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双版纳风情

西

 


               

 

 

西双版纳,祖国西南边陲上一块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地方。九四年春,我和朋友王明强从大西北的咸阳千里迢迢到这里观光,粘满黄土的双脚在这块美丽神秘的土地上纵横数千里,历时近月,到处是述说不完的诗情情画意。我们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被浓浓的绿意所感染,淳朴的民风所陶醉。神奇的传说使我们痴迷,迷人的自然风光将我们融化。我们在傣家竹楼作客,在允景洪观看大型民族歌舞。在澜沧江边观看龙舟大赛。白天,在街头与傣族人一起泼水狂欢;夜晚,在花果寨与哈尼族、布朗族姑娘共跳竹筒舞。在边境打洛,赤脚涉过清凉凉的江水,在缅甸小镇,领略异国它乡的风情,流蜜的菠萝,甜香的荔枝,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口水津津。丢包、起摆、放高声、孔明灯、民风民俗浓烈似酒,令人痴迷新奇。城乡内外悠悠的神韵,满山遍野,纯纯的青绿,至今常常浮现在眼前。

西双版纳,一幅原始美的立体风情画!

 

     

 

 

 

 

 

热带雨林

距春城昆明800公里的西双版纳,地处东南季风区,境内河谷山峦纵横交错,受印度洋季风暴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造成高温多雨的亚热带特殊气候。这里没有春夏秋冬之分,只有雨季旱季之别。四月初;当陕西关中的树木刚从冬眠中苏醒,绿上柳枝,麦苗返青拨节时,这里的小麦已经腊黄,油菜开始收获,允景洪街头已经堆满园滚滚的煞嚷西瓜,黄            亮亮的大把香蕉,绿中泛黄的大菠萝,清香爽口的荔枝、芒果、椰子、甘蔗。

在西双版纳,我们驱车数千里,不论是高                          山还是深涧,坝子里或江河两岸,处处都蓊蓊郁郁,植物茂密,莽莽                               苍苍的森林,随着山峰绵延起伏,就象无边的绿色海洋,汽车在山间柏                             油路上疾驶,恰似快艇在绿海中穿行,一会儿跃上峰顶,一会儿跌入浪                            谷。路边各式各样叫不上名的树木,被曲曲弯弯的枝藤缠绕,满树紫的、                         白的、红的、兰的花朵,让人弄不清是藤上开的。还是树上长的。那园鼓鼓                        熟了的未熟的果实,也不知叫什么名子。光秃秃的树杆上无枝无杈,顶端

 几层大叶子中包裹着几个绿色的球场状果实,那是大约二、三十米高的毛麻栋,天料木、龙脑香,这些森林中的大个子,根深杆粗枝坚叶茂,鹤立鸡群。冠幅宽阔,婆娑多姿的菩提树、白颜树、芒戈树,是森林中的中等身材。大个子遮住它们的阳光,使得灰白色的树杆笔直、光滑得连个疤痕也没有,不到十米的栗树、棕榈、松树、杉树等喜阴怕晒的低个子则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中,与它们争着水分和养料。自然的生态平衡,使三大家族的林木,在原始森林中长期和平共处,互相依存。

允景洪是西双版纳的首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街头的树木独具海南椰岛风光。既保留着傣族传统风格,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的临街楼房,掩映在美丽的南国林木之中。两行端直如电线杆的椰子树,直把那一堆堆园球状的绿色果实送到三楼的窗口,一棵棵油棕、蒲葵齐整整地站立街头,那美似孔雀开屏似的从主杆上垂下,整个允景洪街头是个水上公园,藤绕蔓缠,花团似锦,允景洪街头又是一座巧夺天工的美丽花园。这里没有浓烟,没有污染。天,蓝湛湛的;云,棉团似的洁白。

热带雨林

由允景洪向曼景兰方向走两公里,就到了风光旖旎的傣族村寨—曼听。进入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已数百年历史的荔枝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周围是挺拔高大的贝叶树,结满果实的椰子树,结蓝色小果实的芒戈树。进到各家院子,每家竹楼旁都栽有一、二十棵树,酸麦、仲布、三桠                        果、四梭果、腰果、菠萝密等等。竹楼上下四周,全是花卉,长蕊合欢,                       吊钟花,金腊条花,金凤花,缅桂花,令人赏心悦目。西双版纳整个都是                         花的世界,美的海洋,处处有花,四季不断。许多花从蓓蕾初放到花开花                          落,有一百天左右,有一种叫番木瓜的树,一年到头,花不离树,果不                         离花。民族风情园中的空中花园,更是繁花似锦,叫人眼花缭乱,目不

