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群
原文作者:qqyakp
X

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墓地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先且末国时期,第二期属于且末国时期,第三期为东汉至魏晋时期。
目前发现五片墓地,近千座墓葬。一号墓地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东西宽750米、南北长1100米,面积达825000平方米。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洞室墓等。一、二期以多人合葬为主,三期多为单人或二人合葬。出土的两件木竖箜篌乐器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还有具有特色的陶器、骨木器、精美的毛织品、鸟纹刺绣织物等。
扎滚鲁克古墓群代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反映了这一地区汉通西域以前至魏晋的社会发展概貌,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表现出古且末国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丝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且末千年美女古尸
2002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准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1985年以来,文物保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三次研究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64座。经研究证实为距今2600多年西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出的“竖箜篌”填补了文物考古界有名而无实物的空白,以“最古老的拨弦乐器”而载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出土的千年美女尸,保存完整,服装艳丽、头发、眉毛均清晰可见。到北京、东京等地展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考古专家认 为,扎滚鲁克古墓葬群是古代且末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昆仑山北麓发现的最大墓葬群之一,也是二十世纪新疆考古的重大成果之一。
作为西域36国中的且末国、小宛国所在地的且末县,曾以玉石之路的发祥地和丝绸之路南道重镇的辉煌而载入史册。丰富独特的文物资源让文物贩子垂涎三尺。他们放出价码:该墓挖出的一块巴掌大的彩色纺织物可卖近10万元。
扎滚鲁克古墓葬群的24号墓,距今约2600年。墓室为长方形,葬有男、女、小孩共14人。
 扎滚鲁克古墓 墓室葬有男、女、小孩14人
该陈列室于2001年以“最多家族丛葬干尸的陈列室”而载入吉尼斯世界之最。陈列室的玻璃柜子里还放着90号墓发掘出来的夫、妻合葬的干尸,保存完整,服装艳丽,极为珍贵,参观者很多。
扎滚鲁克古墓群墓地位于车尔臣河西约10公里的堆积阶地上,东临古河道,面积3.5平方米,自1985年以来,对该墓地进行过三次发掘,共发掘墓葬169座。
扎滚鲁克古墓群一号墓地的墓葬可分三期。一期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彩陶器、木器等,年代距今约3000年;二期墓葬距今1900一2600年,为扎滚鲁克墓地的主体文化,墓葬有长方形棚架墓,流行单人葬、合葬、丛葬,葬式主要为仰身上屈肢,随葬木器和陶瓷为主,还有骨角器、铜铁器、毛丝织物等;三期墓葬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形竖穴棚架墓、洞墓葬等,出土器物有木器、陶器、铁器以及棉布、丝织物、纸质文物,玻璃杯等,其年代距今1500―1900年。
该陈列以1996年出土的24号墓葬为主,位于扎滚鲁克古墓群的南西区,为单墓道长方形棚架墓,墓室用盐碱水处理,硬度极大,墓室内的干尸干化程度很好,保存非常完整,有很高的文物考古研究和观赏价值。墓向东北方,墓口二层台式,墓道分两级台阶,墓室长方形,底长5米,宽2.7米,通深3.4米。墓葬曾遭人破坏,属家庭丛葬墓,共有男、女、小孩14人,以仰身屈肢葬为主。随葬有石、陶、木、铜、铁、棉、毛服饰及殉性等,年代距今约2600年。
90号墓葬出土的两具干尸,墓室位于该古墓群东区,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室用盐碱水处理,硬度极大,墓葬保存非常完整,属夫妻合葬墓,男身高1.80米,女身高1.55米,男尸怀中随葬有一马鞭,两端并有珍贵的骨饰,较精致,女尸着红色套裙,两具干尸皆有羊皮靴,为仰身屈肢葬,随葬有陶、木、棉毛服饰,年代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6―221年)。
该陈列室于2001年以“最多家族丛葬干尸的陈列室”而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扎滚鲁克古墓群
(http://news.sina.com.cn/o/2003-08-17/0807580059
扎滚鲁克古墓群:发现于1930年,墓葬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距离且末县城西5公里处,东南,西北走向均有遗物分布。墓葬区在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坐标是:38°26′9″东经85′3′28″。
墓葬区南北长工100米,东西宽750米,在5公里远处有来利勒克遗址,在莫葬区1公里处及来利勒克遗址附近有古代且末河河床遗址。现在的且末河位于莫葬区东10公里处,由南向北流。
