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旅河南 | 仰韶文化掠影

仰韶文化彩陶鱼纹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直以来总想写点关于仰韶的东西,但每次都是拿起笔又放下,因为那里的文化积淀太过厚重,我怕自己浅陋的文字玷辱了它。今天呈现的这篇小文,依然不敢触及它的内核,只是撷取一些花絮,算作向它的一种献礼。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分布在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为仰韶文化。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和夏、商、周的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在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活。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新石器时代文化,一般认为是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仰韶文化的发现,否定了“中国无石器时代说”,也否定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学界对其统一的认识是,这是中国一个全新的、了不起的开始,这一发现是革命性的,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文明,是中国国家起源史和中华民族起源史中的擎天之柱。

但凡与仰韶有关的资料,都会提到一个叫安特生的瑞典人。他是一名地质学家,曾受聘担任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在中国从事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化石采集工作,却最终以“仰韶文化之父”的身份蜚声国际考古界。我从网上找到了一张使用率很高的安特生的照片:他穿着皮鞋,打着绑腿,背着水壶和工具袋。这大约可以算作那个时期户外工作者最标准的打扮了。他身姿挺拔,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与他左侧干裂的廊柱和黢黑的墙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21年春夏之交,在仔细研究了其助手刘长山此前一年从豫西地区带回的石斧、石刀等史前石器以后,安特生第二次来到渑池,从县城徒步走到仰韶村,对遗址进行了现场考察。当年10月27日,经过一系列准备,安特生和他的队友们挖动了仰韶村遗址上的黄土。也许他不会想到,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成了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挖”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仰韶文化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国有相当发达的石器时代,它是照亮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动荡的时局和纷乱的战火,让仰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陷入了停滞。在安特生离开渑池30年之后的1951年6月28日,夏鼐先生带着新中国的考古工作队来到仰韶村,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夏鼐先生素有“七国院士”之美称,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当然,他在民国时期已经颇有名气了,但其重要的学术成果和考古实践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和完成的。这就是大时代对个人成功的无形推动作用。我在温州的夏鼐故居瞻仰过先生的铜像,那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形象,对比他在渑池野外工作期间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模糊照片,更能窥见他的朴实与严谨。关于此次发掘的重大意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安特生展开仰韶之行的当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经过28年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后,她派出了自己的考古工作队。这两个历史时段和历史节点的重叠,也许只是一种巧合,但它也从某个角度诠释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重要历史进程。当我们以“站起来”的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中国的文化探源与考古工作也和其他百废待兴的事业一样,进入了一片新天地。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仰韶文化博物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把时间往后再推两个30年,2011年11月7日,仰韶文化博物馆在其发祥地——渑池县仰韶村隆重开馆。这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向世人呈现着华夏文明之源的神圣印记。在开馆仪式上,除了严文明、陈星灿等考古大家如约而至外,人们意外地见到了瑞典国家博物馆管理署署长桑娜博士和瑞典东方博物馆馆长伊娃博士。这两位外国嘉宾的到来,不是正好说明了仰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吗?历史性的起伏与演进,也恰恰是当代中国开放精神愈来愈强的写照。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时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盛华仁先生也来到了现场。在记录开馆仪式现场的那段珍贵录像资料里,彼时已经七十有六的盛先生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的到来,充分昭示了国家对仰韶文化保护与传播的重视与支持,怎不叫人格外欣喜呢?若是再细看一下录像中与会人员不畏冬日寒冷,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便知这样的结论是多么名副其实了。90年风雨之后,仰韶文物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这样的一个平台,也许还远不足以容纳仰韶文化之博大,但它所具有的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双重使命,一定会使仰韶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最近一次收到关于仰韶的资讯,是朋友传来的一组微信视频。视频拍的是他们去仰韶村一路上的景象和进村后的活动。画面中有宽广笔直的马路,路两边栽种着苍劲的桧柏,偶有建筑物出现,便是以彩陶元素的图案饰之,强调着这里作为仰韶文化遗址的特点。一望无际的田野中种着薰衣草,这在北方是不多见的。那紫色的花穗迎风摇曳,引来蜂蝶在其中穿梭飞舞,便是透过手机屏幕似乎也能闻到扑鼻的香气。孩子们在村中的小路上跑跑停停,或是一棵古树,或是一盘石磨,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上上下下仔细打量,又认认真真详加问询。中午朋友们在一处农家乐就餐,那热气腾腾的烩菜和光滑暄腾的馒头,激起了孩子们极大的食欲,小小的餐厅中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其实这片文化圣地的底色就是这么普通,几千年前的先民们在此生活,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仰韶文化,后辈子孙们依然在此生活,也必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的历史。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去过仰韶村,他考察遗址时的一个场景让人至今难忘:他突然撇开陪同人员,疾步走到前面,手抚土地,一个人在通道上静静感受。后来他动情地说:“仰韶文化的发现,就是我们民族童年的歌声,使一个壮士重新站立在地球上。”这话说得如此通透,它拨动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心弦,也道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心声。

(本文刊发于《党的生活》2021年第4期上)

监制/王敬怀  
责编/李琪  齐鑫 
制作/吴春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宝探秘:从仰韶“小口尖底瓶”看中国酒的起源!
溯源 16 仰韶村里看遗址
仰韶朝圣: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因为它的发掘,让“中国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
今晚讲座:仰韶百年及其文明成就
仰韶,文明之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