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大师刘海粟山水人物画欣赏(二)
黄山立云台  镜架水墨纸本 1978年作
黄山云松图  镜心水墨纸本 1979年作
黄山飞瀑  镜片水墨纸本
   
莲花峰云烟  立轴纸本 1978年作                  黄山云起图  立轴纸本 1978年作
黄山  立轴 纸本 1979年作
黄山东海门  镜心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风景  镜片设色纸本 1980年作
风景  镜片设色纸本 1980年作
黄海奇观  镜框设色纸本 1980年作
黄山烟云  镜心纸本设色 1981年作
黄山  镜片水墨纸本 1981年作
山水  纸本 1981年作
黄山人字瀑  立轴纸本 1981年作
       
     
江峡烟云图  立轴设色纸本 1981年作                 泉声清音  立轴纸本 1981年作
黄山天都峰  镜心纸本 1981年作
     
黄山奇峰  镜心设色纸本 1981年作                     黄山始信峰  立轴纸本 1981年作
黄山画册  册页(七开十三页) 1981年作
泼彩黄山图  横幅 设色纸本
黄山雄姿  横幅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龙潭飞瀑图  立轴纸本 1982年作                     黄山白龙桥  立轴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黄山莲花峰  立轴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黄山天都峰  镜心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释文:八七韶华兴不穷,登临黄山天都峰。云横绝岫千岩竞,青山丹嶂啸天风。苍松翠柏皆挺出,凌霜傲雪更葱笼。老夫重踏峰颠顶,尽收奇峰入画中。壬戌大暑,九上黄山,写天都峰。随意所欲,纵笔挥洒,燥润相杂,结体疏密,各尽天真。莫得知其所以始,亦莫得知其所以终也。刘海粟年方八七。
印鉴:海粟不朽、海粟欢喜、九上黄山绝顶人、石破天惊、昔吾师黄山今作黄山友
黄山颂  立轴 1982年作
    
黄山松云  立轴 1982年作                            黄山  立轴 纸本 1982年作
   
黄山  立轴纸本 1982年作                             水墨黄山图  立轴纸本 1982年作
     
白龙吐珠  立轴设色纸本 1982年作                      玉涧流泉
    
乌龙潭  立轴纸本 1982年作                           青龙潭  立轴纸本 1980年作
   
烟云花雨  立轴水墨纸本 1982年作                   层层飞泉  立轴水墨纸本 1982年作
黄山奇峰  镜片水墨纸本 1982年作
黄山烟云  镜心纸本设色 1982年作
天都独上最高峰  镜心水墨纸本 1982年作
庐山龙头峰  立轴设色纸本 1982年作
款识:庐山东南龙头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壬戌之秋画刘海粟金陵客次年方八十七岁。
刘海粟先生的用笔是中国画的用笔,特征形态上却是西画的。他一生都坚持使用传统功力深厚的中锋用笔‘老笔纷披’的效果和以书入画的书法意味,这得意于康有为先生称赞他用笔‘老笔纷披’的褒赏。”如作品《清奇古怪图》、《金笺黑虎松》、《黑虎松图》、《吞吐黄山图》和《清凉顶图》,从中可明晰地看到“老笔纷披”、力透纸背、屋漏痕,甚至有王原祁所谓的毛、涩之态。但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放弃了传统的程序形态,完全不拘泥于物象的表面常态视觉形象。此件作品把怪石、树干、松枝完全符号化,画面处理如凡高一样自由表达,主观成份明显增多,注重精神描写与气韵的表达;手法上以“骨法用笔”的中锋线条构建骨骼,用墨或彩泼洒晕染以助韵,兴会所至常常笔墨酣畅、气势夺人,可谓“墨气淋漓幛犹湿”“笔所未到气已吞”。
   
