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帝梓宫的停灵与起灵|內務府
清代帝王死后,要殓入高大华丽的棺木,这就是梓宫。梓宫的停放、启动,要由钦天监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不得有丝毫差错。尤其是梓宫在启动的过程中,无论是从皇宫到殡宫,还是从槟宫到陵寝,兴师动众,行礼繁杂,真正达到国丧中的极限。本文拟就清帝梓宫在停放与启动过程中,将重点礼仪与清代相关规制,简要地加以阐述。
一  停棺于正殿
   清代12帝的死亡地点各不相同,有的在道途中,有的在离宫别苑,只有一小部分死于宫中正殿:太祖崩于叆鸡堡、太宗崩于清宁宫、世祖崩于养心殿,圣祖崩于畅春园、世宗崩于圆明园、高宗崩于养心殿、仁宗崩于热河烟波致爽殿、宣宗崩于圆明园慎德堂、文宗同仁宗、穆宗崩于养心殿、德宗崩于瀛台涵元殿。由此可以看出,12位帝王中,也只有太祖、世祖、高宗、穆宗死在了宫内,但也并非紫禁城的正殿。盛京皇宫中,崇政殿是正殿,是皇帝处理朝政之所;而紫禁城中,乾清宫是中路内廷部分的核心,是皇帝寝兴之所,临朝听政的地方。所以,尽管清帝死时地点各异,但在大殓之后,却要将其梓宫停于上述二殿之中。
   努尔哈赤死时,由于崇政殿尚未建成,仅将其棺停于皇宫中,究竟停在何处,史籍阙载。太宗以下10帝停棺地点十分明确:太宗停棺于崇政殿,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均停棺于乾清宫。
  嗣皇帝为大行皇帝服丧,首先是个服饰问题。清代帝王以孝为本为先,十分重视,所以在丧事中将就大办。但在入关之前,尤其是太祖时,国家初创,丧事办的十分简单,资料中记载也很少。太宗时,《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明确记载,世祖持服27日,27日后释服。以后的世祖丧事、圣祖丧事,嗣帝均缟素27日后除服。但雍正帝在27日释去缟素后,仍素服,直到雍正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孝恭仁皇后大事完毕后,才释去素服。自乾隆以后,清帝为大行皇帝服缟素,均改为百日,百日后到27月之间为素服。这种服丧日期的变革,因袭了汉俗“天子三年之丧”的规制,是满族汉化的表现。
   停棺于正殿的主要目的,还是皇家便于祭奠大行皇帝。嗣帝就主丧位,缟素;皇后、妃嫔、宫人、皇子、公主、皇孙、褔晋及近支王公等于几筵殿内,行殓奠礼。殿外,诸王公褔晋、夫人、郡主、县君以上于丹墀右,三品淑人以下于隆宗门外,齐集哭临。百官中,旗员居阙左门外,汉员于各官署行礼致丧。行礼的仪式繁杂,朝晡、日中三设奠,朝晡进羹饭肴馔,午奠进馔筵,就好比皇帝还活着一样,进行侍奉。此外,要选择日期进行殷奠礼。
二  棺于殡宫
   大行梓宫停灵于乾清宫的时间长短不一,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世祖25天、圣祖20天、世宗18天、高宗20天、仁宗18天、宣宗18天、文宗11天、穆宗17天、德宗11天。梓宫移往殡宫前,要行启奠礼,陈设、礼仪与殷奠礼毫无二致。
   皇帝的殡宫在康熙前后,略有变化。入关后,世祖和圣祖的殡棺设有景山寿皇殿,世宗登基后,将寿皇殿变为供奉圣祖圣容之所,不便再存放后世帝王之棺,因而自高宗迄德宗,除宣宗外,均将梓宫供奉于景山观德殿。世宗因其为皇子时居住在雍和宫,因而,死后将梓宫供于雍和宫之永佑殿,宣宗的殡宫则在圆明园之正大光明殿。
