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著名画家王书朋(下)

当代著名画家王书朋(下)

 连趣网 2022-07-02 

著名画家王书朋

接续:黑白彩色系列连环画第22集当代著名画家王书朋(上)

王书朋在学期间专业是装潢设计,毕业后从事的是书籍装帧工作,多年来他的大量的插图和连环画为他的绘画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油画,尤其是写实油画,首先要有坚实的素描基础、丰富的色彩知识和娴熟的表现手法,才能对人对物进行写生,有了深厚的写生功底,才可以逐渐的进入创作阶段。钟爱油画的王书朋一直用极大的热情进行着油画的写生和创作,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也多是散发着“泥土味”的普通老百姓和他们的生活、土地……

山那边(油画)

棉花地(油画)

伙伴儿(油画)

信马由缰(油画)

夏 油画

蓟之秋 油画 100x72cm 2016年

秋 油画

暖冬——1 油画 80x65cm

暖冬——2

残雪 油画72x100cm 2013年

曾经有人用法国画家柯罗的一段话描述过王书朋:“我虽然在细心追求和模仿自然,但却一刻也没有失去抓住感动我心灵的刹那,现实是艺术的一部分,只有感情才是艺术的全部,如果真正打动了心灵的话,我们这真挚的感动会传播给他人的。”沿着这条感情的长河,当我们再次踏入王书朋的《乡土系列》时,那蕴藏于灵魂深处的源自大地母亲的血液仿佛从红日的拥抱中苏醒一般,它们奔涌在我们身体的每个角落,它们让我们看到了最美的天空、土地、劳作的人群、丰收的粮食,还有那质朴的眼角边挂着的浓浓笑意,好像呼应一般,隔着时空的帷幔,映着那悠悠沽水,伴着那浩浩津门。(摘自“友好艺术家——王书朋”)

王书朋创作于1991年的油画《本命年》,画出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对亲人的期待、对生命的渴望。画面里一截从棉袄下摆中露出的红裤腰带更衬托出作品《本命年》的主题。斑驳的大门和老人一样沧桑,对联的红纸已经剥落褪色,也已残缺不全的“人寿年丰”仅剩下半个“人寿”二字。已经被磨得凹了下去的大门下方的门槛,将老人隔离在门内,即使是这样的门槛,让她再想迈出这扇门,已经十分困难。画家笔下的老人就像众多的母亲,一辈子辛勤劳作,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把儿女拉扯成人了,而自己却已到了风烛残年。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诠释了“生命”的主题,让我们久久难忘。

油画作品《本命年》

王书朋于2006年至2008年,还创作了农村题材的《乡土系列》三幅油画,即《伙伴儿》、《棉花地》和《车辙》。画家在这三幅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画家对“泥土味”题材的作品驾轻就熟,对人物的描绘更加生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更加细腻, 更有亲切感。画家这种题材的作品感人至深。

油画作品《乡土系列》棉花地

油画作品《乡土系列》伙伴儿

油画作品《乡土系列》车辙

如果说“乡土系列”作品的创作,是出于对家乡、对普通人生活的特殊感情,那么,用画笔反映重大题材则是画家的一种社会责任感。2003年初,王书朋接到了为新建的天津博物馆创作巨幅油画《百年风云》的艰巨任务。

曾经的辉煌——《百年风云》油画 24米x8米 作者 王书朋.何莉 2004年 天津博物馆藏

王书朋回忆起《百年风云》这幅油画的创作过程时,感触非常深的说:“这不是画画,这是工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画家,能有机会画这样一幅画,就是再病也得坚持画下去。”那时王书朋刚刚病愈,顾不上休息就立即投入到创作工作中。

巨幅油画《百年风云》24米x8米

油画《百年风云》局部左

油画《百年风云》局部中

油画《百年风云》局部右

根据要求,《百年风云》要展现出天津近百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人物,由多组画面组成:外来势力的觊觎与悲壮惨烈的抗争;九国租界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北洋政治集团与“新政”的推行;天津的兴起与北方经济中心的形成;中华文化与近代文明;传统艺术的交汇与都市化的升华;日本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天津与北方的革命活动。

当如此浩大的工程方案交到王书朋手中时,他的欣喜与兴奋溢于言表,他和夫人何莉满怀激情和信心,并且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准备工作当中。王书朋的夫人何莉既是他志同道合的伴侣,又是当年学习美术的同窗,她是王书朋创作中的最得力的助手。

