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隆宗门上的箭头究竟是谁留下来的?

  故宫系列

故宫的隆宗门,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后万历以及清代顺治年间曾两度重修。隆宗门西面的区域目前还未开放,门内的空间现在被改造为向游客提供餐饮休息的场所。隆宗门内顶端朝西挂有门额。观察仔细的游客会发现门额上“宗”字的左侧金线位置有一个小黑点,这其实是一枚深深钉入门额的箭头。皇宫大内的门额居然还有这样的冷兵器遗存,这是为什么呢?时间要追溯到大约200年前的清代。

  

嘉庆十八年(1813年)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中原一带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天理教”(清时称“八卦教”是元末白莲教的一个分支)起义。其中京畿天理教“坎卦”头领林清策划并组织了一支队伍直接发起了攻打紫禁城的战斗。起义起因源于嘉庆十六年天上出现的彗星,天理教认为此事主除旧布新,是改朝换代的征兆。加之嘉庆十八年的闰八月被移至次年的闰二月,林清认为闰八月是对清朝变故的体现,于是决定于嘉庆十八年阴历九月十五日举事(九月就是原定的闰八月)。

  

9月14日天理教教徒二百人分两队,暗藏武器,化装潜入北京,另有一支队伍埋伏于地安门。次日中午,攻打东华门的100人,由内应太监行引路至东华门外,因与运煤人争道引起矛盾,吵闹中忿而拔刀争斗,被守门的禁军发现,急欲关闭东华门,忙乱中只有几十人冲入,其余被关在门外的人,逃回宋家庄。冲入东华门的数十人,一路拼杀到了景运门,被堵截在门外。西华门的这只百人队伍则在内应太监的引领下迅速顺利的攻打到隆宗门,并在此与皇宫禁军展开激战。据传当时嘉庆帝不在宫中,二皇子绵宁(后来的道光帝),临危受命,守卫在养心殿用火枪向攀上高墙向的起义军射击,当场击毙两名试图翻墙入内的天理教徒。子弹用尽便将自己的金扣子摘下,放在枪里继续射击。

  

历史与命运的安排往往是很残酷的。这次战斗的结果不言而喻,部分义军曾冲至养心门,终因人力单薄并没有取得成功。隆宗门虽然把手力量薄弱,但东边景运门外镇国公奕灏迅速调动了驻扎在箭亭正欲出发去河南省滑县围剿天理教“震卦”李文成部的火器营官兵千人赶到隆宗门后,战局陡然改观。但这次实实在在发生在宫禁之内的变故给嘉庆皇帝以很大的震慑。史料记载的措辞为“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帝处于深刻的反省之中并破例向天下发了“罪己诏”。

  

隆宗门匾额的这枚箭头相传就是这次战斗的遗迹。据传有三处箭头遗迹,但目前所能寻到的只有两处,另外一处在隆宗门东侧北起第二排第四根椽头上。至于为什么不把箭头拔出来,目前众说纷纭无从定论。我想也许是当时的统治者出于以此来警示后继者的良苦用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牌匾上有一支箭,不是装饰品却存在百年,嘉庆皇帝说敢拔必死
北京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什么200年不摘?
故宫匾额上为何插着一支箭?200年来历代皇帝无人敢拔,至今仍在
攻进紫禁城需要多少人?清朝那一年,一百多农民就攻了进去
故宫隆宗门上竟然有个箭头,是谁留下来的呢?
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有一箭头,嘉庆帝下令不准拔下,现成为一景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