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观通宝”铜钱币值考
一、疑问
古泉界将北宋“大观通宝”铜钱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五等币值。这是大家根据存留下来的钱币实物,以钱型直径大小推测而得的结论。
图1
图1:
A小平,直径24~26mm,重3.8~4.3克;
B折二,直径29~30mm,重8~9克;
C折三,直径33~34mm,重10~11克;
D折五,直径35~36mm,重11~12克;
E 折十,直径40~42mm,重18~20克。
那么历史上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为了解开这个疑问,需要先查阅史料中,宋徽宗时期推行大铜钱的背景和过程。
二、查阅史料
据《长编纪事本末》卷136“当十钱”引蔡絛《史补》载:
国朝铸钱,沿袭五代及南唐故事,岁铸之额日增。庆历、元丰间为最盛。铜铁钱岁无虑三百万贯。及元祐、绍圣而废弛;崇宁初,则已不及祖宗之数多矣。鲁公(蔡京,编者注)秉政,思复旧额,以铜少终不能得。考夫古人之训,母子相权之说,因作大钱以一当十。至大观,上又为亲书钱文焉。盖昔者鼓冶,凡物料火工之费,铸一钱,独十得息者壹二,而赡官吏、运铜铁悉在外也。苟稍加工,则费一钱之用始能成一钱。而当十钱者,其重三钱,加以铸三钱之费,则制作极精妙,乃得大钱一,是十得息四矣。始亦通流,又以其精致,人爱重之。然利之所在,故多有盗铸。如东南盗铸,其私钱既鍥薄且制作粗恶,遂以猥多成弊。大观三年,鲁公既罢,朝议改为当二、当三,则折阅倍焉。虽县官亦不能铸矣,而大钱遂废。初议改当三也,宰执争辇钱而市黄金,在都金银铺未知之,不两月命下,时传以为讪笑。
蔡絛,字约之,为蔡京第三子,最受钟爱。故而史学家多以此条记载有为父开脱之嫌。
不过,查阅北宋中后期的原铜产量与铸币状况,发现这段记载并非空穴来风。北宋仁宗后期,广东韶州发现大型铜矿,源源不断地供应了仁、英、神三朝的铸币(注1)。但到哲宗以后,原铜产量急剧下降(注2)。北宋政府铸造铜钱,每年有定额(祖额),原铜产量不足,使得完成定额任务越来越困难,原本不用于铸钱的胆铜(即宋人所认知的‘伪铜’或铁)也开始成为重要的铸钱原料(注3)。
因此,蔡絛所记,其一可信,原铜供应不足,导致铸钱年额亏损,是促使蔡京主政时力推当十铜钱的主要原因。其二则误,由于中国古代货币自秦汉以来即为铜本位制,民众对于铸币的接受
度为轻重相当,枚重三钱,当十行使,必然阻力重重,亏折官民,引发盗铸,导致货币制度不停地来回变革。
言归正传。
蔡京第一次主持推行当十大钱的过程如下:
崇宁元年十二月,陕西铸当五钱(注4)。(附图2)
图2
崇宁二年五月,江南八监铸“圣宋通宝”当五钱(注5)。(附图3)
当五钱是推行当十钱的前奏,属于试验性质,并未正式发行。
图3
崇宁二年二月,陕西开铸“崇宁重宝”当十钱(注6)。
崇宁二年九月,陕西所铸“崇宁重宝”当十钱有五千贯运抵开封,自皇家采购支付渠道,开始投入流通(注7)。
崇宁二年下半年起蔡京陆续筹划,于崇宁三年正月正式将“崇宁重宝”推广至全国铸造并投入流通(注8)。
由于推行“崇宁重宝”过急,新设许多铸钱院,相应管理制度未能跟上,导致各地所铸“崇宁重宝”大小轻重不一,信用严重受损,民间流通不畅。因此,崇宁四年,政府立“钱纲验样法”以控制铸币质量,同时改铸御书“崇宁通宝”当十钱(注9),将“崇宁重宝”在局部地区由当十改为当五使用(注10)。
崇宁五年正月,“崇宁通宝”当十钱停铸(注11)。
崇宁五年二月,蔡京第一次罢相,“崇宁重宝”在不同地区分别改为当三与当五,“崇宁通宝”则封桩或换纳收兑(注12)。
崇宁五年,币制不断调整,朝令夕改。小平钱不足以收兑当十钱,故当十钱仍在局部地区保留流通,同时发行纸币“小钞”以救急收兑当十钱(注13)。
蔡京第二次主推当十大钱的过程如下:
大观元年正月甲午,蔡京复相。
大观元年初,蔡京操纵章綎盗铸案,一方面打击政敌以立威,另一方面也将第一次推行当十大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盗铸”。