《百年风云》草图

《百年风云》5米素描稿

《百年风云》油画5米x1.6米原稿

王书朋在画原稿前 (5米x1.6米)

何莉画《百年风云》油画原稿

《百年风云》是一幅场面宏大、跨越百年,囊括众多历史事件,用写实手法表现的鸿篇巨制,这就需要创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写实功底,出色的掌握油画语言和技法,还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及人生阅历。

王书朋说到创作过程:“2OO3年初受天津博物館委托,我与何莉共同构思創作表現近代天津百年史的巨幅油画《百年风云》。为此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收集服装道具请模特做好創作准备。经努力素描草图、色彩稿及5米油画原稿年底顺利完成。经审查同意后进行大画复制。”

王书朋:“2OO4年初进館,现场复制大画,因画面巨大,时间紧迫,请几位画友帮忙共同完成放大工作。经几个月努力大画顺利完成,后我俩又调整修改最后由领导和专家审查通过。2O04年底天津博物馆建成开館,《百年风云》终于亮相。”

这是大画的最初墙面,只有钢梁没有墙。

墙面已装好,宽3O米高12米。

脚手架共5层,每层高1.8米

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王书朋才和他的创作团队进入大稿的制作过程。几个月以来王书朋、何莉与他团队的画友们在8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每天爬上爬下,一笔一笔的将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浓缩在这幅作品中。这一年,王书朋已近60岁了。

王书朋与何莉在创作 之一

王书朋与何莉在创作 之二

王书朋在脚手架上画《百年风云》

何莉在脚手架上画《百年风云》

每层脚手架的高度为1.8米,为防止从牆面和脚手架之间40公分的间隙掉下去,画画时每人都系上安全带。为确保安全为团队的每个画家购买了人身保险。

团队成员:同学、画家房树常

团队成员:同学、画家王志恒

团队成员:老画家李忠


团队成员:老画家李宏宝

团队成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画家齐宝成

团队成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画家张立涛

团队成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画家姜文学

大画基本完成后,脚手架即将拆除,这之后等待市领导审查。根据审查后的意见,再对大画进行修改。

作品完成后拆除脚手架 之一

作品完成后拆除脚手架 之二

领导审验后,因脚手架己拆,王书朋、何莉利用升降车进行画面修改整理。当升降车升到6米高时,人在上面就开始晃动,改画时心里非常紧张不踏实,这时就要求画家努力静下心来,一笔一笔的进行画面修改,最终作品成功完成。

王书朋在升降机上修改画作

何莉在升降机上修改画作

《百年风云》无可挑剔,不论构思、构图、色调、技法,还是画中的人物、建筑、甚至细枝末节都堪称完美。在谈到创作体会时,王书朋说:“装帧和插图是小作品,看似与大幅油画创作的关系不大,而正是由于平时的'小’题'大’作,在插图中使用过'多时空交融’的构图,掌握了这种构图的特点,才能在《百年风云》中合理的使用,成功的表现了创作主题。”

当宽24米、高8米的《百年风云》亮相于天津博物馆时,每个闻讯而来的参观者都被眼前这幅巨大的油画作品所震撼,众多参观者纷纷在画前摄影留念。

画作完成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王书朋,何莉在《百年风云》前合影留念


还有什么能比现在的心情更好!

《抓华工》这是继《百年风云》后又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

2011年底,王书朋接到为新建的天津文化中心创作油画的任务。这次创作没有明确的作品题目,但要求作品能够揭露日本侵华时期在天津抓华工的罪行。

沉痛凝重的历史瞬间——油画《抓华工》 (5米x2米)作者 王书朋.何莉 2012年 天津博物馆藏

油画《抓华工》(5米x2米)

《抓华工》局部之一

《抓华工》局部之二

《抓华工》局部之三

《抓华工》局部之四

《抓华工》局部之五

《抓华工》局部之六

《抓华工》局部之七

《抓华工》局部之八

《抓华工》局部之九

《抓华工》局部之十

《抓华工》局部之十一

《抓华工》局部之十二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其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多青壮年投人侵略战场,国内劳动力更加枯竭。为此,日本政府应各大企业的要求,做出了大量抓捕中国人当劳工的决定。1943——1945年,约4万中国男性被劫运到日本,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受尽屈辱和折磨,无数华工客死他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屈辱、惨痛的历史。