扎滚鲁克古墓群由1号、2号、3号、4号、5号墓地组成,可区分为东西两区域,分布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地表无任何植被,为沙质土壤。部分墓葬地表有迹象,或有凹形陷坑或露出棚木的苇草。墓葬形制主要以竖穴土坑墓、长方形棚架墓和单墓道长方形坚穴棚架墓为主。葬式为单人、双人及丛葬。出土陶器、铜铁器、丝毛织物、骨木器、木竖箜篌乐器等文物1000多件。上限年代距今约3000年,下限年代至魏晋。
1、 一号墓地:
位于且末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荒漠与绿洲接壤地带的砾砂堆积阶地上,墓地东西宽750、南北长1100米,面积825000平方米。墓地的地理位置:东经85°28′29″,北纬38°07′16″,海拔1270米。
墓地地表的迹象显示,墓葬多分布在堆积阶地的边缘地带,南区墓葬较多,且集中。北区相对较少,也比较分散。初步统计,墓地存在的古墓葬达数百座。根据现场发掘以及出土文物的情况来看,墓葬的年代上限距今约3000年,下限至魏晋时期,表现出三期文化特征。第一期文化墓葬距今约3000年,数量很少,属于先且末国时期的文化。二期文化的墓葬较多,是该墓地的主体文化,年代为春秋―西汉,属于且末国文化时期。第三期文化墓葬年代为东汉至魏晋时期。从墓葬的形制来看,主要有五种类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墓、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和洞室墓。
第一期文化墓葬的形制为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二期文化墓葬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墓等类型,流行上肢仰身、下肢上屈的葬式以及多人合葬为主。三期文化墓葬以方形竖穴棚架墓和洞室墓为特征,流行单人或二人合葬。墓葬中出土的主要文物有陶器、骨木器、毛织物、丝织品、皮制品等。发掘的墓葬中较清晰地反映出扎滚鲁克人普遍随葬实用器物、彩色绘面、蒙面、金箔和面糊封口、羊毛塞鼻等埋葬风俗以及生前流行手臂刺青、男女留辫、好戴帽、毛布包脚、蹬皮靴或毡靴、穿袍裙或皮衣皮裤、戴项链、佩木腰牌和发饰串珠等生活习俗。同时也发现,此时期的畜牧业不仅比较发达,而且制陶、毛纺织和木器加工也有相当的规模并具有特色。出土的木器中,有动物和几何纹样的梳、盒、筒、腰牌等,雕刻精细,图案生动,具有较高的工艺;出土的竖箜篌乐器,是中国境内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实物,它的发现将传统上人们认识的箜篌由西向东传播的时间提前了好几百年,对研究古代乐器和雕刻艺术的源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陶器、毛织品、艳丽的鸟纹刺绣、“延年益寿大宣子孙”锦等,具有特色和时代特性。出土的文物,表现出古且末文化与丝路文化及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融合而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为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古代民族的种族、生产、生活、埋葬制度等诸多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是西域文明史中有代表性的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的研究价值。
2、二号墓地:
位于一号墓地西约1.5公里处的小沙梁上。其西、南面与沙漠和风蚀地貌相接,北部为英吾斯塘乡的农耕区。初步统计,约有墓葬50座,根据1998年清理情况看,该墓地的墓葬与扎滚鲁克一号墓地的第二期文化墓葬相同。
3、 三号墓地:
位于位于一号墓地东北约800米的一处黄土台地上,台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四周为农田和村庄。该处墓地的地表多被取土破坏,地面见人骨和丝毛织物等遗物。由于地表均已被破坏,墓葬的数量难以统计。根据地面调查情况和所见的遗物来看,该墓地遗存的主要为扎滚鲁克古墓群第三期文化类型的墓葬。
4、四号墓地:
位于扎滚鲁克一号墓地东北、扎滚鲁克村与兰干村之间的一处堆积阶地上,地表为沙砾层,无植被,当地群众称之“黑沙梁”,其四周为村落和农田。当地群众修建一条经过该阶地的小灌渠中挖出一些木头、苇草等,经调查为墓葬。1996年对已被破坏的两座墓葬进行了清理,为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墓,形制与扎滚鲁克一号墓地的第二期文化墓葬相同。由于地表无明显的墓葬标志,遗存的墓葬数量不详。
5、 五号墓地:
位于四号墓地东约300米处的戈壁平滩上,地表为沙砾层,无植被,四周为村落、道路和农田。该平滩上是兰干村的一处现代穆斯林坟地,在营造墓穴的过程中触及了部分古代墓葬,地面上可看到陶片、丝毛织品残片、残木器和人骨等。在坟地南部的平滩上,可看到数座古墓塌陷凹坑的遗迹。从地表的遗物遗迹看,具有扎滚鲁克古墓群第二、第三期文化的特征。
扎滚鲁克古墓群代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反映了这一地区汉通西域以前至魏晋的社会发展概貌,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表现出古且末国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丝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90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扎滚鲁克古墓群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25日,扎滚鲁克古墓群作为青铜时代至魏晋时期的宝贵文化遗迹,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且末古城,还能重建天日吗?(青新甘12)
姜寨、王因和柳湾等原始氏族墓地
新石器时代墓葬:柳湾墓地宗日墓地等
洛阳伊川徐阳墓地:陆浑戎贵族墓及陪葬车马坑露真容
【揭秘玉器展】 带你层层揭秘荆州玉器展 ——熊家冢陵园篇
重新审视元君庙墓地遗址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