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追求“无”、“真”、“实”、“性”
新课程标准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体验。教师要站在教学艺术境界的高一层,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体现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性魅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做到四个追求。
一,追求“无”———“无模式化”教学
(一)政治教学应远离“按图索骥”的模式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这就是“按图索骥”的故事,它有讽刺那些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的寓意。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远离“按图索骥”的模式。
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我们本人,有意无意的就在“模式化”,犯了按图索骥的错误。远着,笔者记得在上个世纪末,曾经掀起过“洋思热”,各个学校纷纷派出老师参观学习,回来后不分青红草白、不考虑实际学情校情就粘贴复制到本校课堂上去。很长时间学生和老师都被“洋”了一把,可不经意间“洋思”就在学校的规定中消声匿迹了。其实“洋思”教法很注重学生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完美结合。可是很多学校只重形式,不研究精髓,生搬硬套、“画虎不成反类猫”。近者,很多校在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后,出台了很多规定,规定“学生对面坐”,“每堂课教师的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由于没有结合本校实际,缺少有效的引导,这种缺乏本土性和适应性的生搬硬套,致使活生生的教学变成了教条。
(二)政治教学应呼唤“庖丁解牛”式的“无模式”境界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庄子》,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教学上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做到对教材、对学情、对班情有很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对教学模式的运用有过硬的基本功。曹一鸣先生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一个好的教师对于模式的研究运用,应该有三个阶段:“无模式”-----“有模式-”------“无模式”第一个“无模式”是指不要轻易给自己定模式,,应当在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精髓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为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做准备;“有模式”就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无模式”就是教学的“自由王国”。真正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课堂和知识的把握,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这是我们政治老师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如何做一个好“庖丁”
哥伦比亚大学乔伊斯和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所指出的那样:“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为适合所有的学习类型或学习风格而设计的”。模式是否有效,取决于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者的认同和接纳,更取决于学习者由此所引发的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取决于能否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取得预期的效果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独一无二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对于这一点的把握最能体现教者的素质和能力。
高中政治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高中生,我们要尝试重构新模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站在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政治教学模式,追求教学“无模式化”。
. 追求“真”———“真实的、原生态”的教学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然而,无论是公开课,还是优质课评选,都普遍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师为了防止出现令人尴尬的“哑巴”课堂,而在教学设计中一味降低问题难度,并在课前暗示学生必须大胆发言,营造一种所谓热闹、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气氛。另一种是一节课歌曲、图片、诗歌朗诵、小品等环环相扣,老师就像一个导演和学生就是演员,一切照设定的剧本表演,连老师的语言都是设计好,背好的。有时老师一句话都不讲。师的导和生的演恰到好处没有破绽,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可是细细想来表演成分太浓。这些表面上好像达到了预期效果,实际上已失去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的确成功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会带来热闹的课堂氛围,但是少数老师没有认识到这必须建立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表面上看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处于虚假主体地位。我们从事一线的教师心里都明白,这种教学的课堂实效有多少,学生的具不具备这种能力和水平。更有甚者是课后重新补课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教者担心课堂不热烈影响效果而在课前可以进行演练和安排的,无非为达到教学场面上的“一鸣惊人”或“轰动效应”。
我们知道房屋装修既是个遗憾工程,也是个成功工程,经历过的说下次装修水电我会怎么搞合适、材料什么样的好……而没有经历的永远不能享受“缺憾”赠送的经验。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原生态的基础上,那样即使暴露出种种缺憾,也是极其有价值的。因为通过缺憾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地方是老师的盲区,哪里是学生的软肋,如何弥补,为下一节课的教和学、为以后的教和学积累经验和素材,从而不断提高师生的能力和水平。而那种虚假的完美,却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缺憾在哪里,正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不求最好,要求更好、更真。
. 追求“实”———“有实效的”教学
(一)无效教学存在的表现及危害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阵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是教学质量的源泉。但在实际教学中 仍存在不少的无效教学,给教学带来了不和谐的声音。表现有:教学模式的无效性,学习方式的无效性, 对学生评价的无效性,课后作业的无效性等。无效教学,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有悖于新课改的理念和宗旨。由此可以看出加强有效教学是如此的迫切。那么如何构建高中政治的有效教学呢?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对策
所谓有效的教学主要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有没有效果,不是指教师教没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那么怎样让我们的教学有效呢?