                        暇接,在西双版纳这个植物王国,奇妙的花,离奇的树,神奇的草,美                         丽迷人的绿宝石俯拾皆是。罗梭江畔的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内,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的热带植物将我们带进奇特迷离的梦幻世界。高大的乔木形成天然图画般的亚热带雨林,还有各种各样的竹林、有香竹、方竹、大节竹、甜竹、龙竹……。被誉为“世界油王”的油棕,亩产油量在三、四百斤;一次能流出一小桶糖水的糖棕,一株树一年能产五十至一百斤的糖;挺着个大肚子的“老母猪棕”(横棕),肚内竟装有200斤西谷米;“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剧烈的毒汁;树蕨是冰川时期留下来的原始植物。吃一粒神秘果,再吃酸水果,酸味就会 变甜;依兰香的花香可以驱除蚊虫、提炼香精;猪笼草的淡黄色花朵专吃蟋蟀、蚊子、苍蝇之类的小昆虫;王莲的花一日数变,芳香袭人;“大树鱼藤”叶子落光,却能突然在早上缀满白色花朵;贡山上还有一触即垂下叶子的含羞草;到山地干活,下雨了不用着急,折下根树叶就是一把现成的雨伞,口喝了不用找水,在扁担藤或旅人蕉上砍一刀,水就汩汩流出来,足可以使你喝个饱。

啊,美丽的西双版纳,这里是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乐园,花的世界,中草药的聚宝盆。

 

     

傣家竹楼

411,我俩与河南三门峡市影协来采风的小李和小张一道乘车来到距允景洪30多公里的橄榄坝(傣名叫曼井幻)。这里是傣族聚居区,有千余人。有学校、医院,公路旁有商店、饭馆、茶摊及卖水果的。一幢幢干栏式的竹楼小巧玲珑,独具特色。在油棕、椰子、香蕉等热带植物绿荫掩映下,特有情趣,用路色植物或竹子围圈起一米的围墙,独                     门独户。征得主人同意,我们推开一个虚掩着的篱笆门走了进去,竹楼(实际                         已是木楼)由二、三十根柱子支撑,楼下面无墙;四面相通,饲养着牛和                            鸡、猪、一群胖乎乎的小猪崽正爬在老母猪肚子上吃奶,楼顶酷似古                                 装戏中诸葛孔明所戴的帽子。两边有瓦片,造型别致而美观。                                    沿着七、八级木楼梯上到离地面一米高的二楼住所,30多岁的妇                                 人,正在阳台上的自来水管旁淘米洗菜,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端来                            四个园鼓形的小竹凳,倒上水后很抱歉地说:“对不起,没有茶叶了。                            接着拿出老碗大的几个小西瓜切开让我们吃。楼室四周用大板围着,中间隔开内屋和外屋两部分,我们坐着外边的堂屋,大约是接待客人和做饭吃饭地方,墙壁上挂有几幅电影明星的剧照。屋子中央有个铁质的三角架,支放着炒菜煮饭用的铁锅,锅下红红的火烬已没有了浓烟,锅里的水正咝咝作响。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个三角架是不能随便挪动的,非动不可时,则需选个黄道吉日,烧柴得先把柴根一头放进去。饭煮好后,未然尽的柴不能抽出熄灭,只能用火灰盖住。里屋没有床,地面上一张宽大的竹席上放着铺盖。阳台上水管旁有两米见方的地方种着青菜,一块空中绿地。穿着齐脚背和筒裙的老妇人从内屋出来,热情地请我们吃西瓜

