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屏幕传输算法

转载自:http://www.dewen.org/q/484

发一下以前研究过的屏幕传输算法,垫垫底。

屏幕监控是远程控制中的一项主要功能,有了此功能能使操作远程电脑像操作本地电脑一样方便。
实现方法很多,原理就是不断地把远程电脑屏幕的图像发送到本地电脑,本地电脑把图像显示出来。
最早期的实现方法只是不断地传送bmp图像,这样做不仅传输延时很大,且cpu特别是服务端的cpu占用率很大。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可以采用传输屏幕变化的部分,传输过程中压缩解压缩的方法。

传输屏幕变化的部分:应用得比较好的有3种方式,1.驱动级的Mirror Driver 、2.GDI+下的算法方式,3.RDP传输协议(远程桌面)

Mirror Driver
大名鼎鼎的VNC就是采用这种技术,屏幕传输像看电影一样非常流畅且cpu占用率为0%~1%。
传统截取屏幕采用api hook方式,调用bitblt截取的是ddb位图,要用getbits转换为dib格式的位图,不仅增加截屏的时间消耗,而且会截取未变化的区域,产生冗余数据。
而使用Mirror Driver的图形驱动技术 ,应用程序调用win32 gdi 函数进行图形输出请求,这个请求通过核心模式gdi发送。核心模式gdi把这些请求发送到相应的图形驱动程序。如,显示器驱动程序,通信流程图如下:


使用这种截屏技术较API Hook截屏方式的优越性在于:
1。驱动截屏技术是一种标准技术,为微软公司所推荐,而API Hook截屏是一种非标准的技术,不为微软公司所推荐。
2。API Hook技术在实际截屏时,采用API函数实现,截取DDB位图,必须经过一次DDB到DIB的转换;而驱动技术直接从其管理的DIB位图(表面)中将截取区域的图形数据拷贝到应用程序,显著的降低了一次截屏的时间消耗。
3。如果屏幕图形小区域范围变化较快,屏幕变化区域矩形坐标R1、R2、R3……、Rn相继到达,由于一次截屏时间消耗降低,区域矩形坐标叠加的概率变小,这样屏幕变化区域及时的得到了处理,不仅增加了连续性,而且产生的数据量很小。
所以无论是做远程桌面还是屏幕录制,基于MirrorDriver的屏幕截取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无论从性能,占用资源的大小来说都要优于API Hook的截屏方式。

Mirror  Dirver 技术涉及核心图形驱动的编写,实现上较为复杂,网络上也没有开源的driver ,但可以利用免费的driver,如Tight  VNC中提供的Mirage  Driver,UtralVNC中提供的Winvnc   video  hook  driver,下载安装程序安装即可。安装后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看到如下所示的图:

调用Mirror  Driver 的代码可以从VNC源代码中去挖掘,VNC中都封装好了与Mirror  Driver 的调用关系,我们只用关心VNC中封装的一个指向变化矩形的RECT结构和一个指向变化数据的指针。在我们的屏幕传输模块中,服务端发送一个RECT结构,发送一个由数据指针指向的byte[]数组,客户端接收到数据,按RECT结构中的4个点把byte[]数组Paint到Picture控件中,然后再重复上面的操作,即可发送屏幕的变化部分。虽然使用Mirror  Driver 技术cpu占用率小、网络传输数据量小,但是需要安装驱动程序,每次截屏的时候屏幕会出现明显的刷新,且有时处理不当会出现BSOD(Blue  Screen Of  Death)。对于一个具有高隐蔽性的木马来说Mirror  Driver技术来做屏幕传输是不适合的。**GDI下 的算法方式**:算法是程序的灵魂,在这里可以看到算法在优化屏幕传输上所起的作用。应用得比较好的算法分为分块异或屏传,固定块隔行扫描,动态分块隔行扫描。

