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周评论丨观展记:东京国立博物馆

机缘巧合,这次东京之行恰逢“正仓院特展”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展,欣欣然前往;没想到非节假日,队伍在开放时间前已经几百米,日本本国人居多:可见“正仓院”的号召力。虽然正仓院的宝贝难得一见,不过笔者觉得博物馆的常设展也值得一看。

建 筑 部 分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一个建筑群,位于上野公园北端。包含本馆、表庆馆、东洋馆、平成馆和法隆寺宝物馆五个场馆。因建造年代不同,每座馆的建筑风格各异,也各具特色。

地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网站

1

主 馆

“博物馆”一词,正是日本人的发明:明治时期,日本向西方看齐,出访西欧的观察家福泽谕吉,在《西洋的事情》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将这种为了传播知识而陈列物质文化、古代器物和稀有宝物的地方称为“博物馆”。

而日本最古老的博物馆正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它缘起于1872年的博览会,当时的目的以博览会展品介绍和国家文化宣传为主。之后迁移到上野公园内,是十年后的事情,这时候才开始真正的将文物收集展览的工作建立起来。第一代建筑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毁坏严重,因此现在看到的本馆,是二十世纪30年代的新设计,设计师为渡边仁

主馆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和洋折衷的风格”,混凝土建造的两层高主体立面,平直方正的窗户,是西方建筑的主体结构式样;而红瓦铺就的坡屋顶,却来自于日本传统建筑元素。

主入口采用“帝冠式样”,用混凝土材料仿传统式样。主馆前纵深的水池,呈中轴对称,延伸向主要入口,这是西方园林的齐整规划方法,为建筑提供了观赏的前景空间。

主馆 @维基百科

1

表 庆 馆

位于主馆西侧的表庆馆,风格迥然不同。白色石材的墙身,严格的中轴对称和三段式立面,青铜的穹顶位于建筑正中央和左右两侧,爱奥尼柱式的立面装饰 ——标准的西方古典建筑巴洛克风格。看看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年代,1909年,正是明治末期,也是西方古典样式在日本仍然流行的时期。

设计师片山东熊,工部大学建筑学第一期的学生,曾担任宫廷御用建筑师,设计过诸多宫廷建筑和博物馆。据说他非常欣赏痴迷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宫廷建筑,曾到欧洲游学,回国后多以此类型为设计蓝本。表庆馆也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之一。

表庆馆 @维基百科

1

东洋馆和法隆寺宝物馆

东洋馆与法隆寺宝物馆的建筑师为谷口吉郎和谷口吉生,两位建筑师是父子,分别在1968与1999年完成这两栋风格不同的建筑,在日本建筑学界也是一段佳话。

两座建筑都很有日本建筑风格,可见战后日本已经开始摆脱西方传统的影响,建筑师开始探求本国特色的设计道路。

东洋馆形态非常舒展,大尺度的出挑屋檐,是对传统屋面的一种诠释。首层设计架空廊道的做法,延续了日式房子“高殿造”的做法,而二层围合一圈的环廊,则是另一个特点“缘侧”的现代表达。

东洋馆 @维基百科

法隆寺宝物馆,是个人最为喜欢的,因此特别写一写。这个馆隐藏在比较内侧的位置,需要穿过一条园林小径方可抵达。

建筑正立面前方,是一方水池;抵达建筑入口的狭长通路,如同把水面劈开,一直延伸向主入口。建筑立面沉静安宁;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精巧的百叶和锐利的实体方形收边,无不显示着日本建造的精工细作。

整座建筑如同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宝盒,嵌入质感坚实的石材盒子中,虚实对比强烈。在室内的观感亦是如此:玻璃的通透感,和大片实体墙面的固体感,仿佛给观察室外四季风景的游客,限定了画面的图框。

建筑内部空间十分简洁,柱子和公共楼梯采用素混凝土的质感,和透明玻璃及暖色石材形成反差。另一处公共楼梯旋转向上,围合着一盏金属“灌顶幡”,也是重要展品之一的复制版。

法隆寺宝物馆 @维基百科

主入口 & 室内公共空间 @笔者

和其他日本现代建筑一样,对光线的把握,对园景的利用,对材料质感的琢磨,都让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舞台上独树一帜。这其中需要精确施工和优质材料的配合,也需要建筑师对在地环境的尊重,对本土建筑风格和内在精神的传承。

