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都村名溯源

                          安升先

人有姓,地有名。地方名、村名是一个地方的称呼和代号。村名有以村上主要姓氏而得名的。如,赵家、尹家、安家、张家堡、庞村等。也有因在某个名胜古迹附近而得名的。如渭滨乡的两寺渡,就是因位置在两个寺院之间,村南有一个渡口而得名。双照乡的南寺照村址位于普济禅寺兆域之南故名(照为兆的谐音,字雅化)。有的以地形特点命名。城内咸阳桥旁的铁江嘴村,因村址土层坚硬长年被河水冲刷而不垮塌,形成嘴状而得名。七里铺村、三里桥则是以距县城远近距离得名。

关中腹地的咸阳,曾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秦汉等11个封建王朝在这里建都,帝王将相在这里修宫殿建庙宇,给这块土地带来前所未有的荣耀和繁华。他们在这里兴起,也在这里衰亡。战争的烈火给这里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创伤。

往事越千年。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塬上尘。今日之咸阳,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把古都建设成现代化美丽大都市,但古老的村名传说仍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村名还在群众中流传着诙谐的歇后语。如皇上跌一跤——王(倒)道村。四个角角垫瓦渣——支(资)村。姜太公垂钓——钓鱼台村。枪扎御井马刨(跑)泉村。

追溯秦都村名之来历,可以审视秦都历史文化的深沉。

一、与陵墓、寺庙有关的村名

咸阳是古代帝王将相陵墓的集中埋葬区。也是寺庙聚集之地。许多村名于此有关。如沣西乡的田家堡是以西汉丞相田千秋的葬地而得名。渭滨乡的香柏李村以唐代西平王李晟儿子李愬的葬地得名。因陵冢旁边广植香柏,郁馨数里,故名香柏李。渭滨乡的陈良村是以陈良的名字命名。相传战国时,楚国学者陈良入关讲学,死后葬于此地,双照乡的萧何庙村以酂侯祠(萧何封酂侯)得名。马庄镇的介村以傅介子庙得名。沣西镇的晋公庙是以唐代晋文公公裴度的庙得名。古渡乡的安村是慈惠庵得名,后来将庵改为安。所以安村没有姓安的。

中国古代的陵墓庙宇都有一定的兆域,处于陵墓下方的称底兆,上方的称上兆。咸阳塬上帝王陵墓很多,叫兆的村名也多。如(南上兆、北上兆、底兆、大兆、双兆、三兆、南寺兆、北寺兆、瑶兆等。后来逐渐有人把兆字写成赵,也有的写成照、张的,如渭城区的底张(兆),地处平陵兆域上方的上照(兆)村。处在平陵下方的帝王村,原先叫做底兆村。因王姓居住而叫做底兆王家。后来因嫌叫法繁琐改称底王村,后人不明其意,又因距离平陵很近,改为帝王村。

     二、与驻军相关的堡和寨

堡寨是中国古代域邑以外的兵防屯卫之地。许多村名与屯兵的堡寨有密切关系。

今天的沣东乡七里铺村过去叫七里寨,因距离古代汉长安城7里而得名。沣西乡的郭村过去叫郭屯寨。这两个寨子都是汉朝时京城西部屯兵的要地。

西汉文帝后元6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兵分两路侵犯中原,汉文帝派令免、苏意和张武3人率兵赴边御敌。同时又在长安城东、北、西3面派精兵强将守护京城。周亚夫率军镇守西方细柳。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汉文帝到东方和北方的霸上、棘门时,官兵都是卑躬屈膝高接远送。唯独到了细柳,周亚夫戎装坐帐,并不解甲张彩,迎接皇帝御驾亲临。而且皇帝的车驾到营地后,一切得按照军队的制度和要求办事。不得随意驰骋。周亚夫也不跪拜皇帝。只是按照军队的礼节向皇帝行军礼。汉文帝不但没有责怪他,还表彰他治军严谨。加封周亚夫为中尉。“细柳劳军”的故事和“细柳兵壮”的成语,成为历代治军的铭记。

“细柳清风”乃长安八景之一。说的是西汉时有个大侠名叫萭章,家居细柳,即今沣东乡渔王村北,他和中书令石显非常要好。石显以后犯罪被罢黜,别人以石显的赃物赠给萭章,他坚辞不受。说“石显背赃名我反受其实,我不干。”当时许多人都推崇他这种品格。因而称他的居地为“细柳清风”。以周亚夫细柳营地而得名的村子还有,细柳营的小营帐而故名小章(帐)村,因位于细柳营的东帐、西帐而故名的东张(帐)村,西张(帐)村,现在钓台镇的资村过去是细柳营的给养地,宋代称资川里,清代改名为资村。

另外,许多村名还与战士有关,沣东镇有个村子叫帽刘儿,,是因当年村里有刘姓兄弟2人,以给部队战士做头盔、帽子驰名而得名。火烧寨是居住在战火烧毁的营寨旧址得名。北营村、南营村是以处在清代的马场营地南北位置得名。咸阳叫大寨的村子有3个,还有小寨村。明初建军户寨,以其规模大小称谓,规模大的称大寨,规模小的称小寨。为区分3个大寨,按照处在县城位置分别叫西大寨、东大寨、北大寨。明初旗军在白良村东筑寨,该村后来改称白良寨。

