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色家风亲人讲述〡“红船卫士”王会悟之孙女李典:我替爷爷奶奶见证了党的百年华诞

家庭小传

王会悟,1898年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府桐乡县,她年少时追求新思想,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共早期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共一大召开时,她负责会议的会务和保卫工作,由此被称为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红船卫士”、中共会务工作第一人。李典是王会悟与李达的孙女,李典对奶奶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她不曾想到,看上去瘦小的奶奶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而这能量,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月的北京,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霹雳,盛夏的雨倾盆而来。

李典静静地坐在窗前,听着窗外哗啦啦的雨声,情不自禁想起了奶奶王会悟。也是在一百年前的七月的夏天,奶奶手撑一把雨伞坐在船头,守护着中共一大顺利召开。

一艘红船乘风破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伟大航程。

“奶奶虽然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一生中,坚守理想,追寻信仰,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奶奶。”李典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奶奶参与了许多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有关的事情,她被人们称为“红船卫士”,她为党、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

追寻理想

1898年,王会悟出生在浙江桐乡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王艳臣是晚清的秀才,王会悟从小跟随父亲在私塾读书识字。

“奶奶的启蒙老师是她的父母亲,奶奶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贤惠的女子,奶奶在良好的家风家教中成长,秉承了她父母的坚韧与聪慧。”李典说,奶奶13岁办起了一所女子小学,可见她想极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新思想。

12岁那年,王会悟考入了嘉兴女子师范学校,学校的生活开阔了她的视野,正当她努力求知的阶段,父亲突然离世,家庭经济一下子陷入困境,王会悟不得不辍学回乡。

“从嘉兴女子师范学校回乡后,奶奶就在一个寺庙的殿堂里办起了县里第一所女子小学,奶奶追求男女平等,鼓励更多女孩子来接受教育,学习新文化新知识。”李典激动地说,当时奶奶办的女子小学在当地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都是女孩子,她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俗、反对童养媳、鼓励女孩子不缠脚,当时很多女孩子在奶奶的影响下,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奶奶也被尊称为“小王先生”。

正当王会悟的女子学校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因受当地昏庸官员和乡绅的打压,女子小学不得不停办。一向追求上进的王会悟并没有选择放弃,她奔赴设在湖州的湖郡女校,依然追求着心中的理想。

王会悟(前排中)在湖郡女校与同学合影。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热潮。王会悟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并且到乡下宣扬女子解放的新思想。

“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奶奶决定去上海,寻找真正能让妇女解放的途径。”李典说,奶奶在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做文秘工作,结识了很多有志青年。

守护红船

1920年,王会悟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她思想进步,深得陈独秀等人的赏识。

17岁的王会悟在乌镇。

“奶奶在湖郡女校时就很喜欢看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她的内心总有一股向上的革命力量,后来,爷爷李达与陈独秀、李汉俊主编《共产党》月刊,也经常叫奶奶去帮助誊抄付印。”李典微笑着说道,奶奶与爷爷的爱情就是在革命工作中萌生的,爷爷的渊博学识,让奶奶很钦佩,奶奶对革命十分热情,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也让爷爷暗自喜欢,他们俩可谓是志同道合,彼此欣赏。

1921年4月,李达与王会悟举行了朴素简单的婚礼,一段革命伉俪的情缘就此写下序章。

“婚后不久,中共一大要在上海召开,爷爷是中共一大的主要筹备者、组织者,奶奶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操办中共一大的后勤总管。忙着为各地来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联系食宿,布设开会地点等后勤事务。”李典告诉记者,多年后,她才知道自己的奶奶曾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了默默的贡献,是背后那个不为人知的唯一保卫中共一大召开的女性。

从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王会悟凭着机敏与智慧保障了中共一大会议顺利召开。

“当时一大代表们在上海开会时,奶奶突然发现可疑人物,赶紧告诉了参会代表,得益于奶奶发现及时,代表们安全撤离会议地点,顺利脱险。后来,奶奶提议把会议地点选到嘉兴南湖游船,一是嘉兴南湖地理位置比较好,离上海比较近;二是嘉兴南湖相对于杭州西湖来说安静偏僻些,不容易被发现;三是嘉兴有奶奶的亲戚和同学等方便办事。”李典告诉记者,代表们在游船上假装游湖,不易被识破。

据李典介绍,为了确保一大会议的万无一失,奶奶千方百计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她让船主把游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在离岸比较远的湖当中僻静的水面用竹篙定住,让代表们在中舱里围在八仙桌旁开会。奶奶自己坐在船头竹椅子上望风放哨,一旦有别的船只靠近,她就哼唱嘉兴小调,手指敲着船舱板打拍子,提醒代表们留心。如有人靠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麻将拿出来,假装打麻将。为此,一大会议在奶奶细心周到的安排下,顺利闭幕。

中共一大结束后,王会悟参与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平民女校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本妇女刊物《妇女声》。她与李达编撰出版的《社会学大纲》一书,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

缅怀传承

李典对奶奶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她也不曾想到,看上去瘦小的奶奶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而这能量,也让她在成长路上感悟越来越深。

20世纪50年代,李典(前排一)与奶奶、父母亲、姑姑合影。

“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从未主动讲起自己叱咤风云的革命往事,她非常谦虚低调,生活简朴。我父母那一代人也是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他们一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勤奋耕耘。奶奶教会我们淡然处世的原则,在一家三代人身上延续。”李典坦言,印象中的奶奶是一位很普通的老人,说话时乡音浓重,她爱看书、爱看报,她一生未居要职,只是默默地从事妇女解放运动,协助爷爷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但和她生活久了,就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股朴实无华的品质。回望历史,她和一群敢为天下先的青年志士,为中国之觉醒做出了许多令人钦佩的壮举。遵循信仰、敢于担当,是奶奶这一代人的人生写照。

“1991年6月,嘉兴南湖纪念馆及桐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党史陈列馆相继落成,奶奶因为身体原因未参加,我和我的父亲李心天到了嘉兴,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看到了那艘红船,内心充满敬畏与感动,小小的红船,劈波斩浪,承载着人民的重托与民族的希望。”李典说,或许长期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无形中让她的身上刻下了一种特有的红色基因,比如,她喜欢听红色歌曲,喜欢看红色书籍和影视剧。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李典流利地背诵起《为人民服务》。李典说,之所以还能记忆清晰,是能够从字字句句中感悟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我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时代,我带着爷爷、奶奶的红色基因,替他们见证了党的百年华诞,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传承好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点点滴滴做起,把高远的理想具体化,做社会主义大厦的一砖、一瓦、一粒沙子。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我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越来越好。”李典语气坚定。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图片/受访者供图

审核/志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红船卫士”王会悟:我党诞生的唯一女性见证人,和李达伉俪情深,深藏功与名
家风小故事
江南水乡遊(一):嘉兴南湖紅船一中共建党誕生地
奇女子王会悟:中共“一大”的幕后功臣
乌镇的王会悟纪念馆
【“中国梦•家风美”征文比赛:52号作品】 谢芳心||好家风就是最好的风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