展 览 部 分

再来说说展览,展品众多,本文选择了部分个人比较喜欢的:

1

主 馆

很喜欢主馆的陈列方式,分为两类,既按照年代又分类主题。“日本美术陈列”系列,按照年代把日本艺术发展史通过展品讲述了一遍,参观之后大致了解了其发展脉络以及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日韩年代参照表 @博物馆手册

日本最早开始接触中国和东亚诸国可以追溯到弥生时代,也就是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文化上真正的深入影响是在随着佛教文化传入的飞鸟时代,即我们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之后,日本派遣大量使者来中国学习,在盛唐时候达到一个顶峰,而这个时期就是日本的奈良时代。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日本的奈良,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唐朝风格的古建筑,而且古都奈良当初的规划参照版本,正正是中国唐代长安城。

接下来的平安时代,是迁都京都后的一个时期,也被称为古代日本文学的高峰创作期,我们熟知的《源氏物语》和《古今和歌集》两部日本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都是完成于这个时期。艺术开始由贵族向平民阶层普及的过程,也因此产生了大量具有活力的民间艺术和创作。

之后的镰仓时代,开始了武士阶层的统治:多年的歌舞升平让经济文化有了巨大发展,时间大致相当于我们的宋代。风行于宋代的禅学,也从中国传入日本,由此带来了一个文化上的新图景。宋代在艺术上的精致、淡雅之风,也一并为日本人接纳,直至影响到他们今天的审美。

这之后,日本人慢慢发展出自己的“和样”,在禅宗、茶道、水墨画上都有开创性的人物出现,有日本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文艺复兴”的江户时代 ——浮世绘、能舞、歌舞伎、文学、瓷器、漆器、铁艺等方面,本土风格的工艺逐渐成为主流 。

在经历了武士统治到皇权回归的一段动荡的战国时期,天皇重新掌握实权,日本开启了现代化进程的明治时代(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这是一个全面向西方学习的时代,和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也就此告一段落。

在展览中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孤品”,让人十分感叹。一方面,近代积弱的我们曾经被日本掠走大量文物;另一方面,日本在文物的保存和整理方面,比我们提早开始很多年,这大大减少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很多的人为破坏。

每一个主题的展品都不少,分享一些有趣的:

挂甲武士,6世纪 &观音造像(铜),奈良时代  @笔者

《群书治要》,中国唐代 @笔者

这是一件在“国宝室”中的展品:《群书治要》是唐代魏征等人奉太宗皇帝李世民之命编写的政治参考书,在中国很早已经失传,但其手抄本传入日本后被抄写成多个版本,此展出品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抄本,正楷书写于彩纸和装饰纸上。

“国宝室”是一间宽敞的展厅,轮流展出被定为“国宝”的日本古代文物,它们是古代文物中的精选,数量只有十分一。下面是一张轮流展出的期表,月月更替,以一年为周期复始。

“国宝”展示时间表 @笔者

奈良大和绘 @笔者

这两幅是被称为“大和绘”的作品,水彩渲染而成,均来自奈良时代,据说深受宫廷贵族的喜爱。和我们唐代的画作比较,头饰、服饰、家具等,已经明显不同。

水墨画,十五世纪/十六世纪 @笔者

这两幅作品来自于武士统治的室町时代(14~16世纪),比较前面的“大和绘”,可以发现区别。单色水墨画成为这个时期的流行,主要也是受到宋代传入的禅宗思想及文人山水画的影响。

茶文化人物介绍 @笔者

接下来的一间展室个人十分喜欢,集中展示日本茶文化相关内容。

上面这几位都是这方面开创性的人物,其中千利休更被尊称为“日本茶圣” 。千利休对美的追求是十分极致的,这一点让他成为众人膜拜的对象,也让他终是无法容于这个世界而自杀。

有一部电影《一代茶圣千利休》,更喜欢它的英译《Ask This of Rikyu》,唯美的描述了茶圣传奇的一生。电影中千利休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只愿意,向美丽的事物磕头“。

千利休集日本前辈茶人之大成,发展了俭朴稚拙的“侘茶”,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从他的“四规七则”中,可以看出一些和宋代茶文化的异同—— 提倡茶要忠于质感而非外在形态,茶具不应过分名贵,茶室空间大小仅够容身切忌奢华,花需要摆放的如同自然生长,一切都要以客人舒服为要,事先需要万事备好, 待客礼数要周全等等。由此衍生出一套独特的审美,比如古朴粗糙质感的茶器,简朴外观如草屋的茶屋,自然的环境宁静的气氛等。(相关阅读:吃茶,还是饮茶?

