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斤八两”的来历

“半斤八两”的来历




    “半斤八两”一词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这一词语的来源有二。
  一说东汉时流通三种货币,分别是黄金、白银和五铢钱,其中五铢钱又简称钱。将一千个五铢钱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吊,通常,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一斤有十六两。这就是半斤八两的来历。
  另一说法是: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为统一度量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当时为了统一计量而制定了斤两的十六进位制,有的书上记载了这样的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自然就是八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这也是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
  有意思的是,当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直到1959年6月25日,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一斤十六两的来历
古代的秤为什么是16两为1斤,这样的计量小知识说给你听!
郑板桥不差钱
十月一的由来
“生辰八字”的来历
秦朝的“权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