   当大行皇帝梓宫由乾清宫移往殡宫时,嗣帝要恭送,但各朝情况不一。圣祖送世祖时,由于孝庄文皇后的关照,圣祖只出东华门,便由另道乘轿前往寿皇殿等候。世宗送圣祖时,世宗步送到景山寿皇殿,这一步送制度,为以后历代帝王所效法。高宗送世宗时,扶棺步行至雍和宫,为清帝送灵最远者。仁宗送高宗、宣宗送仁宗,均步行到观德殿。文宗送宣宗时,路途较远,殡宫设在圆明园,更由于文宗素有腿疾,文宗便步送到地安门外,乘舆由另道前往圆明园大宫门外跪迎。穆宗送文宗时,小皇帝只有6岁,自然效法康熙故事,扶棺步送出东华门,由另道乘舆预往殡宫等候。
   梓宫在移送的过程中颇费人力。世祖、圣祖、世宗时,大驾卤薄前导,高宗以后为法驾卤薄。卤薄可以说是梓宫出殡时的庞大仪仗队,由于内容众多,在此不必赘述。卤薄之后为丹,世宗以后以引幡代名。舁□、幡的人分为6班,每班32人,由部院官、内务府官各4人,共8人管辖。 □、幡之后为梓宫,梓宫的抬运是关键,如果用人太多,出门过桥摆布不开,因而要预设大舆和小舆,在京城之内,大舆80人,小舆32人。由乾清宫到景山分为6班,每班80人,这些抬棺之人,首班末班用銮仪卫、校尉,以示庄重整齐,其他班次之人,要由五城之内选用健壮的青年民夫,发给衣和鞋,令其洗澡,衣服用红绣团花,头戴插黄翎毡帽,称为逊衣或驾衣。梓宫所过门和桥,都要祭酒,焚香钱。在殡宫大门外,还要预设鹰和狗,这可能与满洲早期习俗有关,带有满洲特色。
   梓宫抵达殡宫后,要停放于正殿。世祖之前,遵从满洲火化习俗,将巨大的梓宫举火烧掉。太祖时,由于典制未备,加之太祖留有遗嘱,要求丧事从简,很快就火化掉了。太宗在顺治元年八月初九日,于昭陵火化,这一时间距其崩逝正满一年,符合天子奇年而化的规定。世祖的梓宫是在百日以后大祭礼这天火化的,世祖火化后,其宝宫照旧供奉于观德殿中。
   梓宫在殡宫期间,嗣帝要按规定及时而准确地前往行礼。陈设纷繁,仪式复杂,前后计有:初祭礼、绎祭礼、初满月礼、大祭礼、清明礼、殷奠礼、百日礼、岁暮礼……,最重要的是上册谥、册宝礼,这一礼节在皇宫中举行,皇帝亲自阅视,行礼,然后,将其奉安于黄亭之内,抬往殡宫,按左册右宝的位置供奉于观德殿内,届时、其绢册、绢宝要焚化掉。
三  出殡到陵寝
  清帝的梓宫停留在殡宫,时间长短不一。世祖2年2个月,圣祖近4个月,世宗1个月,高宗6个月,仁宗6个月,宣宗10个半月,文宗1年,穆宗10个半月,德宗4个半月。可以这样说,梓宫在殡宫停放时间越长,嗣帝去行礼上香的机会越多,尽孝的次数也就越多。可是,梓宫不能无限期的停留在殡宫,当陵寝工程完毕之后,钦天监就要择日选时,清廷就要安排出殡日期了。
   梓宫出殡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准备好32人小舆及80人大舆、128人大升舆。然后要选用抬棺的匠役,从京畿选用。由世宗到清末,俱选用7920人为抬棺夫役。这些年轻的夫役一旦被选中,要发给衣、鞋、帽,并给以银两。
   数百里的送殡路程,恭送人员是十分辛苦的。所以,世祖出殡时,王大臣引用古礼,阻止玄烨亲送宝位,当时的孝庄文皇后也极力阻止,玄烨未能亲送宝宫至陵。自世宗开始,清帝打破了这一制度,均能亲送梓宫至陵。可是同治年间,咸丰帝出殡时,两宫太后接受了王大臣的奏请,以同治帝年幼为由,引用古礼,停止了同治帝亲送梓宫到东陵福隆寺,两宫太后及同治帝均在东直门外向咸丰帝梓宫辞行。然而,光绪年间,穆宗帝后殡宫出殡,两宫太后却未接受王大臣的请求,年幼的光绪帝被迫亲送,备受劳顿之苦。