她说:“天旱,瓜长得不大,自己种的,很甜。”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男主人到澜沧江那边种地去了,两个孙子上学去了。过去,这里很少有人来。这几年来旅游的人多了,也常有人来家里做客。现在家里粮够吃,钱不缺,粮食主要是大米,他们家在坝子里是个中等水平的家庭。小张和小李用他们的高级相机为主人照了像,记下通信地址,便要告辞。女主人非要留我们吃饭不可,我们不愿再为主人添麻烦,在竹楼前留影后便离开,女主人真心实意地让我们带两个西瓜路上吃。另一户竹楼下,停放着一辆手扶拖拉机,一老翁背靠楼柱给竹筒里装填黑色的火药。他说这是泼水节给孙子放高升用的。说话间,一位中年妇女提只红塑料桶回来,看样子,她们是在街上卖菠萝的。让我们去堂屋坐,我们婉言谢绝,她立即从楼上端来四个园鼓式的竹制小凳和削好的菠萝,让我们品偿。

午饭是在街上一家小饭馆吃的。顾客不多,就我们四人。一位20岁左右的姑娘为我们端来米饭和炒菜。她是高中文化程度,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性格开朗。父亲是知青,汉族,母亲是当地人,傣族。她自述喜欢文学,向往外面的世界。从她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傣族许多的婚俗。

从古到今,傣族的婚姻都是比较开放自由的。恋爱、结婚、离婚都由青年男女自己作主,手续比较简便。上门入赘很普遍,除每年七月中旬“关门节”到九月中旬:“开门节”期间不谈情说爱或结婚外,(这段时间浓忙和佛教节日集中)其它时间都可以。恋爱方式多样,有用歌声倾诉彼此爱慕之心的;有在赶摆、看电影、对山歌中物色意中人的。丢包定情、卖鸡肉、摇纺车谈对象等都是傣族青年至今依然喜欢的方式。

“丢花包”是泼水节期间的一种娱乐活动。花包是用五尺见方的花布做成的,内装棉籽棉纸等物,四角和中心缀五条各长三四尺的花穗,这是姑娘们精心缝制的爱情信物。凝结着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幸福的憧憬。丢包时,男女双方各自一排立于广场的两边,相距二三十米,先由姑娘将包向男方丢去,然后互相对丢,开始只见无数个花包在空中乱丢,但不多时,细心的姑娘就把花包丢给自己中意的小伙子。突然姑娘把花包抛得又高又远,会心的小伙装着接不住,便到姑娘面前认输,把事先准备好的“罚款”送给她。二人双双离开丢包场,到避静的树林或幽美的小河边倾诉爱情。

每当暮霭降临,明月高照,三三五五姑娘们在竹楼一侧院子里,燃起篝火,随着纺车地摇转声互诉情思。如果纺车发出“噼噼啪啪”没节奏的声响,小伙就知趣地另选姑娘了。如果传来轻柔、抑扬节奏感鲜明的纺车声,小伙就走到姑娘身边,在一个小凳上坐下,将他披的毯子半边披到姑娘身上,两人便互倾衷情。

在傣族新年或其他节日赶摆时,姑娘杀一只鸡,放入小盆之中炖好,提到集市上去卖,等候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如果他不喜欢来买肉的 小伙子,就会说“吃了再算”,知趣的上伙子就会走开。要是不走,把鸡肉吃了,不但得不到姑娘的爱情,还会让你加倍付钱。如果姑娘相中了,两人目光相遇时,姑娘便会羞答答的低下头。小伙子总爱这么说:“你做的鸡肉这么香,放的一定是凤凰山上青辣椒,孔雀湖里的盐巴,芳草园里的香芳草吧!”姑娘回答说:“这鸡肉放的是普通的辣椒和盐巴,只是加上我的心意,请尝尝吧!”小伙便明白姑娘对他有意,便坐下来。傣家人有名俗话,“一起吃才香,一起抬才轻;咱俩一起吃才有味道,”姑娘说:“放开来吃才香,放开来做才利索,这里人多眼睛多,我们抬到林子里吃,那里又凉快又安静,两人便一起走到林子里。谈成后,告知父母。

婚礼一般在女方家举行。但两家都要请客吃酒。婚礼开始时,首先举行“拴线”仪式,用一根红线把新郎和新娘拴起来。拴线后,宾客亲朋便围坐在竹楼上一张张小篾桌旁边饮酒。边唱“赞哈调”,祝福新人和睦相处,思爱如山。婚后,男的要在女家住一段。过去有住三年的,也有住十多年的。现在视女方家劳力情况,双方商定,也有婚后不久便将新娘接回男方家中的。

