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六章 脉诊
脉诊
脉诊概述
脉象形成原理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诊脉部位
寸口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其他诊脉部位
1.三部九候诊法
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2.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这二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亦相一致。在正常情况下,春夏季人迎脉稍大于寸口脉;秋冬季寸口脉稍大于人迎脉。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二倍、三倍时,疾病由表入里,并说明表邪盛为主,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四倍者名为“外格”,大而数者是危重的证候。反之,寸口脉大于人迎脉一倍、二倍、三倍时,为寒邪在里,或内脏阳虚,寸口脉四倍于人迎脉者名为“内关”,大而数者亦力危重征象。
3.仲景三部诊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三部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现在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如两手寸口脉象十分微弱,而趺阳脉尚有一定力量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尚存,尚有救治的可能;如趺阳脉难以触及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已绝,难以救治。一说为寸口、人迎、趺阳三部,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
诊脉方法
患者体位 诊脉时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医生指法
诊脉指法主要包括有选指、布指、运指三部分。
选指
选指医生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诊察,指目是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诊脉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齐即三指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左右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
布指
中指定关,医生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然后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如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者,布指宜疏,反之宜密。定寸时可选取太渊穴所在位置(腕横纹上),定尺时可考虑按寸到关的距离确定关到尺的长度以明确尺的位置。寸关尺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脉管的诊察范围。
运指
运指医生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常用的指法有举、按、寻、循、总按和单诊等,注意诊察患者的脉位(浮沉、长短)、脉次(至数与均匀度)、脉形(大小、软硬、紧张度等)、脉势(强弱与流利度等)及左右手寸关尺各部表现。
常用具体指法:
(1)举法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搏部位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2)按法是指医生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
(3)寻法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
(4)循法循是指切脉时三指沿寸口脉长轴循行,诊察脉之长短,比较寸关尺三部脉象的特点。
(5)总按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6)单诊单诊是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首先用总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脉象的形恶、脉位的浮沉,然后再使用循法和单诊手法等辨别左右手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平息
医生在诊脉时注意调匀呼吸,即所谓“平息”。一方面医生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可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另一方面,平息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可以仔细地辨别脉象。
切脉时间
一般每次诊脉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诊脉时需注意每次诊脉的时间至少应在五十动,一则有利于仔细辨别脉象变化,再则切脉时初按和久按的指感有可能不同,对临床辨证有一定意义,所以切脉的时间要适当长些。
脉象要素
(一)四要素
1.脉位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浅深、长短。正常脉搏的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1)脉位表浅者为浮脉。
(2)脉位深沉者为沉脉。
(3)脉搏超越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
(4)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2.脉数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每分钟72~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1)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
(2)—息不满四至为迟脉。
(3)出现歇止者,有促、结、代等脉的不同。
(4)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
3.脉形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形状。脉形主要与脉管的充盈度、脉搏搏动的幅度等因素有关。
(1)如脉管较充盈,搏动幅度较大者为洪脉或实脉。
(2)脉管充盈度较小,搏动幅度较小者为细脉。
(3)脉管弹性差、欠柔和者为弦脉。
(4)脉体柔软无力者为濡脉、缓脉等。
4.脉势脉势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脉势包含着多种因素,如脉动的轴向和径向力度;主要有由心脏和阻力影响所产生的流利度;由血管弹性和张力影响而产生的紧张度等。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动势力的强弱及流畅程度。正常脉象,应指和缓,力度适中。
(1)应指有力为实脉。
(2)应指无力为虚脉。
(3)通畅状态较好,脉来流利圆滑者为滑脉。
(4)通畅状态较差,脉来艰涩不畅者为涩脉。
(二)八要素
脉位:指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脉位表浅为浮脉;脉位深沉为沉脉。
脉率(至数):指脉搏的频率。中医以一个呼吸周期为脉搏的计量单位。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脉来四~五至为平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三至为迟脉。