大观元年二月,以京畿转运使宋乔年兼领提举京畿铸钱司,复设京畿两钱监,以收缴所得私钱为铜料,铸“大观通宝”御书当十钱。颁行《大观新修钱法》于天下,当十钱在淮河以北地区行使(注14)。
大观元年三月,御笔重申“大观通宝”与“崇宁通宝”兼行。京畿铸当十钱,馀路并铸小平钱。随后因当十钱少,复设真州铸钱监,以淮南等地所收缴不合格大钱及官库所积折二铜钱为原料,以旧式改铸当十(注15)。
大观元年九月,规定各路铸当十钱重量为三钱(注16)。
大观二年正月,令江、池、饶钱监在原铸小平钱外,依旧样制铸当十钱上供(注17)。
大观二年至三年间,广南东路英、连、广、惠、康、贺六州铸钱院,在铸夹锡铁钱与小平铜钱之外,曾经兼铸过当十钱(注18)。
大观三年六月,蔡京第二次罢政(注19)。
大观四年正月,停铸当十钱(注20)。
大观四年间,张商英为政,力主罢废当十钱(注21)。
政和元年五月,正式改当十钱为当三(注22)。
建炎元年九月,始通当三大钱于淮、浙、荆湖诸路,即将改值后的当三铜钱使用区域,由原来淮河以北扩展至全国除四川以外的所有铜钱行用区(注23)。
在政和至宣和年间,蔡京先后两次复政。史料记载蔡氏仍有推行大钱的计划,受重重阻力而未能成行(注24)。现今见“政和重宝”隶书大钱一品(附图4),又见“宣和通宝”纂书背“五”钱两品(附图5),即为物证。
图4
图5
三、史料分析
综上分析,大观年间,蔡京主政,在铸行铜钱方面,只铸造了小平与当十。并无铸造当二、当三、当五铜钱的记载。
当十铜钱,铸造于:京畿两监,淮南路真州监,江南东路江、池、饶州钱监,广南东路英、连、广、惠、康、贺六州铸钱院。其中诸路所铸均为“每文重三钱”的“旧式当十”,与“崇宁通宝”兼行;京畿所铸未明确大小重量制式。
当十铜钱,行使于:京城开封、京畿、四辅、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路,其中河北缘边州军,京东登、莱、维、密四州缘海不行用。
由此可以推测蔡京的意图是,“旧式”当十铜钱铸造于淮河以南的钱监,行使于淮河以北地区,以防范盗铸。
四、综合实物
以图1中大观五等铜钱的实物与史料记载相对应,可知:
A,小平,无争议;
B,C,D,类似崇宁通宝制式,显然是史料中提及的“旧式当十”。
其中C为标准的“旧式当十”,此类“大观通宝”的版式有限,不足以对应所有钱监,推测应铸于崇宁年间不存在的真州监;诸路其他钱监,不仅制式甚至钱文都使用“旧式”,继续生产“崇宁通宝”(附图6);
图6
从“大观通宝”夹锡铁钱的版式来分析,铸于广南的几个类直径偏小,文字书法与B相近,既然夹锡铁钱钱型有大小之别,旧式当十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推测B是广南某监院所铸的“旧式当十”,钱型偏小(附图7);
图7
D,书法与E新式当十相近,发现量在数十枚以内,工艺精美,分析应为京畿钱监原本计划生产“旧式当十”的试样。其如果量产,经过翻沙打磨后,钱型直径缩小,即符合“旧式当十”的制式。
E,通过排除法,只能是京畿两监所铸,未明确制式的御书(新式)当十;
由于B和C都有量产,所以史料中“朝议改(当十钱)为当二、当三”的讨论,应该分别针对B和C。而B仅有一个版式且产量不大(存世量大概在六级左右),流通有限,所以最后政和元年下令当十钱均改为当三,未考虑B式。
五、补充讨论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从存世量来看,现今所周知大观折十,即御书(新式)当十,发现有旋读试样一品(附图8),大型试样一品(附图9),还有量产版六个(其中一版还有两个铸造级/附图10),存世量并非罕见。但是,除了含糊的铸造记载外,这些大钱在北宋末年似乎毫无存在感?
图8
图9
图10-1
图10-2
图10-3
如果同为“大观通宝”铜钱,枚重三钱、枚重五钱都为当十,直径差距也明显,如何区分使用?(附图11)如果不作区分,劣币驱逐良币,会引起民间动荡,但是为何不见任何相关记载?翻遍现存的各种正史、野史、文人笔记都毫无踪迹?如果确有发行使用,为何政和元年改当十为当三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还有这类枚重五钱的当十?
图11
所以,笔者推论,直径在40~42的新式“大观通宝”当十,虽然正式量产,但是在大观年间并没有投入流通使用!
