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高知家庭”养孩子容易“过教育”

观点:“高知家庭”养孩子容易“过教育”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在金色家园铜盘幼儿园户外场地,一个妈妈正陪孩子在滑滑梯旁玩。宝宝想从滑梯上倒着上去,被妈妈叫停了,“不可以!你这样爬不上去,上面的小朋友滑下来会伤到你。”

  这个滑梯有两个可以上下的通道。宝宝悻悻下来后,正想往其中一个通道爬上去,妈妈也许想让孩子有秩序地玩玩具,又告诉他,“不行,你应该先从有阶梯的那个通道上去。”

  好不容易爬到了滑梯口,妈妈又交代了:“快下来快下来,天气太热了,妈妈帮你脱掉一件衣服。”这时,宝宝再次流露出了不愉悦的情绪。

  这一天,作为今年早教版首次活动的现场观察员,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专业教师、学前教育学硕士杨佳细数了下,短短2分钟内,这位妈妈在不经意间对宝宝的“指导”高达15次,其中包括“不”字的话,说了8次。

  “看得出这位妈妈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适度指导是可以的,但指导性意见过多,不仅干涉了孩子的自由探索,还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性格养成。”

  这个场地还放着一个旋转椅,上面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几个家长不约而同地抓住了这个“学习机会”,指着不同的图案,教孩子认识动物,并要求孩子说出来。

  而有位家长则抱着孩子走到活动条幅旁边,指着上面的大字,大声念给宝宝听。而实际上,孩子才1周多,远没有达到识字的最佳年龄。

  还有一位妈妈也不闲着,在陪孩子玩乐的过程中,不停地教育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在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心理学专业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周义斌眼里,“这位妈妈的教育痕迹也太重,一逮着机会就对孩子循循善诱。”

  杨佳指出,越是在高知识分子家庭,越容易出现教育型家长。家长往往汲取了很多知识,有的还看了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书,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一旦感觉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忍不住提出指导性意见。

  专家分析,“高知家庭”的家长容易给孩子当老师,造成父母和教师角色的错位。同时,因为知识层次较高,教育思想较为主观,对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因而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型家长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是妈妈是爸爸,而不是老师。而妈妈给孩子的爱,很多时候是感性而丰满的。如果给孩子太多的教育规则,这种爱就变得太过严厉而理性,而母亲自身在教育孩子时也会因为期望太高而产生心理压力。”杨佳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带两岁女儿玩滑梯发现女儿大腿都是鲜血,知道真相后情绪失控
中国的孩子,大多“毁”在家长偷懒上了!
孩子害羞、胆小、不合群,不是怕生,这几大原因是“导火索”
面对孩子争抢玩具,德国人竟然是这么处理的
那个13岁当爹的“最年轻爸爸”,11年过去了,他如今过得咋样?
家庭教育中的 “十戒”,请做个不那么着急的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