脉长:指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即脉动范围超越寸、关、尺三部称为长脉,应指不及三部,但见关部或寸部者均称为短脉。
脉势(脉力):指脉搏的强弱。脉搏应指有力为实脉,应指无力为虚脉。
脉宽:指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大小,即手指感觉到脉道的粗细(不等于血管的粗细)。脉道宽大的为大脉,狭小的为细脉。
流利度: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脉来流利圆滑者为滑脉;釆势艰难,不流利者为涩脉。
紧张度:指脉管的紧急或弛缓程度。脉管绷紧为弦脉;弛缓为缓脉。
均匀度:均匀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脉动节律是否均匀,脉律不均匀,脉搏搏动无规律可见于散脉、微脉等,出现歇止者,有促、结、代等脉的不同;二是脉搏力度、大小是否一致,一致为均匀,不一致为参差不齐。
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左关脉可候
A.心与膻中
B.肾与小腹
C.脾与胃
D.肝、胆
E.肺与胸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右寸侯肺,右关侯脾胃,右尺侯命门,左寸侯心,左关侯肝,左尺侯肾。
正常脉象
考核内容
正常脉象的表现
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正常脉象的表现
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是:寸关尺三部有脉,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2~9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气候、季节和环境不同而有相应变化。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一)胃
胃也称胃气。脉之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和营养状况的优劣。脉有胃气的特点是从容、和缓、流利的感觉。
(二)神
脉搏有力是有神的标志,故有胃即有神。脉之有神是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三)根
脉之有根关系到肾。脉之有根主要表现在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
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鉴别及其临床意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代脉、促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
——近代多用二十八种脉的分类方法,为了便于学习,我们把这些脉象分属于六纲脉:
浮脉类
沉脉类
迟脉类
数脉类
虚脉类
实脉类
图像描述
浮脉:“如水漂木”
芤脉:“如按葱管”
革脉:“如按鼓皮”
滑脉:“如盘走珠”
涩脉:“如轻刀刮竹”
弦脉:“如按琴弦”
散脉:“散似杨花无定踪”
病脉·浮脉类
脉纲
脉名
脉象
主病
浮脉类
●浮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洪
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热盛
●濡
浮细无力而软(考点)
虚证,湿困
●散
浮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
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芤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考点)
●革
浮而搏指,中空边坚
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趣味歌诀
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漏。
病脉·沉脉类
脉纲
脉名
脉象
主病
沉脉类
●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伏
重按推筋著骨始得
邪闭,厥证,痛极
●牢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盛,疝气,癥积
●弱
沉细无力而软(考点)
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趣味歌诀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病脉·迟脉类
脉纲
脉名
脉象
主病
迟脉类
●迟
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邪热积聚
●缓
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湿证,脾胃虚弱,正常人
●涩
往来艰涩,迟滞不畅
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结
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趣味歌诀
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病脉·数脉类
脉纲
脉名
脉象
主病
数脉类
●数
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热证,亦主里虚证(考点)
●促
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阳热亢盛,瘀滞、痰食停积;脏气衰败
●疾
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阳极阴竭,元气欲脱(考点)
●动
脉短如豆,滑数有力
惊恐,疼痛
趣味歌诀
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阳极阴竭元气脱。
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病脉·虚脉类
脉纲
脉名
脉象
主病
虚脉类
●虚
举按无力,应指松软
气血两虚。
●微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气血大虚,阳气暴脱(考点)
●细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气血两虚,湿证
●代
迟而中止,止有定数
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
●短
首尾俱短,不及本位
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趣味歌诀
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病脉·实脉类
脉纲
脉名
脉象
主病
实脉类
●实
举按充实而有力
实证或常人
●滑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
●紧
绷急弹指,状如转索
实寒证、疼痛和宿食
●长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考点)
阳气有余,阳证、热证、实证;平人(考点)
●弦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疼痛、痰饮等。亦见于老年健康者(考点)
●大
脉体宽大,无汹涌之势
健康人,病进
趣味歌诀
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
青壮年脉或孕妇。
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
以及老年健康者。
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
长脉:首尾端直超本位,阳气有余或阳证,
热证实证与平人。
A.滑
B.促
C.弦
D.涩