为了证明这个推论,笔者从浩瀚的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发现了几处有趣的记载。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1载:
[绍兴五年七月]伪齐刘豫废明堂,得金龙之金四万两,大铜钱三百万,暴风连日,瓦屋皆震。
据《大金国志》卷31《齐国刘豫禄》载:
[阜昌六年七月]毁明堂,得金龙之金四万两,大铜钱三百万,是日天地晦暝。
同一条记载亦见于《三朝北盟会编》与《伪齐录》,后者所记为“大铜钱五百万”。
可惜史料中未明确记载发现的“大铜钱”是何种钱文,但无论是五百万枚还是三百万枚,这个数量都不可能是厌胜钱,只能是一种由正规钱监正式量产的铜钱;不记载或者说无法计算其币值,只记载了枚数,显然是一种官方没有发行、民间没有流通的铜钱。
据《文献通考》卷74“郊社-明堂”载:
徽宗崇宁四年,诏:“营建明堂,已度地鸠工,俟过来岁,取旨兴役。”明年。以彗出西方,遂诏罢之。
政和五年八月,诏立明堂于大内之丙地,徙秘书省于宣德门之东,以其地为  之。……(诏书原文编者省)。于是内出明堂图式,于宣政殿宣示百官,命蔡京为明堂使,开局兴工,日役万人,……七年,明堂成,……主持铸“大观通宝”当十钱与主持修建明堂的关键人物都是蔡京,这应该不是一个巧合。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7载:
逮豫之废也,汴京有钱九千八百七十余万缗,绢二百七十余万匹,金一百二十余万两,银一千六十余万两,粮九十万斛,而方州不在此数。
这些财富物资,金人在废刘豫后,还河南之地于南宋前,均转运至黄河以北。刘豫拆明堂所得的“大铜钱”也应在其中。
据《续文献通考》卷7“钱币考”载:
[金世宗大定]十九年八月又以代州所铸新钱未行,令以宋大观钱当五用之。
据《金史》卷7“世宗本纪中”载:
[大定十九年八月]戊戌,以宋大观钱当五用。
据《金史》卷48“食货志-钱币”载:
[大定二十年]……初,新钱之未行也,以宋大观钱当五用之。……
金世宗大定十九年,以北宋大观钱当五使用,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是何种大观钱,但显然不是小平铜钱,因为在那个时代,让百姓以钱文来区分币值是不合逻辑的事情。
再回到政和元年的币制改革,改当十为当三,恢复铸行折二,加上原有小平铜钱,成为三等币制,轻重相当。
此后,南宋与伪齐均继承和沿用此制,伪齐所铸“阜昌”钱即为三等:小平、折二、折三(附图12)。
图12-1
图12-2
金代币制继承于北宋、伪齐,至大定年间并未有大的变动。而御书(新式)当十“大观通宝”铜钱的重量正好是等于五枚小平铜钱,轻重相当,这也不仅仅是巧合。
将以上这些零散的信息组合到一起,可以拼出一条证据链:
大观元年至三年,京畿两钱监所铸造的御书(新式)当十,为避免与流通中的以及诸路新铸的“旧式当十”冲突,蔡京并未投放流通。
政和元年币制改革后,已铸出的三百万(或五百万)大铜钱已成废品。
政和五年至七年间,蔡京主持修建明堂,将这些大铜钱用作装饰或幕坠,借此库存起来,以待未来(也可能直接封装库存)。
伪齐阜昌六年,刘豫拆毁北宋明堂,得到这些大铜钱。
阜昌七年,刘豫被废,大铜钱被金人转运至黄河以北。
金世宗大定十九年,正式将这些御书(新式)当十“大观通宝”铜钱按照实际重量以当五的币值投放流通。
又从出土情况来分析验证,近年湖南常德、平江等地曾经发现几次南宋大型窖藏,下限为“绍兴”钱,应为金人南侵或岳飞平定湖南诸盗时,因为战乱而窖藏。这些窖藏中,有发现“崇宁通宝”(当十改当三)、“大观通宝”折三(旧式当十),唯独不见大观折十。批量出土大观折十的地点,集中于山西、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一带,以及东北数次小批量,且根据已知规律,出大观折十的坑,几乎都会伴随出土金代“大定通宝”小平铜钱。
六、归纳总结
表1:
A直径24~26mm,小平,无争议;
B直径29~30mm,折二,大观年间,广南某监院量产的“旧式当十”,直径偏小,政和元年官方改为当三,民间实际行使可能依实际重量大小为当二使用,今称折二不为过;
C直径33~34mm,折三,大观年间,真州钱监量产的“旧式当十”,政和元年官方改为当三,民间亦为当三,今称折三亦可;
D直径35~36mm,旧称折五,大观年间,京畿钱监试铸“旧式当十”的样钱,未量产,与折五毫无关系,按制式称“旧式折十试样”或者“折三试样”才合理;
E 直径40~42mm,旧称折十,大观年间,京畿钱监量产“御书(新式)当十”,北宋时未正式发行,至金世宗大定十九年以“当五”币值投入流通。如称“折十”是以其铸造时的币值为准,如
称“折五”则是以其正式流通时的币值为准,既然如今古钱界已约定成俗,那么称其为“大观折十”也并无不妥。
说  明
1. 本文由华夏古泉网微信公众号与古泉园地论坛同时首发;
2. 本文附图来源于藏家提供藏品、华夏图库、古泉园地论坛,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3. 本文附图由周沁园先生制作,笔者再次感谢协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宋史·食货志》笔记
金代钱币的发行历史 DM
币值繁多的淳佑通宝和元宝,破碎山河下的钱币
#大观通宝#古钱币#铜钱
精美的“大观通宝”当为第一
大观通宝如何辨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