   出殡时,由于恭送人员众多,身份又不同,要修有不同的道路,称为御路。凡御路所经,无论什么建设都要拆除,黄土铺垫,以备应用。梓宫所走线路为一条,人员众多,路宽而平坦;皇帝走另一条路,在梓宫启行后,皇帝走另路,提前到芦殿等候,一旦灵驾到来,要跪迎;皇太后、皇后等女眷,要在灵驾起行后,俟灵驾走远,随后而行。
   关于卤薄,出殡时备有两种。一为法驾卤薄,一为骑驾卤薄。法驾卤薄适用于禁城内停棺之所,以及殡宫、芦殿、暂安处、陵寝大红门内、陵寝隆恩殿前,也就是灵驾停驻时,要设法驾卤薄。骑驾卤薄设于送殡队伍的前方,有起自京城内的,也有设在第一站芦殿后的,总之,是灵驾在行走过程中的卤薄。法驾卤薄在用后要交陵寝大臣妥为保管,遇有大事时,在陵寝内使用。骑驾卤薄在灵驾到后第2日的飨奠礼后,随同楮钱与冠服一同焚化。
   从京师到东西陵,一般分作5程,每程一个芦殿,日暮以后,停棺其中,凡遇雨也停驻在此,或临时扎搭罩棚。芦殿,称黄布城、黄幔城、黄网城等。灵驾到时,陈卤薄于门前,皇帝率王公大臣,跪于北门外,灵驾由北门进,奉灵驾于殿内正中,陈册宝于左右案上,行夕奠礼,早晨行朝奠礼后,皇帝跪送灵驾起行。
    灵驾所过御路,两边百里内文武大臣,预先跪迎于路右百步外,候灵驾过,随至宿次,在黄幔城外行三跪九叩大礼,行夕奠礼时,文官在正蓝旗末,武官在镶兰旗末。灵驾过门桥时,要派内大臣2人轮流祭酒,焚楮城。
   灵驾到东西陵,其梓宫并不马上就入葬地宫,要暂时安奉。世祖宝宫安奉于陵寝内芦殿之中,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安奉于陵寝隆恩殿正中,文宗、穆宗安奉于隆褔寺殡殿正中。安奉时间长短不一,多者数年,少者仅几天,如高宗10天,仁宗7天,而穆宗梓宫则多达近5年的时间。
   梓宫在陵寝暂安时,要以大行皇帝为主位,如果大殿中已有皇后神位,要移往两侧暖阁,中间供奉皇帝梓宫,而随同皇帝梓宫一起到达的皇后梓宫,要按顺序停放两侧,若稍晚到达的皇后梓宫,就不能再进大殿了,要在大殿左侧恭造芦殿,修棺其中。梓宫在暂安期间,王朝责成陵寝官员按时行礼,奠献,礼节纷繁。

  梓宫随葬地宫,是清帝丧礼中最为关键的,也是最隆重的礼仪,称为永安大典。届时,皇帝、后妃、王公百官要云集陵寝,按序俳立。奉安前一天,皇帝要率群臣行迁奠礼,然后,梓宫登小舆,皇帝亲引梓宫由殿之中阶降,循殿东行,然后,梓宫走陵寝中门,皇帝扶棺上方城前平台上,奉安梓宫于芦殿正中的龙碷上,设册宝于左右案上。第2日,梓宫奉安地宫,由皇帝亲自扶棺下去,前面有10名太监执灯引导,钦点之王大臣随梓宫后进入,敬视永安于石床之上,然后撤出龙碷车,逐道封闭地宫石门。
   总之,清帝梓宫的停灵与起灵,就是一个封建礼仪集中展示的过程。我们从这些礼仪中,既能看到皇家出殡时宏大的场面,又深刻体味到了清王朝以孝治天下的真正含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烟云】 雍正和他的甄嬛们:甄嬛们死后出殡内幕(图)
皇帝之间的"抄袭门"
中国历史上最坑爹的十场政变,把整个王朝带上了不归路!
明代帝陵研究:永陵规模为何仅次长陵
89回 张之洞上书论继统 崇皇帝奉旨镇热河 | 清朝秘史 | 清朝历史
从清代皇帝丧仪具体流程入手,探析清朝兆葬制度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