E.数
胸痹心痛患者,脉象多见
心烦不寐患者,脉象多见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胸痹心痛的病机为心脉痹阻证,由气滞血瘀所致,所以脉象为涩脉。心烦不寐是有热,热证见数脉。
A.脉位的浮沉
B.脉力的大小
C.脉形的长短
D.脉率的快慢
E.脉律的齐否
濡脉与弱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结脉与促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濡脉:浮细无力而软。弱脉:沉细无力而软。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A.结脉
B.促脉
C.代脉
D.微脉
E.弱脉
脉来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者,称为
脉沉细而软者,称为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弱脉:沉细无力而软。
A.邪热亢盛
B.阴寒阻碍阳气
C.气血两虚
D.虚阳浮越于外
E.湿邪困阻阳气
洪脉的主病为
濡脉的主病为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濡脉: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脉象鉴别
细脉与微、弱、濡脉(考点)
四者都是脉形细小且软弱无力;
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弱脉脉沉细而软,重按乃得
濡脉脉浮细而软,轻取即得
脉象鉴别
结、代、促脉
都属于节律失常而有歇止的脉象;
促脉是数而歇止,止无定律,歇止时短;
结脉是缓而歇止,止无定律,歇止时短;
代脉是迟而歇止,止有定律,歇止时长。
相兼脉和真脏脉
概念
相兼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
主病
相兼脉象的主病规律是:一般等于各组成脉象主病的总和。
相兼脉的主病
1.浮紧脉多见于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2.浮缓脉多见于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3.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4.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5.沉迟脉多见于里寒证。
6.沉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7.沉涩脉多见于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8.沉缓脉多见于脾虚,水湿停留。
9.沉细数脉多见于阴虚内热或血虛。
10.弦紧脉多见于寒证、痛证,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疼痛等。
11.弦数脉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12.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证。
13.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脾不调等证。
14.滑数脉多见于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
15.洪数脉多见于阳明经证、气分热盛、外感热病。
真脏脉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真脏脉的概念
真脏脉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表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
1.无胃之脉无胃的脉象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临床提示邪盛正衰,胃气不能相从,心、肝、肾等脏气独现,是病情重危的征兆之一。
(1)如脉来弦急,如循刀刃称偃刀脉。
(2)脉动短小而坚搏,如循薏苡子为转豆脉;或急促而坚硬如弹石称弹石脉。
2.无神之脉无神之脉象以脉律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主要由脾(胃)、肾阳气衰败所致,提示神气涣散,生命即将告终。
(1)如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状,称雀啄脉。
(2)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者,称屋漏脉。
(3)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称解索脉。
3.无根之脉无根脉象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浮越的征象。
(1)若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称釜沸脉,为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之候。
(2)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称鱼翔脉。
(3)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称虾游脉。
雀啄连来三五啄
脉位较深,脉来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
脾胃之气将绝
屋漏半日一滴落
脉位较深,脉良久一滴间歇不匀
胃气、营气俱绝
弹石硬来寻即散
脉位深,脉来急促,坚硬如弹石
肾绝
搭指散乱真解索
脉位较深,乍疏乍密,散乱无序
肾与命门皆亡
鱼翔似有又似无
脉位表浅,头定尾揺,至数不清,似有似无
三阴寒极,亡阳之候
虾游静中跳一跃
脉位表浅,如虾跃水,伴急促躁动
神魂将去
更有釜沸涌如羹
脉位表浅,浮数之极,至数不清,泛泛无根
三阳热极,阴液枯竭
诊小儿脉
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又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故正常小儿的平和脉象,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若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2~3岁的小儿,脉动6~7次为常脉,约每分钟脉跳100~120次;5~10岁的小儿,脉动6次为常脉,约每分钟脉跳100次左右,4~5至为迟脉。
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1.浮脉多见于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2.沉脉多见于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3.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4.数脉多见于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诊妇人脉
妇人有经、孕、产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及其病变,因而其脉诊亦有一定的特殊性。
1.诊月经脉
妇人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尺脉弦或湿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
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学诊脉2
诊脉
把脉诊病
中医诊断学——正常脉象
​中医诊断学-脉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 切 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