 

        

龙舟赛

汹涌澎湃的澜沧江,从允景洪市区北边流过。傣历新年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龙舟竞赛就在澜沧江上举行。41311时,当我们随着潮水般的人流来到江滩上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主席台设在江岸上的望江楼宾馆前,江滩上空巨大的彩色汽球下悬挂着                     “各族人民大团结”,庆祝1356年傣历新年等巨大的标语。

江滩远处一块较平坦的地方,用竹竿搭                            起三个约两三层楼房那么高的高声架,正面有可以上下的竹梯,架子上                             有个靠背,远远就象是三把极高的靠背椅子。几个寨子里的傣族男青年                             边唱边舞,把装满黑色火药和引信的四五根两米左右的粗竹竿筒沿竹梯                            抬上架顶,绑在靠背上列成一排。燃放时,点燃引信,那高升便向放原子                        弹一样腾起一股浓烟,带着巨大的声响飞向空中。旁边临时搭设的席棚写着                     “敬酒台”,里边放着一排排用鲜花装成的花篮和敬酒用的大碗。每个花篮后站着一位身材苗条的傣族姑娘。江边水面上停放着十条一米宽,十五米长的龙舟。

前来观看龙舟赛的傣簇、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汉族同胞穿着节日盛装,加上全国各地来旅游观光的游客,采风的记者把个江滩变成了

流光溢彩的人海。最引人注目的是傣族姑娘,她们三五成群,每人手中撑一把小花伞,浅绯色的紧身小背心外面穿着淡红色、浅绿色、天蓝色的对襟或大襟只到肚脐部的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袖管紧套着胳膊,又紧又严实。穿米肉色的几乎看着是无衣袖,前后衣襟,紧紧地裹住身子,后襟刚到腰部,前襟还不到腹部,下身穿红色或蓝色齐脚背的长筒裙,把傣族姑娘苗条修长的身段显露得十分明显。把个万头攒动的江滩映照得流光溢彩。

另一引人注目是成群成伙的剃着光头、斜披着红底黄道驾裟的小和尚,我们怀疑附近大概有座寺院,后来到打洛方知我们猜错了。

12点半,主席台宣布龙舟大赛正式开始时无数只汽球腾空而起,三台高升架上升起浓烟,响起震耳欲聋的声响。来自各寨子身穿红、白、蓝、黄、黑不同服装的男选手们陆续将船推向指定位置,每个龙舟上四十人,一边二十个,每人手中拿一只长长的木桨,由西岸到东岸,横向渡江,先到者为胜。

傣族姑娘

枪响之后,各个龙舟上的选手一齐挥动木桨,船头站着四个人,船尾站着三个人,船中间站的人手拿铜锣,水手们随着铜锣声响,哼唷哼唷地喊着号子,有节奏地奋力划船,动作整齐划一。柳叶般的细长龙舟高昴着龙头,离弦箭一般射向江心。逆水而上                   时,船头的四个人做着有力的姿势,配合铜锣和划桨者的号子大声呼叫,激励自                    己的水手奋力拼搏,力争上游。顺流而下时船头的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                            四肢落在船头,弯曲起伏着身子,一条龙似的蠕动,龙舟便跳跃着飞                                速前进,龙尾的四个人负责掌舵。

水手们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男队                                赛完是女队,船头船尾和中间敲锣指挥的人仍然是男的。两岸观看                                的人欢声雷动,加油加油的喊声响成一片。各色各样的花伞、帽子、                              衣服,把江两岸扮成彩色斑澜的花海,江滩上到处流香溢彩,摄影、录像的记者忙得跑前跑后,我俩脱去鞋袜,挤在前面的浅水中凝神观望,相互拍照。赛完龙舟,优胜者                            喜气洋洋地到竹棚前饮酒,领奖。姑娘们向他献上花篮。

看完龙舟赛我俩又累又渴,买只大西瓜吃了,又带回几个大菠萝回到旅社,洗完脸一看,半天时间,俩人竟被晒黑了许多。三天后发现脸上手上的皮开始脱落。到这时,我们才想起姑娘们在江滩上观看龙舟竞赛,每人一把花伞,不光是为了好看,还有遮阳防晒的用场呢!

