成康时期,日名这一命名制度亦对西周文化有所影响。迄今所见周朝时期使用日名制的主要是周王和贵族阶级。由于西周初年上层周朝贵族阶级与商朝后裔中的上层贵族如箕子、微子、武庚等接触较多,因而很容易受到商朝文化的影响,日名制就是其中之一。周朝人使用日名可以说是周朝上层保守贵族的特点之一,但是这一部分人还是有限的,随着周朝各项社会制度的完善确立,周朝文化制度的形成,保守贵族使用日名制的现象也很快就消失了。
注释删除,详见原文

本文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秦欣欣  王 雪/河南新乡市博物馆

本文刊载于《文物天地》2023年第2期

1

END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言的魔咒,上古歌谣,与征服自然之愿
甲骨文书法:契之精而字之美 契之爽而形之妙
夏朝有没有文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现在找不到夏朝文字
周易起名 夏商时代的“日名”
殷商的先王(下)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