黄山奇景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黄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云壑飞泉图  立轴设色纸本 1982年作
款识:云横绝岫千峰奇?泉落松涛万壑鸣?壬戌大暑九上黄山泼彩?昌华贤弟存念印鉴:海粟不朽、金石斋寿、黄山是我师
刘海粟泼墨泼彩山水画《云壑飞泉》图纵136厘米,横68厘米。画中千峰万嶂,壁立千仞,峻峭挺拔,直插青天。期间一挂瀑布飞泻而下,跌落,化作层层烟雾。浓郁的石青、石绿、朱砂流光溢彩,色彩愈显清新、鲜明、响亮。整个画面以传统笔墨为支撑,融以泼墨泼彩法,表现出黄山瑰诡变幻的奇景。这是海老1982年九上黄山后所作,并赠给尚昌华的。海老一生钟爱黄山。从1918年到1988年,七十年里十上黄山,许多重要的泼墨泼彩作品,便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从1954年六上黄山后的26年里,他两次中风,文革中倍遭迫害。但他以惊人毅力坚持钻研古字画,临习书法,终于迎到了艺术春天的来临。80年起他连续三年上山。尤其是1982年,他应安徽文联及黄山管理局邀请,九上黄山。在8月8日到10月6日二个月里,以饱满的创作激情,白天写生作画,晚上整理画稿,创作了许多气势磅礴的作品。赠给尚昌华的《云壑飞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尚昌华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企业家,曾获“上海重振雄风优秀人才改革奖”、“上海优秀青年改革者”称号。
古莲花峰  镜心设色纸本 1982年作
奇松下望莲蕊峰  镜心纸本
天都峰胜景  镜片纸本 1983年作
黄山图  镜心纸本设色 1983年作
黄山云海  镜心设色纸本 1983年作 (154万元,2007年1月北京中拍国际)
款识:黄山天下甲,一九八三年写,刘海粟年方八十八岁,崇文将军存。藏题:崇文八三年存于故里紫竹院记。
印鉴:刘海粟印(白文)、海粟长寿(朱文)、真手不坏(朱文)、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白文)
这幅巨幅《黄山天下奇》表现的主题无外乎黄山峰、黄山云、黄山松,但三者的表现手法迥异。下方黄山云松采用写实手法,以粗细不均的线条勾勒表现黄山云松松针、松枝和松杆的细部,在刘海粟50年代的黄山写生稿里能清晰地见到这样的笔墨,晚年刘海粟沿续了这样的笔墨,于是在这幅黄山作品里看到了完美的黄山云松:丰茂、挺拔、遒劲和婀娜多姿。中上方表现的是黄山云和峰,采用的是泼彩写意,除了层层峰峦中偶尔点缀的云松,看不到线条,而是泼!泼墨泼彩,云掩峰,峰现云,潇洒纵横,浑然天成。刘海粟是油画大师,对色彩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蓝色、朱红和白色是这幅画的主色调,蔓延整个画面,而其他色彩的糅合、搭配更是丰富细腻到极至,色彩与色彩之间明明暗暗,虚虚实实,营造出黄山奇幻的天姿,如银泻地淋漓尽致的展现出画家心中的激情和对黄山的无限钟爱之情。
      
山水  镜片纸本 1983年作                                 剑池阁  立轴纸本
黄山诗意  立轴设色纸本
    
黄山  立轴纸本设色 1983年作                        黄岳雄姿  立轴纸本 1983年作
深柳读书堂  立轴纸本 1983年作
款识:间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季雅四兄存,癸亥春月同客京城,刘海粟并题,年方八十八。
刘海粟先生推崇石涛、八大,学习他们“借古开今”的思想,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早年临仿古代水墨山水、花卉则属海派写意。他的山水画在上世纪80年代起,又出现了大量使用青绿以及朱砂的重彩写意画。气势恢宏,用色单纯而绚丽,以石青烘染主峰,远山则施以朱赭石,朴而能艳,质而愈厚,为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方向。他将西方后期印象派表现方式与中国画书写用笔结合得相当完美。运用并置手法将山石的高耸与坚硬,树木郁郁葱葱,刻划淋漓尽致。此幅作品构图雄奇,大开大合,用笔劲健,潇洒纵逸,功力深厚。画面山峰雄奇,笔墨浓淡间,仿佛云雾氤氲笼罩,亦绮亦庄,更添几分豪迈神秘之感,并把西画的光感、透视及色彩诸法糅入画幅之中,笔与腕合,古翥今翔,挥毫端之郁勃,接烟树之渺茫。作品豪放中见精微,为画家成熟作品之一。
    