 

                           泼        

 

千里迢迢翻山越岭,昼夜兼程赶到云南边疆,为的是领略充满激情、和具有浓郁傣族特色泼水节的特殊情趣。泼水节傣语叫“愣贺沿罕比迈,”即“六月新年”或“六月节”。泼水祝福是傣家人新年的一项主要活动。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四月十五日清早,我俩早早爬起来到街上。见景洪街头一如既往,东方才泛渔肚白,街边已是灯火阑珊,卖吃喝的人早已燃起炉灶煎油饼、炸油条、做米线、烤粑粑、炒鸡肉、煮肉汤。赶早市的傣族群众挑着、提着、背着、自行车驮着篾箩、装着鲜嫩的竹笋、黄瓜、拇指大小的西

红柿、还有龙须菜、鱼虾、鸡鸭、大米,洋芋及芒果、菠萝、鲜荔枝、大芭蕉、牛心果等土物特产。还有昨天从山里才猎获的马鹿肉、野猪、野鸡肉等新鲜野味。橄榄坝的木耳、干笋,勐海的茶叶都是早市上倍受外地人青睐的土特产。

泼水

我俩在街头转悠,既问价钱,又问产地,听纯朴厚道的傣族人热情地介绍山货诱人之处,吃完过桥米线和烤粑粑已是九点多钟,早市已散。这时我们发现街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卖塑料桶、缸子、玩具水枪的摊点、我俩随着游人购买了小桶和缸子准备参加泼水。来到市中心,又碰到三门峡来的小张和小李,俩人的打扮惹得我们直笑,每人头上戴顶大鸭舌帽,胸前背后就像吊丧孝子们背了两块白纸,上面写着:“正在照像,谢绝泼水。”一块塑料纸从脖子上              围下来,挡住大半个身子,那宝贵的相机挂在胸前用手捂着。

十一点钟后,街头上的商业门面陆续关门                           ,青年男女和各地来的游客拿来着各式各样的盛水工具来到街头,开始                              在熟悉的人中相互轻轻地泼水。不时可以听到姑娘们清脆的嬉笑和亲                              昵甜美的娇叫声。远处传来嚓嚓咚、嚓嚓咚的象脚鼓声。一队傣族青                              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排着队敲着象脚鼓过来。刚到街头,旁边便有                             人泼去一缸子水,那一队人一齐围上来回泼,直泼得那个挑衅者顿时成了水                         鸭子。象脚鼓刚刚敲出胜利的鼓点,飘泼大雨般的水又自天而降,兜头浇                           来。一抬头,见是有人从竹楼向他们泼水,双方对视,哈哈大笑。摇落头                           上的水珠,打满水,象脚鼓又敲响了。

小孩子拿着塑料水枪相互追逐对射。十二                          点钟后,泼水进入高潮。满街都是提水桶拿缸子的人。到处都能见到哗啦哗啦                    的泼水声,阳光照得白亮亮的一片,全街的人都湿漉漉的。嬉笑声、泼水声。缸                 桶的碰撞声响成一片。市中心的工人文化宫内,更是人的海洋,水的世界。在景洪北路,两个姑娘刚坐上人力三轮车,几个小伙子便向她们泼水攻击,毫无准备的姑娘顷刻变成了落汤鸡,衣裙全都帖在身上,内衣裤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另外两姑娘见此情景,从屋里刚出来,便钻进一辆带蓬的人力三轮车,那知迎面过来的水连三轮车夫也从头浇到脚,他莞尔一笑,摇摇头弯腰用劲蹬,车子飞快前进,后轮上飞溅起一层水花。另一处的三个姑娘却把一个小伙围住,连拉带拽,一桶水从头浇到脚上,凉得他直闭气。尽管各单位的水龙头都公开对外,有的干脆接个长橡皮管把水引到街上,任人随便盛,但每个笼头前都排着长长的打水队伍。

 我从所住的旅社打满一小桶水出来,门口的服务员姑娘走过来,诚恳而认真地说,打点水,未等我答应,便把缸子伸进我的水桶,万万没想到她舀出水竟泼在我的身上,我我立刻将手中缸子的水向她回敬。她一手抓住我的水桶欲再舀水,我却趁机将桶向她那边倾倒,她扔下缸子,双手搬住桶沿向我这边倒。你争我夺,水洒完了,俩人也湿了,周围一片笑声。