日本茶文化这一套观点的产生,个人认为,主要基于几个原因:

第一,当时日本的国力,还不足以提供如宋代那样奢侈的制茶、饮茶方法,这是大背景;

第二,茶文化最初是由禅僧带入日本并开始普及的,禅宗和茶文化的结合,在日本要比中国来的更加紧密;禅宗讲求身心清净,追求心灵的境界,任何过分的物质享受都是不被提倡的;

第三,日本文化中的内敛、沉静、侘寂,在茶道中表现为对一切相关事务、每一步步骤都谨慎而行,有规矩可循;而宋代的茶文化,更加讲求随性惬意,精神层面的追求大于形式上的束缚。这最后一点,在很多文化层面上都有体现,个人认为,是两国比较本质的差异。

待庵原比例复原 @森美术馆

以质朴为美的

日本茶器、花器@笔者

之后一个展厅是江户时代的展品,种类繁多,制作精美,不愧是日本的“文艺复兴”时期。漆器物件美轮美奂,和服华美多变,能乐因为皇室的喜爱而广为传播,而浮世绘更是影响到了西方美术中“抽象派”的产生。江户时代,也是迁都到东京的开始:从此,东京代替了京都和奈良,成为日本的中心。

小袖 & 振袖,江户时代 @笔者

源氏彩色贝桶,江户时代 @笔者

 仿董源山水,山本梅逸 @笔者

寿星-此君-隐逸图,池大雅 @笔者

熊野胜景图卷,祇园南海 @笔者

浮世绘,铃木春信 @笔者

百人一首乳母说话,葛饰北斋 @笔者

浮世绘,歌川国芳 @笔者

 浮世绘江户百景,歌川广重 @笔者

浮世绘,顾名思义,描绘现世百态的绘画,有点“风俗画”的意思。诞生于日本江户时代。早期的浮世绘以墨色单色木板印刷(墨折绘)和肉笔画(手绘)为主,手绘为主的浮世绘成本就较高,是贵族和武士阶级所有 。后来, 发展出套色木版画的形式,开始大量印制,成本降低,成为大众流行文化。画作的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题材变得多样化。

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浮世绘数量并不多,东京另外一间“太田纪念美术馆”的浮世绘藏品更多且好;如果愿意驱车两小时去到松本,那儿有一间专门的“浮世绘博物馆”,收藏品约10万余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比较公认的浮世绘绘画大师,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和侧重—— 葛饰北斋,七十岁创作的《富岳三十六景》让他登入大师之列,可谓大器晚成;歌川广重,和北斋先生一样,以“风景绘”见长,但少年成名,代表作《东海道五十三次》和《江户百景》;喜多川歌麿,以描绘美人出名,他笔下的美人柔美妖娆,姿态万千,很有风情。其他如歌川国芳,菱川诗宣、铃木春信,等等,一大批优秀的画师,让那个时代成为浮世绘创作的鼎盛时期。

浮世绘取材非常广泛,三教九流、社会生活、风景名胜、历史场景,不一而足,因此它是了解那个时代很好的历史资料。绘画中的很多职业、场景、风光,已经因为战乱或自然毁坏而不复存在,因此,画面中留存的历史就更显珍贵。

其实,浮世绘早年在日本并没有受到特别的“礼遇”,反而因为是大众流行文化而有些“上不得台面”。不过,19世纪中叶,出口到欧洲的茶叶和瓷器包装上的浮世绘,引起了当地人的极大兴趣,在古典主义绘画已经僵化的西方世界,这种色彩丰富,表现生动的平民画,让那些准备对绘画界有所革新的印象派画家们,激动不已,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知己!