 
奎文阁  立轴设色纸本 1988年作
奎文阁  立轴设色纸本 1983年作
款识: 嵯峨俊阁八宫墙,上有云梯百尺长。癸亥九月到达山东济南对於诗礼之乡山东确乎有着一种特殊感情,一九三六年曾登泰山,遇大风雨未上岱顶而今一赏愿宿,饱览齐鲁风光。到鲁二月,足迹几乎遍及山东各地,在济南游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凭吊李清照、辛弃疾;赴长清观灵岩寺宋彩塑,孝堂山汉画像石室,登泰山南天门,画徂徕山云海,玉皇顶写日出,岱庙为汉柏写真;南访曲阜,宿孔府,巡礼孔林孔庙,画奎文阁;东至青岛、烟台、蓬莱、掖县、威海,观大海奇景。所到之处,观光名胜古迹,搜求汉魏碑刻,风尘仆仆,热情洋溢,即使风雨也没有停止过书画,在岱庙、泰山、曲阜、青岛、烟台、蓬莱、掖县,随时书画,泼墨泼彩,莫知其所以始,亦莫得知其所以终也。无论山水、松柏,都似有象却不似之耳,象奎文阁写生具象不能畅酣恣肆,抑情怀,恐在不列等矣!刘海粟信笔记。钤印海粟之印(白)海粟长寿(白)曾经沧海(朱)
白龙潭  镜心设色金笺 1983年作
黄海奇景  画心设色纸本 1983年作
款识:黄海奇景余眷恋黄山九度攀登不知老之将至 登始信峰绝顶澄怀味像竖划三尺当千仞之高操墨三寸体百里之回兴之所至涌成此图癸亥春客京华刘海粟并题年方八十六
印鉴:沧海一粟、海翁、清白传家、海粟双喜、九上黄山绝顶人、百丈竿头须进步
这幅是刘海粟九上黄山后的作品,刘的泼彩法,用色厚重浓烈,与张大千“清透”风格的泼彩法比较,他的风格尤显浑厚凝重,具有油画的意味但不失中国画的气派与精神,刘海粟晚年的泼彩画可以说代表了他一生艺术探索的成果,这就是以国学为基,以西画(主要是油画)为媒,以生活为源,以书法为骨,以气韵为主,以精神为本,创造出了具有“大气、逸气”风貌卓异,不同凡响的中国画的时代新作,他也以一代融合派大师的地位名震艺坛,永垂史册。邵大箴先生对此评价:“刘海粟的中国画有三大特点:一是传统的功底深。他对文人画传统有所钻研,有很强的书法入画的能力,能自由地用重墨抒发自己的感情;二是注意写生和观察自然,能够不断从自然中吸取创作的灵感。晚年多次上黄山,每次写新的印象,新的感受,作品不落俗套;三是融合西画表现方法,以适应现代人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需求,适应现代环境的装饰需求。他的作品既有整体的大效果,又有局部和细节的美,经得住远看,也经得起近看,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有强烈、鲜明的个性。”刘海粟之所以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关键在于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精进精神,其对待艺术的真诚态度,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精神令人慨然,高山仰止。
黄山烟云  镜心泥金纸本设色 1984年作
黄山云海  镜心纸本 1984年作
   
慈光阁  水墨纸本 1984年作                            层层丹嶂  立轴 1982年作
千崖万壑  立轴水墨纸本 1985年作
看山图  立轴 1985年作
    
可以横抱西海巅  设色纸本 1985年作                   黄山天都峰  立轴 朵云轩旧藏
梅花书屋  纸本设色 1985年作
款识:一千九百八拾五年二月,仁山兄来访,出示老友朱起哉所作梅花草堂图,即兴仿其大略为存念,九十岁静远老人刘海粟并题。印鉴:海粟无恙、金石齐寿
刘海粟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此幅作品中,他将传统的绘画技巧与西洋人物画精髓相融合,写意的将梅花桀然傲雪的风姿表现的超然脱俗,浓重的墨色重重点染,使梅花的骨格峥嵘跃然于纸上,再配以点点艳红,画面顿时生动活化,花间小屋人影隐约若现,更是在傲决中平添几分柔和丽色。
黄山云海  镜心设色纸本 1985年作
海天旭日  横幅镜心 1987年作
     