好友王师一直不好意思和街上的人们泼水,但又很想留一张泼水照,让家人共享这特有的泼水狂欢情趣。来到工人文化宫,我让一个十五、六岁的小                 姑娘轻轻地向他身上洒着祝福的圣水,赶快把镜头对准,刚要按快门,有人又将一                      杯水从背后向我浇来。小王小张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仍未逃脱被水浇湿                             的祝福。只得又买了塑料袋将心爱的相机包住,寻机会抓拍了不少好镜                             头。之后,他们放下相机,放心大胆地投身到泼水狂欢的人群之中。

这一天,允景洪街头,几乎没有一个干                             出身的人。带着极度的兴奋,尽情地狂欢。不管认识不认识,不论男                             女老少,不分民族性别,不管泼得多少,人人都不计较,都不烦恼。坐                             着十多个年轻人的一辆卡车从街上开过,两边的人也毫不示弱,将早就准备好的水一盆盆地向下泼。凭着居高临下和汽车走动的优势,街边的挑战者没沾上便宜。

水呀水,这一天,允景洪街头泼向你身上的水是传递友情的水,圣洁祝福的水。傣族人用这种独特的形式祝愿亲人朋友吉祥幸福。这天早上,他们还要用圣洁的水为佛洗身清尘。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在泼水节时来到这里,与傣族人民一起欢渡这一美好的时刻。曼听公园

至今塑有总理头包带子,手提水桶,参加泼水节的雕像。

 


        

过完泼水节,416日一早,我俩便乘坐一辆巴士,离开允景洪公里到了边境打洛,沿途路边是不尽的橡胶林,白哗哗的树身,纵横成行,望不到尽头。

道路平坦,车快如飞。一座座孔明帽式的村寨竹楼不时从窗外掠过,穿着艳丽服装的傣族姑娘、妇女,三五成群,背着竹篓去赶摆。我兴致极浓地望着车窗外不断向后倒去的树木、甘蔗田、西瓜地。冷不防,窗口飞进一盆清水,衣服被打湿了一片。等看见车外几个手提水盆哈哈大笑的小姑娘时,车已飞出数十米远了。后来,司机一见前边有“情况”,便告诫大家赶快关窗,小心泼水。

打洛镇在巍峨的曼占山南麓,打洛江北岸,五十年代,这里还是一片森林,现在已是一个繁华的小镇了。由区属机关单位和商业网点组成的一个十字街,有四条宽敞的小街道,街心摆满各种吃食和水果、衣服。由于开放,这里是去缅甸的一个出口,旅游观光的许多人都到这里,我们在一家竹子搭成充满                             南国竹林风光食堂用餐,一碗酸辣面,吃得浑身舒坦,旅途的劳累顿时                            时烟消云散。在邮电招待所住下后便上街散步。一群群花枝招展的傣族                             族姑娘手举花伞,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尤如一束束鲜花在街头流动。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姑娘头发梳得十分光滑,有的盘在后脑勺上,发髻上插把牙骨梳或塑料梳,周围戴                            几支鲜花;有的头上围条淡红色或天蓝色的纱巾,鲜花散发出浓郁的                             香气,沿中缅公路步行过打洛江桥,江南边是个肥沃的小坝子,碧清                             的南腊河,从坝子中央流过,河面宽阔,流沙明净。坝子里有五个傣                             族寨子。一座座竹楼边古树蓊郁,芭蕉成林,芒果飘香,田畦成片,寨子口有几棵古老的大榕树,有黄陵柏那么粗。我俩走进一座寺庙式的竹楼,见到有几个小和尚在玩。问及其中一个说是十三岁,在这里读了五年书。原来这是一座寺庙,傣族信小乘佛教,该佛主张男人一生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解除苦难,积德                 行善,成为受过教化的人。因而几乎每个寨子都有一座佛寺。男孩七八岁就送到                     寺庙中去当和尚。现在这些寺庙大多都改成了学校,孩子在这里一块吃住、一                             块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再还俗。这时,我们才了解开了澜沧江畔龙舟                            竞赛时那么多的小和尚之谜。

