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昔日民工 今朝作家

追风宝鸡峡

昔日民工,今朝作家

       很难把作家和民工联系在一起。直到,偶然读到某网络平台上连载的纪实长篇小说《追梦》,第六章第四节“民工”一节是专门写当时数万名民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由于作者安升先是以普通民工的身份在工地劳动,加之当时记的日记,文章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修筑大坝的艰辛和受益地区农民期盼改变旱塬吃水比油难的决心。

安升先欣然接受追风宝鸡峡采访

        现摘录部分如下:1970年3月27日,我背着铺盖,拿着铁锨,和全市16个人民公社万名民工,在咸阳东方红广场毛主席塑像前,参加”汧河大坝水利工程誓师大会”后,登上西去的列车。许多人干脆是挤上拉运货物的闷罐子。

       火车上挤满了人,比红卫兵坐车大串联时还要拥挤。茶几上、座位下。连过道里、厕所里、洗嗽间,都被铺盖卷、网兜、干粮袋、粮油、锅灶、铁锨、镢头等充塞着。列车一路向西,在兴平、武功、眉县等车站一停下,站台上就有当地和临近县的民工掂着工具,扛着行李涌向车门。火车像个没脖项(hang)的老牛,有的没的都驮上,长长地吼叫一声,哐当、哐当启动,拖着沉重的身躯一路向西奔驰。列车经过眉县,我看见渭河上的拦河大坝时,想起4年前自己曾在这里参与加高培厚工程。对于能再次参加宏伟的宝鸡峡大坝工程感到骄傲和幸福。

       第二天一早,我就融入拉架子车运土的蚁群中。由土场挖土、装车,运送到大坝上。1800米长近百米宽的坝面,分别从东西两头进土,我们在东面王家崖,数千辆搭着加高板的架子车,进去的重车和回到土壕的空车各3路,向大坝不停地运送黄土。这是3条运送黄土的循环流水线。湿黄土在一辆接一辆架子车组成的传送带上流动,每个人拉的车子,就是这个三、四里长的传送带上一节链条。一旦进入传送带,就得按照整体速度运转,不能快不能慢,更不能停。车胎没气、断了辐条、颠断轴头等原因坏在途中,就要赶快清理到旁边,慢点的常常受到斥责。

       装有加高板的架子车,装土近一方,重达千斤。刚出土壕一段路有点下坡还算可以,进入平处就十分吃力。撒落路面的湿土,经架子车来回碾压,像发酵面一样松软。沉重的车子在“橡皮路”上行进举步维艰。每人每天必须完成规定的土方。我像老牛拉犁一样,低着头伸长脖子,腰弓成九十度,前半截身子几乎与路面平行,每迈一步都得使出吃奶的劲。有点毛病的左腿发软,不住地颤抖,还是跟不上整体运转速度。后边人不断嚷嚷:“咋搞的,快点,快点......”越是着急,越使不上劲,老牛一样喘粗气,眼珠都快暴出来,汗水从头上顺着脊梁淌到脚上。

       初春的天气还是十分寒冷的,衣服却像是刚从水中捞上来。晚上我浑身疼痛,瘫倒在麦草地铺上,尽管肚子很饿,却不想吃饭只想喝水。从灶房拿来杠子馍和烩菜,勉强咬一口,嘴里好像嚼泥,一点儿味道也没有。

       大坝工地黑明昼夜红旗招展,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拖拉机轰鸣,大喇叭震天。到处插着各营、连的的旗帜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愚公移山”“敢叫日月换新天”等标语口号,以及木椽、芦席搭建的革命专栏。闻名整个工地的“青年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刘胡兰战斗队”是流水线最亮丽的风景,他们不断刷新日上土方的新记录。工地广播站经常报道他们的英雄模范事迹。

       一段时间后,我实在撑不住了,加上感冒发烧,体温已经39.5度,迷迷糊糊躺在麦草地铺上,工地医务所医生给我挂吊瓶治疗。好转后,连指导员安排我在土壕里给架子车装土。几天没有好好吃饭,浑身没劲,满手血泡。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也有一些跟我一样的人招不住了,打退堂鼓,说风凉话,晚上偷着跑回去的。

       我的思想斗争也很激烈,每天拖着疲惫得散了架的身子,坚持坐在地上麦秸草铺上记日记。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为追寻建立旱涝保收粮田和当作家的梦想,比别人付出更多代价,我无怨无悔。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绝不当逃兵……

       据安升先叙述,此后,他在日记中写了篇《修大坝与修长城》的小评论给自己鼓劲。指出修大坝与修郑国渠一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的苦和累,都是为了让河水流进家乡龟裂的土地和父老乡亲干涸的心田,告别吃水比油贵的历史,永远不再有民国十八年,因干旱而饿殍遍野,十室九空的惨情。流芳百世的万里长城就是平民百姓建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指导员发现后,认为针对性强、有普遍意义,抓住了民工活思想。营部把小评论刻成蜡板,油印后发到各连队。还抄写贴到大批判专栏里,工地广播站连续广播。团部王骏升总指挥批示:“小评论这种形式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如同当年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投枪匕首,值得推广”。此后,他又撰写了《苦与乐》《坚持住与招不住》《劲可鼓不可松》等10多篇文章,从此在工区出了名。

       挖土方、运土方、填土方、碾土方,天天如此。

    运去的黄土,铺上白灰,旋耕机搅拌。数十台东方红链轨拖拉机拖拽着几吨重的狼牙棒状大碌碡,跟在屁股后面来回碾压,技术员拿着验额锤一下一下,仔细地检验碾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敢有一点点马虎。进入下一道工序前必须严格检验。包括土壤含水量、纯净度、湿度、白灰的比例等。