云壑流泉图  立轴纸本 1987年作                     云山晨曦  立轴设色纸本 1988年作
黄山  镜心设色纸本 1987年作
黄山狮子林朝晖  镜心 设色纸本 丁卯(1987年)作 (145.6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
释文:海天旭日浴金秋,宇宙曙光眼底收。松臂满崖齐探手,笑播彩雨绣神州。丁卯冬至泼彩忆写黄山狮子林朝晖。刘海粟,百岁开一。印鉴:海粟不朽、金石齐寿、海粟欢喜、艺海堂、九上黄山绝顶人、石破天惊、曾经苍海
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以黄山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素描、速写、油画写生、册页小品、巨幅山水,尤其是形成风格之后创作的泼墨、泼彩黄山图最有代表性。横式的《黄山狮子林朝晖》是刘先生1987年创作的重要作品,作品自下而上,层层推进。画的下部表现了山的近景,大面积使用了特具个性的亮蓝绿色,山峰用淡墨稍稍勾勒轮廓,然后大胆泼墨,浩茫汹涌,云雾氤氲,韵味十足,几次泼墨交叠画面层次分明,互相渗透。在山谷背阴之处,墨色加重,形成浓淡、干湿、虚实等多方面对比,表现了黄山多变的意境。前景松石用焦墨铁线勾出,笔笔中锋,傲岸多姿,强调“骨法用笔”,景物交代具体,画面的云雾既是描绘的主体,也是画面的亮点所在,画家在此使用了传统书画特有的“飞白”方法,给画面留出了亮丽轻盈的空间关系,空灵而富有变化,作品用线用墨,完全不失传统风味。远景采用了逐渐虚化的方法,淡墨晕染,烟雾迷漾,给人以云天浑茫、山势高耸、笔墨交融的独特效果。整幅作品大量泼染的蓝绿色彩,更增加了作品的亮丽,成为画家风格成熟期标志性的颜色。同时着重渲染黄山奇诡变幻的色调、云烟的聚散升落和浓淡远近,参借了油画的部分方法,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中西绘画融合的态度,也反映出他强调主观表现的创作原则。这幅作品书写的不仅仅是黄山具体而微的一处风景,而是表现一种特殊的“黄山”精神,有一种交响乐般的壮美效果。
   
黄山始信峰  立轴纸本 1988年作                       黄山  立轴纸本 戊辰(1988)年作
雨溟落泉图  镜片水墨纸本 1988年作
   