1.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政治课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成‘驯兽式’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领略知识的魅力,感受同学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运用自如,学生受益无穷。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现以一节公开课为例,某老师在讲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先利用一段环境恶化视频导入新课,后利用学案准备的几个问题:什么是联系?联系普遍性的表现有哪些?联系客观性的要求?联系多样性的要求?…‥学生交流答案后提问(答案都在书上);接着老师提几个如是不是所有事物都有联系?食物链属于哪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有什么要求等?组织学生讨论;最后练习几道题目。一节课热热闹闹,表面上看很精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一定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的发展才是有效的。但本节课学生思考了多少、探究了多少呢?这样的教学无疑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
相反,如果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播放环境恶化的视频,对学生说:“通过这个视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与此相关的知识有哪些?”这样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可能教学过程是生涩的、不流畅的、磕磕绊绊的,但我们能在这种碰撞中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定时间的引导,我们的教学会很流畅,学生也能体验真实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学研究也发现,人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政治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比如,我们的提问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对合理思想要认可,对不到之处要指正,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多思考。再比如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有个性,有特色。 “很好”“不错”,学生感觉太一般,我们的评价要让学生意识到我是不同的,我有独到之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就是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因为有的学生虽然在学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所以真正有效的政治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占有知识,而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只靠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无法达到有效教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质疑解惑,实现由获取真理到发现真理的转变。
(四)由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带动学生去发现政治学科的魅力
德国学者林德说:“真正能指导学生就是教师的人格。”政治教师的魅力体现在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将政治知识和社会实际的完美结合起来,对社会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认识、分析、评价有深度,有感染力。在课堂上能把握教学节奏,自如驾驭课堂;点拨引导时能做到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总之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魅力让学生感动课堂、喜欢课堂、深入课堂。
总之,有实效的课堂必须以真实的课堂为前提,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真实的效果,因此评价一节政治课是否有效,必须以学生获得真实有效地发展为依据。就像一句广告词“不要看广告,要看疗效”。
四,追求“性”———“理性的”教学
(一)追索“理性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们观摩的很多政治课中,有一共同特点,就是为创新而创新,表演代替了分析、讨论代替了思考,辩论充斥着课堂,浮华的背后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的丧失。这样的课过分强调外在氛围对人发展影响,而忽视主体本身的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笔者大声呼唤既要激情的演绎,也要理性的教学,使学生在享受中学习。
(二)进行“理性教学”的措施
一方面理性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到既能简单问题复杂化,又能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理性教学的前提。所谓简单问题复杂化就是把看着简单的问题讲清讲透,同时前后左右的进行知识联系、迁移、运用。比如高三政治考试中,无论哪种类型的考试多少都会涉及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对于这类题目要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怎么设置材料,从根本原因、制度、观念、具体措施上思考基本不会遗漏。所谓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从更好的层面把深奥的理论转化成可操作的教育行为。如哲学生活中的矛盾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不理解,我在教学中用一个图表说明,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而且印象很深刻,教学效果非常好。
另一方面理性的课堂是针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对参加的教学活动、所学的知识及怎样学有清晰的认识,让学生完整的体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技能——形成价值观的学习过程。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只有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激情挖掘潜力,把理性和热情相互融合、统一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境界。所以追求理性的课堂对学生来说 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总之,我们要想上好政治课,就必须立足实际,坚持无固定模式,心揣真实、眼有实效、脑记理性,对于高中政治老师来讲,没有深厚的理论,没有独特的创新,没有深刻的反思,没有踏实的实践是上不课堂教学模式含义、特点、类型、作用我们应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无”、“真”、“实”、“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活动型教学”模式建构
“培养阅读品位,建设书香周梅”系列报道(三)
【原创】实施高效课堂之我见(一)学生应该怎么做
“271”高效课堂教学法使用有感
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特点
“杜郎口教学模式”研讨会学习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