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博物馆的诞生

而今天推荐阅读的,是吴中博物馆陈曾路馆长所撰《一座博物馆的诞生》,一起来听馆长解答,这座新博物馆有什么?我们可以期待什么?



作为一家半年后要开馆的博物馆的馆长,即便目前还是忙于内装和布展工程,研究博物馆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才是重中之重。国内外有很多观察和学习对象,一直很关注“大英”,毫无疑问,它是博物馆的标杆。

“大英博物馆”2020年的展览计划里最吸引我的不是“特洛伊”和“尼禄”,而是“北冰洋:文化和气候”,大英自己的介绍里特地还加上了“沉浸式”(immersive)这样的字眼,这样的题材和展览方式十年前只会在南肯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遇到。作为“古典”的博物馆的高峰,“大英”显然意识到“古典博物馆”的时代正在甚或已然终结。

很长时间以来,博物馆专注于物的阐释和传播(当然这个并不容易),两耳不闻馆外事,一门心思办展览。然而,让博物馆“上热搜”的原因都不是展览,馆长很焦虑,大家都挺焦虑的。

前几个月,“国际博协”甚至想到用投票的方式去修改博物馆的定义,“定义”是对“期待”的一种回应,“期待”又恰恰是所有焦虑的根源。当然,最后“民主”的努力也失败了。“定义”不是也不应该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定义”本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世界恒变,期待恒变,如何能“应万变”,我只知道这“灵药”反正不是“不变”,“不变”是旧套路了。起码在从前,“不变”符合公众对博物馆的预期和定位。

很多企业家都喜欢说自己的企业只有半年、一年、一年半的生命,其实现在博物馆也差不多,博物馆固然没“倒闭”一说,但是博物馆会“门可罗雀”,会“乏善可陈”,对于公共机构而言,“边缘化”就是“倒闭”。做好的展览、策划组织受欢迎的活动、public engagement加强同大众的沟通和交流,文化多元和本土意识、无障碍和accessibility……这些都很要紧,这些都要努力。

以前,“博物馆”和“文物”常被直接关联在一起,现在也未必,比如“九州国立博物馆”,文物少丝毫不影响其“国立”的地位。“物”本身是自带光环的,“馆”的光环不能全来自于“物”,现在一所“馆”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在于“物”之后和“物”之外的文章。

“大英博物馆”对“北冰洋展”很自信,主题契合现下的热点关注,形式上有噱头和卖点,另外也没有放弃文物这个强项,所以大大方方开出16英镑的门票。除了“特洛伊”,今年这个展览最贵了,欧美博物馆“穷”,展览门票是很实打实的收入。大英其实很有“企业思维”,18个月就是一个周期了。

建设好的博物馆,最要紧的恐怕还是明确宗旨和定位。宗旨和定位是由两个要素决定的:一是我们有怎样的资源;二就是前面提到的“期待”,以及能否抓牢、理解和落实这些“期待”。

左右滑动 浏览更多

吴中区博物馆外景(建设中...)


先说我们有什么。

收藏,我们有过去“吴县”、现在“吴中”地域范围内主要的考古发现的成果。历年出土文物因为历史原因当然也有不少精华在“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但其中最重要还是在吴中的文管会库房,过去的工作做得异乎寻常的好,这也是吴中区新建博物馆的基础。

吴县的范围很大,变迁的过程也很复杂,但“吴县”这个名字不能忘记,从“吴县”到“吴中”,折现的是两千年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的一个剖面,最丰富也是最吸引人的一个剖面。这些文物很重要,对于认识环太湖区域文明起源的进程和模式、认识吴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认识苏州历史和江南文化、认识苏作工艺和工匠精神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当然,文物上我们也有弱项。吴中人文鼎盛,人文荟萃,我们偏偏缺书画和古籍,大名头的“吴门画派”几乎没有收藏。吴中的山水风景是很好的展览主题,木渎、天平、穹窿、东山、西山、洞庭、太湖均在此间,如果要做一个“吴中胜概”的特展,却还要求助、依赖故宫、上博、南博的馆藏,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遗憾。

场馆,大概20000平米的空间。一楼两个临展厅大概1500平米,恒温恒湿、气体灭火,硬件条件满足目前各种类型展览的要求。常规展览分“考古探吴中“和“风雅颂吴中”两大部分,占据整个博物馆的二层。

另外还有一个“教育中心”,包含可分变换大小的活动空间、教室和阶梯教室。两个报告厅可以举办各种公众和学术活动。最要紧的,我们有着面积不小的咖啡、文创、演绎和传习的开放空间,还有面向京杭运河、澹台湖和宝带桥的无敌风景。

再说“期待”。博物馆应该是一座文化的“综合体”,一个承纳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平台,一个传承文脉和激发创意的地方,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够在这个场域中感受到智慧和温暖。博物馆里可以休闲,可以学习,可以娱目娱心,当然也可以漫无目的斯文地随便发呆。

我们还没有开始决定用哪句话去总结我们的定位,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一些时间去酝酿和思考,然后一以贯之。目前,盘旋在我脑袋里的是这八个字:“服务人民”、“斯文在兹”,博物馆是文脉传承的地方,这是使命所在,“人”和“文”高于一切。

最后说说我们的这个微平台,在这个“吴中博物馆”的公号里,我们会宣传和推广我们自己的馆藏和活动,我们将来的预约和导览作为功能模块也会整合在微信的平台里。

我们会介绍现在的吴中、苏州,过往的吴县、长洲、乃至于姑苏和吴地的文物、风物、古迹。我们会有很多的实地的考访、拍摄记录和研究,会以专题的形式呈现于我们的关注者。我们希望不仅仅是有形的古建筑、古遗址古民居、古村落为人所知,为人所关注,我们还希望钩沉过往,留住记忆,将非物质的那些技艺、风俗赋予时代的精神。

最后我们会关注吴文化和江南文化,环太湖是江南的核心,物候、风土、景观、文化连继起了江南的意象和文脉,吴文化是属于江南的文化,现在吴语区的精细精致其实是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的,是从澄湖和草鞋山的石器、陶器开始的。太湖和吴中相连,太湖在兹,江南在兹。

新的博物馆,不能再“自娱”,也不能仅满足于“娱人”。如果把“有特色”和“高水平”作为目标,我们需要的是更灵活和开放的姿态,更为专业和尽责的态度。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初心所在,更要及时、竭尽所能地回应各种期待。

如何才能把“物”、“人”和“时代”用最为智慧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今年夏天,在我们向社会开放的时候除了合作引进的临展(原谅先保密是什么展览,总之会有惊喜)和常规陈列之外,我特别看重的是我们面积最小的“吴颂”展厅里的六个平柜和一个大通柜所组成的一个很特殊的展区,我们希望在这里能够两周为周期不断推出微型的展览,第一个展览,就想做“一座新博物馆的诞生”,除了建筑、展览的方方面面,博物馆台前幕后的方方面面,当然还有人,每一个为这个博物馆的诞生出过力的人。

当然最要紧的,我们究竟要做一家怎样的博物馆,那时候可以有“一句话”可以拿出来示人了,或者即便不说也能让人体会到,那就最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博物馆成立一百一十周年
贯古通今 千余件馆藏精品亮相
南阳万世之宝博物馆馆长张文杰:亲力打造民间博物馆“璀璨明珠”
给历史以未来:31年,38节女神
馆长带你去博物馆——第一站:故宫博物院
馆长每日文物分享|高贵奢华的皇后凤冠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