奇峰竞秀  镜心设色纸本 1988年                      黄山松泉  立轴纸本 1988年作
黄山  镜心设色纸本 1988年作
黄山奇峰  镜心设色纸本 1988年作
黄山胜境图  镜心设色纸本 1988年作  (1667万元,2011年11月北京泰和嘉成)
款识:一九八八年十一月黄山十上归来泼此。刘海粟年方九三。
印鉴:海粟长寿(白文)曾经沧海(朱文)艺海堂(朱文)笔底烟云(白文)养怡之福(白文)刘海粟印(朱文)心迹双清(白文)
刘海粟的丈二巨幅泼彩山水烟山青翠,一望即知乃是皖南黄山的写照。刘海粟一生最爱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海粟艺术的源泉,海粟给黄山增添了艺术内涵。自1918年至1988年70年间,刘海粟十上黄山,师法自然,百看不厌,终日忘机。海粟自云“黄山为天下绝秀,千峰万嶂,干云直上,不赘不附,如矢如林。幽深险怪,诡奇百出,晴岚烟雨,仪态万方”,他最后一次上山时已经是93岁高龄了,自称“年方九十何尝老,劫历百年亦自豪”。在泼彩山水画的发展史上,刘海粟的创造之功功不可没。海粟的泼彩山水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画中大笔如椽,写山峦雄奇,信笔淋漓,粗细有致,以得活泼洒脱之风;小笔精绝,写松枝秀影,绘古松铁线银勾,以求苍劲傲岸之性;而黄山烟云变幻、霞影暮光的神奇离合,也在刘海粟对色彩糅合的探索中兴会氤氲。白粉是非常难以控制的色彩之一,《黄山胜境图》之右段对傅粉的控制力堪称一绝,整个画面湿度明度很强,山气蒸腾、云蒸霞蔚之感尤为飘逸美仑。《黄山胜境图》笔墨多彩多姿,注重精神描写与气韵的表达;手法上以“骨法用笔”的中锋线条构建山峦骨骼,用墨或彩泼洒晕染以助韵,兴会所作常常笔墨酣畅,气势夺人,磅礡壮丽,可谓“墨气淋漓幛犹湿”、“笔所未到气已吞”,有盛唐之风范气势。黄山丰富变化的景致给了刘海粟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的源泉,黄山之一泉一石,一林一壑,光怪陆离,烟云浩茫,幽深莫测,都能惠人画稿。朝朝暮暮山常变,暮暮朝朝人不同,刘海粟笔下的黄山堪称黄山绘画史上的经典巨作。
黄山白龙潭  立轴纸本 1989年作
山水  立轴 纸本 1993年作
黄山松云  镜片设色纸本
震泽渔村  镜心
仿仇英秋原猎骑图  镜心纸本 1947年作
此作为刘海粟为夏盈德祝寿之作。这幅仿仇英《秋原猎骑图》是刘海粟研究传统、学习传统的一个典型案例,仇英原作现藏于刘海粟美术馆,为项元汴的旧藏。画面极简单的原野布置与天际征鸿,便把一片璀璨的秋光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令人有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刘海粟先生在谈到这件作品时说:作者通过画面的简单的布置,表现了秋野的景色,令人有秋高气爽的感觉,对手和人的解剖、明暗等方面处理得非常适当,单线平涂,单线画白云,略施淡彩,一层颜色保持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首先统一于一种主色调……像六匹马,它们的眼睛不是一样大,一匹打滚的马的眼睛特别大,因为滚,呼吸起来鼻孔也大,有动的感觉。……从这段对于作品的解读来看,刘海粟对于传统绘画的理解加以了西方绘画的解读方式,关注点也脱离了传统的笔墨、线条等等因素。刘海粟在对这件作品的临摹却截取了这幅画面的一个核心人物来进行创作和延展,在人物线条和水墨晕染手法上竭尽复原古人的手法,尤其是线描上的变化,马匹鬃毛的松动和飘逸与人物线条的顿挫形成了很好的对比关系。而这张作品在空间关系的改造,则体现了西方绘画训练对于刘海粟的影响,刘海粟将画面进行挪移而完成构图。而这些挪移也明显看出西画的学习对刘海粟的影响,例如刘海粟在这张作品中将旗幡后移,与人物更集中,又将溪水和坡岸利用穿插暗示出空间远近,这明显是一种西方焦点绘画训练的影响。所以这张画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东西绘画的互为作用具有典型意义。
   
松下知音  立轴设色纸本 1960年作                     秋江渔隐  立轴纸本 1973年作
             
无量寿佛  镜片设色纸本 1976年作
抱牛图  镜心纸本
         
牧牛图  立轴                                柳荫牛戏图  立轴
   
苍柯抚琴  立轴设色纸本 1981年作                   东坡居士纳凉图  立轴设色纸本 1983年作
渔樵耕读  四条屏设色纸本 1983年作
    
异趣图  镜心设色金笺 1984年作                               钟进士图  1985年作
驴背寻梅  镜心设色纸本 1984年作
  
观音宝相  立轴设色纸本 1985年作                     达师渡海  立轴纸本 1982年作
     
海瑞像  立轴设色纸本 1984年作                  钟馗  立轴设色纸本 1984年作
 
  
  
接福图  立轴设色纸本 1985年作       迎福图  立轴 1985年作                避邪图  立轴 1985年作
         
钟馗  立轴                               人物立轴 1981年作
   
钟馗  镜心 1983年作                                   钟馗  立轴设色纸本 1984年作
钟馗  镜心 1985年作
款识:惯看千年鬼魅,依然嫉恶为仇。乌纱抛却更风流,抚取香醪一斗。世上鬼多人恨,人间无鬼君愁。张弓忍把狐鼠留,怎敢皆填海口。一九八五年十月,戏写锺进士,倚西江月漫书为储江同志存。刘海粟年方九十。
印鉴:刘海粟、曾经沧海、清白传家、艺海堂
   
牧牛图  立轴 1988年作                               芭蕉牧牛图  镜心设色纸本 1980年作
人物立轴 1990年作
大千造像  立轴设色纸本 1990年作
农趣图  立轴设色纸本 1993年作
    
戏写钟馗  镜心纸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海粟山水人物画作品欣赏(十一)
吴湖帆山水画赏析(一)
张大千山水画赏析之十三
傅小石作品欣赏书画
黄山寿(1855-1919)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
扬州八怪 金农作品欣赏(__风行者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