出了学校,漫步在打洛江边。坐在绿地毯似                            的草坪上休息,只见宽阔的江滩上一根又一根几丈高的竹杆,每根杆上                            都系一根长绳,拴着放牧的骡马或耕牛。以竹竿为园心,长绳为半径,悠闲地吃着青草。远远望去,就向图画中的钓竿,颇具南国风味。三十多米宽的江面上流淌着淡绿色的江水,水中飘浮着两只树叶般的打渔船,对岸的江边有两个姑娘和一个男青年在一块有说有笑洗澡,双方毫无忌讳,就如内陆游泳池中有男有女一样。远远就能听到姑娘银铃般的笑声。洗完之后,爬到岸边的草坪上,女的把裙子一提,男的围条床单,换完衣服一同上岸走了。小孩子则光着屁股戏水。江水并不深,到镇上做生意的男女为了方便,挽起裤腿,挑着无绳的筐涉江水而过。傍晚,夕阳的余辉染红了江面,镇子上又传来的象脚鼓声,傣族新年舞会开始了。

我俩索性脱去鞋袜,挽起裤腿,相互搀扶着小心翼翼地涉过江水,上岸就是一片橡胶林,每棵树上挂着一个瓶子。我们好奇地掏出小刀,在胶树上划了一道口子,那沾白的胶液便沿着盘旋的树沟,乳汁似的汩汩流淌到树身下的瓶子内。生长在北方的我俩,第一次享受到割胶的乐趣,好开心哟!

独木成林

第二天早上,我们乘坐招待所的小车,走了四公里,便到了中缅边境。办完手续,检查完毕,便进入缅甸境内的小孟腊,怀着进入异国它乡地好奇和不安,我们抓紧时机,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多看几个地方。

小孟腊是缅甸边境小镇,人们的                                   风俗打扮与中国的打洛镇基本一样。我们首先进入一座寺庙,院                                    中有座白塔,周围廊房中是按照佛教传说雕塑的几组故事人物,                                  正殿中的佛像前香火缭绕。院中有几株百年大榕,树下是卖                                    旅游纪念品和小吃的。人民币和缅币在这里通用,值班的缅甸                                    战士又黑又小,我拉他和我们一起在白塔前合影。

公路旁有卖西瓜、水果的,讲缅甸语,也讲中国话。公路的另一边是很大的珠宝市场,各种玉器琳琅满目,玉镯、耳环、戒指、宝石、玉佩、玉辟邪、小到几元几十元,大到数千上万元,应有尽有,我们不识货,怕上当,只在一个自称是从陕西宝鸡来这里作生意的人那里买得几件小玩意做纪念。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有许多卖春药的,店铺中的画上有许多裸体照。袜子裤头的商标中有性交媾欢的画面。

中午12点多钟,我们又回到了中缅边境上那个检查站上,哨所对车辆进行了消毒,对人员携带物品进行了严格的检查,便停留在两国的界碑前照相留念。

车子又把我们带到了边境上另一处特有的景观—独木成林。俗语说,独木不成林,然而,云南边境上特殊的气候和环境,却使这里一株高约

四、五丈的巨大榕树,浓密的枝杆上滋生出许多须根,从枝上垂到地下,生成主干,形成独木成株的独特景观。当地人对这棵不知多少树令的大榕树有个美丽的传说。当年一只美丽的孔雀(西双版纳被称作孔雀之乡、大象王国)噙来一粒种子,发芽后长成巨大的榕树,自从有了这棵大榕树,当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天神作怪,使这株大树干枯,从此这里便连年遭受干旱和暴雨的侵袭,庄稼欠收,百性们遭受苦难。当地老百性想尽办法,齐心协力,刀辟箭射,赶走了妖魔,大榕树又恢复了生机,从此后庄稼又丰收了。人们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因而对大榕树保护得很好。现在,这棵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成了旅游者必去的地方,在这个旅游点上,照像卖纪念品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也使这里最先走向富裕。

 

19944月于文化馆

1996年《秦都》杂志第2

 

傣族姑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泼水节将要来临,带你领略西双版纳风情,春天里蕴藏着美丽的传说
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彩云之南掠影(昔日旧文字之二十一)
云南民族村
干旱未改变西双版纳泼水节 雨水虽少一样尽兴
这里是西双版纳|60年前,周总理来到这里欢度傣历新年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