其中梵高对此最为痴迷,还临摹过浮世绘画作,启发灵感。不仅如此,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法国作曲家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的《大海》,其灵感,正是源于葛饰北斋的《富士三十六景之神奈川冲浪里》。

 梵高临摹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龟户梅屋铺,1887年 @维基百科 

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 @百度百科

不仅是西方世界为此着迷,民国时期留学东洋的中国学人鲁迅、周作人、丰子恺等,都表达过对浮世绘的喜爱。2018年香港举办过一个《诗.韵:当丰子恺邂逅竹久梦二》的展览。虽然两者从未谋面,但丰子恺自称,自己的漫画受到日本浪漫画家竹久梦的深刻影响,而后者正是大正时期(二十世纪初)的新一代“浮世绘”画家。

不过,看过两者的画作之后,个人感觉,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风格和竹久梦二先生的一部分作品有相似之处,而后者的题材更为宽广。竹久梦二先生的最佳作品是美人画,唯美而富有诗意,和社会时事漫画的风格迥然不同。

二战后,民族自信的提升让日本人开始重视本国文化传承,而浮世绘作为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开始被推崇。艺术,往往和民族、社会、经济等因素和大背景无法分割;因此,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如果稍稍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和渊源,会对理解更有帮助。

展览信息

2020年是浮世绘宗师葛饰北斋逝世170周年,台北的国立中正纪念堂将于2020年1月18日起, 展出 5 位江户时期知名浮世绘师——葛饰北斋、喜多川歌麿、东洲斋写乐、歌川广重和歌川国芳,超过百余件经典画作品。

1

平 成 馆

正在进行的“正仓院特展”无疑是很多人的重点,因此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虽然展品吸引,但是观展体验实在是有些“挑战”。倒是展厅入口前,有一段十几分钟的视频,详细介绍了正仓院的历史和这次的展品的放大细节,值得一看。

整个过程禁止摄影,不过在展览结束后的外厅,有两件复制品可供大家拍照留念:一件是螺钿紫檀阮咸,一件是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均是此次的展品。据介绍,复原这样一件乐器,花费了八年的时间,真是慢工细活的物件!有这份耐心,有这份坚持,也才守的住千年的古物吧。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复制品 @笔者

螺钿紫檀阮咸,复制品 @笔者

1

法隆寺宝物馆

宝物馆也有一个特展正在进行“圣德太子绘传”:原来法隆寺和圣德太子颇有渊源,东院的伽蓝群于739年建造于圣德太子的宫殿旧址之上,因此成为圣德太子的信仰中心。其中一栋建筑物于1069年被一分为二,西间内部的“障子绘”(描绘于隔间拉/拉窗上的绘画)构成了此次展览的内容。

展览配图 @笔者

画作的风格和上文描述的“大和绘”很相似,彩色的水彩渲染,比较柔和的画风。画面通过圣德太子的一个个生平故事,描绘出他短暂的一生。关于圣德太子的传说很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绘画中的场面主要基于这些传说,历史的真实性不得而知。

不过史书上记载,太子在政治上颇有建树,辅政天皇,大力进行改革,并遣使入隋、唐学习中国制度。后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阶、颁布宪法十七条、采用历法、编修国史设立了不少宪政、法典等,因此去世后被尊为“圣德”。

常设展主要是奈良的法隆寺向皇室献纳的7~8世纪大约300件宝物,其中不乏国宝级别的展品。

2展厅以小型金属佛造像为主

国宝,龙首水瓶 & 摩耶夫人以及天人像,飞鸟时代@笔者

 

灌顶幡的复原(仿造) @笔者

1

东 洋 馆

这里的展品个人很喜欢,因为90%是来自于中国的,朝鲜及亚洲其它国家只是零星展品,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之广博和深远。但同时心里也很难过,因为很多佛造像在中国已经没有留存。

宝庆寺佛龛造像:这是全世界最完整的唐代寺院佛龛造像群,也是其代表作和典范,当初位于武则天创造的光宅寺中。@笔者

菩萨头像,北魏,龙门石窟宾阳洞 @笔者

菩萨立像,北齐,山西长子县 & 观音菩萨立像,隋,河北省崇光寺 @笔者

五代的铜狮 & 后汉的摇钱树 @笔者

此外,还有书画,青铜器,瓷器等。

如果仔细的看,慢慢的品,整个东京国立博物馆逛下来,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虽然很多藏品有其它分门别类的专属博物馆,但要想对日本文化发展史有一个概貌式的了解,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作者简介:香樟树,本名宋琳,执业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及建筑保育研究。酷爱中国文化,闲时喜欢探古寻源,以文会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间弥生、安藤忠雄、川久保玲…这些可能是你一生难得一遇的展
奈良访古
【奈良井宿】这个日本小众景点,在深山中隐藏着古代江户聚落
【日本古代建筑】大阪 & 奈良-2
日本美术简史
我爱博物馆(27) 东京国立博物馆(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