三、与皇帝大臣有关的村名

古秦都乃国之首都.位于京畿之地的村子,许多村名与皇帝或大臣有关。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

马跑泉村边有两眼泉水,一在路北,一在路南。据1931年《重修咸阳县志》记载,北泉直径2丈9尺,水深5尺;南泉直径1丈2尺,水深6尺。相传,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西征率兵路过此地,人渴马困,无有水饮.在三军将士无奈之际,唐王的坐骑性格暴烈,四处踏觅,马蹄掘地,竟刨出一块巨石,清泉刹时涌出。唐王一见大喜,随即又用手中的枪在附近扎出一眼泉水,两眼清泉为三军解渴救困。留下“枪扎御井马跑泉"的美好传说。据说,当年南泉上有一石碑,上边马蹄痕迹和“唐王马跑泉”的字迹依稀可见。故泉水名曰:“马跑泉”。大旱不竭,霪雨不溢,澄涨碧澈,浪涌珠玑。咸阳八景十胜中皆有“马跑泉玑”这一胜景。明弘治年间,县令有词赞曰:“泉滚滚而流,石磷磷而见,渴而引泉,泉清冽,宜观宜息,坐石宽平可爱。灌田多白发老翁。桔槔伊喔于林外,浣服耒翠裙少妇。砂杵丁咚溪傍。南亩西畴,比别乡则禾苗易长。左园右圃,较他里则蔬果偏佳,是为金地,名日宝泉。该泉位于从长安通往巴蜀古道旁的必经之地,行人往来络绎,骑蹄不绝于道。泉水甘冽,景色秀丽,是行人歇息的好地方.故远近闻名。

渭滨镇的过唐村是唐王西征路过的地方。东南坊则是因在马跑泉的东南方向而得名。该镇的麻寺渡原名叫麻子渡。是东汉永平年间,因苏不韦能替父报仇,缞(cui)(旧时的丧服,用粗麻布制成)麻过渡得名。解放后因村址靠近定觉寺,而更名为麻寺渡。

该镇的留印村原名叫刘银邨。宋元符元年(1098年),村民段义修房挖基时。挖得玉印一颗,献于朝庭。据说这颗玉印是唐德宗出逃奉天时所留。故更名留印村。周村因村址在周文王伐崇兴周居住过的地方,故名兴周堡,后改称周村。钓台镇的王道村,并不是皇帝跌倒而得名的。而是因为村址位于唐太宗勑修的弘济院对面,故叫王对村,后因在此设立管帐,受到群众称誉,更名为王道村。

马庄镇的正洪村是唐初赵姓方士为正昭陵风水,在此修正洪寨的故地而得名。小雅村是明正德元年(1506年).山西移民迁此居住,因崇尚文雅,故取《诗经》中的小雅为名。城内的嘉惠堡则以孔子“亨者.嘉之惠也”的话得名。

四、与历史故事相关的村名

钓台镇的钓鱼台村,相传是商时姜子牙垂钓之地。姜子牙是商时东海人,原名尚。他少年时便离家求学,学成后到商都求官。由于当时商纣王宠信妲己,朝政昏暗。尽管姜子牙满腹经纶,却得不到重用。看到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的情景,十分着急。尽管到了耄耋之年.他仍希望能为国家出些力.到陕西咸阳时,他听说周文王重才敬贤,便装扮成鱼翁在渭河边垂钓。别人的鱼钩都是弯的,他的鱼钩却是直的。他说:愿者上钩,不愿者走远。

周文王带着儿子姬发在咸阳巡访民间,算卦中说是他有可得王师之兆,有一圣贤能人会帮他治理江山,便留心察访民间。一天,姬发见一白发老翁戴着斗笠,坐在渭河岸边垂钓,便上前施礼。老者冲他道:“钓.钓.钓,好玄妙,老的不到小的到。”姬发领悟到其词另有所指,便将此事禀告父王。文王拜见姜子牙,两入纵论天下形势,谈得十分投机。姜子牙帮助文王治理国家出了很多力,使得国家走向振兴。文王高兴地说,“自太公起盼望的人才终于找到了”。因此.后世人也称姜子牙为姜太公。为了表示诚意,尊贤敬能.文王请姜子牙坐在自己的车子上,他却和随从们一块在车子后边步行。东行不远,马车上的挽绳忽然断了。后来.便把断挽绳的地方叫做断(段)村.姜子牙垂钓的地方做钓鱼台村。

1995年8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都咸阳老八景,今朝遗存有几何
走访王寺街道之三:大苏村和跃进村
中国古都全录
西安地理:大汉屯兵的“霸上营、棘门营、细柳营”都是现在啥地方?
参观咸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打开时光之门,细品咸阳千年文脉
秦都香气冲天起,邀君咸阳共赏菊【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