       为赶在三夏大忙和夏汛之前,将大坝加高到598高程,4月下旬起,指挥部要求各连队昼夜不停,实行四班三运转。夜晚巨大的探照灯将施工现场照得如同白昼,大坝像温度计的汞柱一样,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生产队将仓库的储备粮送到工地,补贴体力消耗过度的民工。内坡砌石和混凝土工程衬砌同时展开,到处是拉石料、运沙子的车辆,十几里外都能听见搅拌机、振捣器的轰鸣和电锯刺耳的声响。

       采访中,安升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谈起当年修大坝,他精气神十足,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当年工地上劳动生活的酸甜苦辣。为能参加这样造福后代的宏伟兴水利工程,感到骄傲。

       他还向我们诉说了,1958年修建帝王抽水站时,他母亲曾参与其中。母亲生于1921年,共产党诞生的特殊年份。投身建设,丹心向党,忠诚无悔,当年顾不上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毅然奔赴施工现场。用镢头铁锨小推车在工地忘我劳动,夜以继日,不愿停歇,将自己的激情与热血挥洒在水脉深处。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甘于奉献的建设者们,紧跟党的坚强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才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包括宝鸡峡在内的许多大型水利工程。

  《咸阳报》与日记本

       安老先生翻开仍然保存完好的1969年《咸阳报》合订本和一本本当年的日记本,如数家珍的向我们介绍50多年前他编的版面上“宝鸡峡战歌”和工地上民工们写的多篇豪迈诗歌。尽管纸张发黄,岁月却无法抹去当年建设者们的豪迈情怀和雄心壮志。

  安升先简介

 “追风”宝鸡峡报道开始后,安老先生每期必读,每期必转。他还写了一首诗,赞扬宝鸡峡。

一条横亘在悬崖陡坡上的长龙

一渠淸水半个世纪流淌不停

一个彻底改变黄土高原缺水历史的

工程建成

一座矗立在旱塬地区世代百姓心中的

丰碑永恒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树大根深

共产党用真心凝聚大众民心

敢叫日月换新天大无畏气概纯真

愚公移山是奋斗不息的时代精神

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成都变为天府国

郑国、李仪祉修建泾惠渠功不可没

高干渠就是陕西的红旗渠

宝鸡峡就是渭河上的刘家峡

双照湖水碧波荡漾

千年旱塬粮丰果香

问渠那得清如许

源头宝鸡峡活水来

著名文艺评论家、矛盾文学奖评委90岁高龄的阎纲先生为安升先的纪实长篇小说《追梦》题字。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追梦路上要靠矢志不移的坚持,50年后,安升先终于梦想成真,至此宝鸡峡塬上工程通水50周年,祝贺他4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出版。

精选留言

  • 阿沅再苦也要坚持建设,再累也不忘记录生活。从民工到作家,付出多少艰辛,凝结多年心血,最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追风、追梦、追光,勇往直前、超越自我、不负韶华。

  • 唐斌世纪工程手拉肩扛, 修渠引渭誓变家乡; 克难攻坚不弃不放, 奉献血汗生命闪光。 工地战歌文笔当枪, 劳动孕育作家理想; 笔耕不辍缪斯守望, 古稀追梦我辈敬仰。 ——致敬平民作家安老。

  • 源洁流淸  先后和安老师见了两次,一次是采访,一次是应邀给他拍照。著作马上就要交付印刷了,安老师安耐不住喜悦,认真校对、悉心修改。40万字长篇纪实小说似乎就是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或交代,其中有一节专门写他的宝鸡峡建设经历,文字平实但情感真切。 在我看来,安老师的作品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不仅是文学作品还是方言习俗辞典。 玩笑着要参加安老师的新书发布会,文章推出时还真有些期待。 祝贺安老师!

  • memor

    “我走过的路不止于此,有过泥泞,有过困难,有过崎岖,有过数不清的艰辛。不过,每一条路我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 一篇篇诗歌、一页页日记、一个个故事,承载着的是无数当年宝鸡峡建设者们的热血与回忆。文学不是无源之本,它来源于生活中的一切经历,正是由于安老拥有过如此慷慨激昂、踔厉奋发建设水利工程的经历,所有的文字才会如此生动真实且赋有其特殊的意义。祝贺《追梦》带着无数水利人的梦想隆重出版!

  • 人生舞台

    长篇纪实小说《追梦》的问世,正与追风宝鸡峡相映成趣。这不是偶尓的巧合,是安老在建设宝鸡峡浪潮中杰出的佼佼者代表。一手用青春的誓言扛起建设的大旗,一手用无声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紧张而又辛苦的工地上,不顾一日的疲劳,仍记着日记,这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精神!

    微观宝鸡峡这个思路,打开了另一扇

  • 夏夜晴空

    在工地艰苦的环境下,在高强度的劳动之余,能静下心坚持写日记,为建设宝鸡峡鼓与呼,既是民工又是通讯员,晚年仍笔耕不辍,一生都在追逐梦想。刘老昂扬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 李桂兰真实感人,很好!

  • 文章(老黎)祝贺安老先生长篇小说荣耀出版!向安老先生致敬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宗义 || 工伤奇缘
散文《民工岁月》
马腾驰//《西干渠》
【大美扶余】生态的运河— —“引拉工程”速写(六)
修建峡山水库的昌邑工段卜庄营 ——谨此篇献给我的爷爷以及所有修峡山水库的祖辈们
六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