何莉在画《抓华工》放大稿

《抓华工》放大稿之一

《抓华工》放大稿之二

《抓华工》放大稿之三

王书朋画《抓华工》素描稿

《抓华工》素描稿


王书朋与完成的素描稿

驾驭重大题材的创作主要靠平时的锻炼和积累,王书朋为了能真实的再现作品的主题,查阅了大量日军侵华时期的历史资料,对遗留的实物进行写生,向近代史专家请教问题,确定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职业、表情、心态、服装和其他道具。在绘制素描稿时,王书朋就仔细研究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在作品中所处的位置,在正式创作时,又为每一个人物都找了对应的模特。整个画面色调压抑、沉重。被日本兵抓来的几百名华工,他们之中有十几岁的少年,有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有衣衫褴褛的乞丐。王书朋对这部分人的描绘突出了人物心理、性格的多样性,避免了脸谱化。从这些人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中能够感觉到他们的恐惧、迷茫、无奈和愤怒。画面采用平视构图,着重表现人物的存在感,用于区别图解式的故事插图和片断性的影视镜头,突出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持久性和永恒性。

王书朋画《抓华工》大稿之一

王书朋画《抓华工》大稿之二

王书朋画《抓华工》大稿之三

王书朋,何莉在画油画《抓华工》

王书朋在油画《抓华工》完成后留影


何莉在油画《抓华工》完成后留影

油画作品《抓华工》宽5米、高2米,真实再现了沉痛凝重的历史瞬间。能亲自动笔画这样重大题材的巨作,王书朋表示:“这样的创作机会,是很多画家一辈子也遇不到的,我很珍惜,也很感激。”

王书朋:“2002年应邀为大直沽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创作油画《妈祖圣迹图》。一晃十年过去了,多年来对大直沽乡情依旧,对天妃娘娘敬畏之情依然。回想起来,当年创作情景历历在目。”


妈祖圣迹图 (油画)

“这幅画表现的是妈祖圣迹,由八个故事组成。以往同类作品都是把多个场景平均地绘制在一个画面上,类似于连环画构图。而我在构图中为了突出妈祖形象,为了便于善男信女对妈祖的膜拜,我把画面中,其中一个故事《湄屿飞升》安排在画面的正中,以肖像式的画法突出妈祖形象。其他七个故事情节,分布在左右两边。这样既丰富了画面,又集中表现了妈祖升天的风采——'朱衣翩跹,飞翻海上’ ”。

“构图定下来后,就考虑细节的处理。民间传说发生在宋代,我和太太何莉查阅大量史料,收集了很多宋代服饰、妇女的发式及船只的资料。

经过几个月艰苦、又充满激情的工作,我和何莉终于敬绘完成了这幅《妈祖圣迹图》。也圆了我多年来为故乡大直沽做点事的夙愿。”

妈祖圣迹图 (油画)局部之一

妈祖圣迹图 (油画)局部之二


妈祖圣迹图 (油画)局部之三

读王书朋的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无论是油画创作还是书籍插图,“真实”一直是他不懈的追求。这种“真实”不是简单的“像不像”,更主要的是要表现作品的内涵,反映出画家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和感情。这是人物作品的一个高度,能够达到这个高度绝非一日之功,是画家在基本功锤炼、艺术修养、对题材的理解、把握以及艺术表现力等诸多方面水平的体现。

一直以来王书朋都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无论是对历史画的社会责任,还是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画作……王书朋对每一幅作品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心境平和,为人低调,能够沉下心来搞创作,对各类题材的作品驾轻就熟,王书朋的作品已日臻完美。执着的艺术追求定会走出一条坚实而宽阔的路。对于一个已经取得如此成就的画家来说,王书朋未来发展的路仍然很长,任重道远,前途无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沉痛凝重的历史瞬间
美术大家系列讲坛 | 著名油画家王书朋及夫人何莉女士“我的大型油画、壁画创作经验谈” 巨幅壁画作品《百年风云》创作实录
国画家吴秋华工笔花鸟作品(2
王能俊油画作品
王劲松油画作品欣赏
旅美画家victor.王油画作品欣赏(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