分块异或屏传
原理:前后保存两次bmp位图,把屏幕分成若干块(局域网一般为4~6块,广域网一般为8~32块)并编号,前后两副位图分别按对应编号块逐个像素点做异或(XOR)操作,若异或后的结果全是零,证明两个被分块的位图相等,不为零则两个被分块的位图不相等,不相等则把异或的结果进行压缩,并发送。
每个块处理完后,则把后一副图像记为前一副图像,再保存一副bmp位图作为后一副图像,再执行前面的分块异或发送操作。


注意这里为什么要每个像素点做异或操作,再压缩发送,而不是每块图像做CRC32,不相同则直接发送图像呢?
因为屏幕上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都是小范围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有很多相同的像素点,那么两块图像异或的结果就会有很多的零。
这么多的零经过压缩算法压缩,数据量会减少很多。比如 经过压缩后,10000001 可以表示为10*61的形式,当然压缩算法不只是压缩连续的0或1。
经过以上算法优化传输屏幕变化,实际的网络传输量会变得很小,屏幕传输流畅,著名的灰鸽子屏幕传输就采用此算法。

固定块隔行扫描,动态分块隔行扫描
Radmin影子远程控制系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用到4899端口,早期系统管理员用来管理远程的计算机。速度很快,特别是屏幕传输,可以和3389远程桌面媲美。
Radmin是俄罗斯人编写的收费软件,没有开源的代码,隔行扫描算法最初是受到其反汇编代码启发得来的。
原理:前后保存两次bmp位图,把屏幕分成若干块并编号,前后两副位图分别按对应编号块对比,对比的方法是,隔若干行(一般是10行)对比前后两幅图像的一行中的像素点是否相同,若不同则压缩发送当前块中的图像。
因为是隔若干行对比一行,所以叫隔行扫描。只用扫描少数的行,就可以判断屏幕变化的部分,速度是很快的。
接着,有人提出这样每次只能扫描那些固定的行,所以每次重新扫描时会对上次扫描的行编号+n行,这样就避免了总是扫描相同的行,称为“百叶窗”技术。
随后算法经过优化,出现了“动态分块隔行扫描”算法,应用此算法,速度更快。
原理:在固定块隔行扫描的基础上,改“把屏幕分成若干块”为“由屏幕的变化区域动态确定要发送的矩形”。当扫描到有不相同的行时,由一个恒定的值确定变化矩形的宽,然后在这个宽度范围内向左和向右对比像素点,确定变化矩形的长,再把矩形的坐标点和矩形的图像(byte[]数组)保存到发送队列,接着由之前 扫描行的编号+矩形的宽度所得的行编号开始扫描,重复上面的操作,扫描到屏幕的最后一行为止,最后服务端传输发送队列的数据到客户端。客户端按矩形的坐标和数据,把矩形paint到picture控件上。
动态分块隔行扫描示意图:


近期,在动态隔行扫描算法的基础上,又发展起来“热点追踪”的思想,即跟踪鼠标的操作,因为这是最容易引起变化的地方,因为鼠标的移动,鼠标的点击,屏幕都会变化。

在我开发的程序中,使用了“动态分块隔行扫描+热点追踪”的算法,速度流畅,cpu占用率小。

总结:在这里可以看到算法的力量了,为什么会创造出这么好的算法呢? 其实万变不离其中,以上算法都衍生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一书中所介绍的算法。“动态分块”的思想来自“动态规划”算法,“固定分块”的 思想来自“分治法”,分而治之的思想。
压缩解压缩:在屏幕传输中压缩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屏幕传输的流畅度和cpu的占用率。压缩图像的算法很多,JPEG、Huffman、RLE(Run Length Encode)、LZW等,TSP木马选用的LZW压缩算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ot Net下实现屏幕图像差异获取v2.0
分辨率、帧率、宽高比、像素宽高比等视频参数的概念和区别
广电的高清台是如何产生的,广电网络4k机顶盒(有线电视搜台步骤) | 五星号
隔行扫描 设备 制作逐行扫描节目
mstsc VS vnc : 远程桌面最快的原因在于RDP协议
200SMART如何编写CRC校验算法程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