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成才必须勤奋努力
2013-10-26 04:56
要成才必须勤奋努力
要成才必须勤奋努力
这可能让某些同学感到为难。毕竟,成才是人人梦想的,而勤奋,说穿了就是吃苦,一种脑力上和体力上的辛苦的付出,恐怕就不太容易吧?高科技的应用,已经把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难道就没有一些方法或捷径,让人轻松成才吗?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古人的话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人用最简明的话语告诉我们:勤奋努力就是成才真正的捷径。
下苦功夫,看上去好像是个“笨”方法,其实不然。因为学知识、长学问必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干,弄虚作假,骗不了别人,投机取巧,害的是自己。只有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干,付出自己的辛苦,10年、20年持之以恒地刻苦钻研,顽强学习,才有可能学得真正的学问,成为精通于某一行业的专家。大家可能听过孔子这么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他从 15岁开始志于学,从 15岁到 30岁,从 30岁到 40岁,从 40岁到 50岁,一直到 60岁,到 70岁才算是对生活有了丰富的知识和透彻的理解。作为一代圣人,孔子是谦虚的,他的标准较别人也是高的,我们似乎不能完全和他比,但是从他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做学问的艰苦性和长期性。
古今中外,所有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发明家、艺术家,没有一个不是经过勤奋的努力而成才的。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越国国王勾践在一场战争中被吴国军队打败,勾践忍着奇耻大辱,被迫带着妻子到吴国去,给吴王夫差作奴仆。3年后回国,他一面勤奋治理国家,操练人马,一面不忘旧耻,每夜睡在柴草堆上,用戈作枕头,还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天早起后,晚睡前以及吃饭时,都要先尝一下苦胆。在他的努力之下,越国兵精粮足,富强起来。在公元前 473年,越王勾践亲自率兵,攻打吴国,把夫差围困起来,消灭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北魏文人祖莹很小时候就迷上了看书,常常是展开书卷,苦读不止,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父亲担心他劳累过度,就出面制止,他就每天等父母熟睡了再爬起来,把窗口严严地罩住,拨燃炉子,在火光下兴致勃勃地尽情阅读。刚满 8岁,他就能把《诗经》和《尚书》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被人称为神童,选拔作为“中书学生”,成了著名的文人。
戏剧大师程砚秋,年轻时练台步着了迷,有一天在前门大街看到几个人抬着一顶大轿子,步伐稳健和谐,就跟着仔细观察,不知不觉走出好几里路。回到家,他自己练习,头顶上放一碗水,一步一步地练着,水不知翻了多少回,全身上下都湿了,累得腰酸腿疼,他都不肯歇一歇。他经过每天几十次、几百次的坚持苦练,最后终于达到了行走如飞而滴水不洒的程度,创造了一套稳重、端庄、灵活的台步,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好评。
还有,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老人,为了写就《中国通史简编》,每天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当时范老住在延安的一孔窑洞里,条件非常差,每晚只有一盏小油灯,而且是易冒烟的蓖麻油,熏得范老睁不开眼睛。范老丝毫没有受条件的影响,总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个不停,太累的时候,就靠在土墙上歇息一会儿,抽根自制的土烟解解乏继续写。到抗日战争胜利,范老已写就《中国通史简编》上中下册共计 90余万字,《中国近代史》约 20万字及若干小册子和众多论文。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已经失明。组织上决定由他把整部书的轮廓,每一章的细节构思好,他口授,别人代笔。但是这样是很不方便的,老请别人代劳不是常事,别人不在的时候,他也写不了。他就用硬纸作为一个框子,放在稿纸上,然后用手摸着框子在里面写。从清晨到晚上,一直到夜半,他还在不停地写,写完一页,抽出来,写下一页。第二天早上,他爱人起床一看,满地撒的都是他的稿纸,她赶忙帮他收拾整理好。她发现:他的嘴唇有一道浅浅的牙齿咬出来的血痕,显然,这是忍痛写作而咬出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
德国画家门采尔,勤奋异常,身上总是随时带着铅笔和画纸,遇到他以为有用的东西,就立即画下来。有一次他横跨水沟时,不小心弄脏了鞋子,他便坐下来专心致志地画起他满是污泥的鞋子来,被人称作患了绘画“狂热症”,然而正是这狂热的绘画精神,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油画家和版画家。
我们的革命领袖在这方面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马克思的时间大部分是在书房中度过的,他常常是在书房里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太累了,他决定歇一会儿,但是他是不允许自己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于是,他开始了“独特”的休息——在书房里走来走去,边走边想,边想边走。天长日久,竟在地毯上走出了一条深深的痕迹,恰似绿地上的一条小路。列宁从小就养成了刻苦学习的习惯,年轻的时候,因为参加革命活动,他被喀山大学开除了,他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1885年 5月,列宁居住在偏僻的萨马拉,在那里他认真地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还阅读了大量的历史、经济和法律著作。1890年春天,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学系的毕业考试,以优秀的成绩考完了罗马法条文、罗马法律史、俄国法律史、国际法、政治经济学及统计学、财政法、法律大全。就是这个被开除的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外人辅导的情况下,全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彼得堡——这个俄国最著名的大学的甲等毕业证书。朱德同志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名言叫:“革命到老,学习到老”,他用这句话勉励着别人,也鞭策着自己。1974年到 1976年间,朱德同志已是近 90高龄的老人了,身体状况也不佳。就在这种状况下,朱老的学习热情仍不减。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1974年,他再次翻开了《毛泽东选集》,这已是他第 9次通读了。他案头的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已经翻得很旧很旧了,里面圈圈点点,许多工作人员常常感动得鼻子发酸。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同他们刻苦的学习和钻研分不开的。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峭壁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一个学生如果不肯下苦功夫,不愿与困难作斗争,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可能成才的。有些学生以为自己头脑很聪明,不愿下苦功夫,总是蜻蜓点水般,这种人往往难成大事。“天才就是勤奋,勤奋导致成才”,这句话说得绝对了一些,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句话也讲出了一个事实:有伟大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经过特别刻苦的努力而成才的。而要成才,首先第一条就是得付出勤奋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在因上下苦功夫
关于小书房的诗句
“人生最好的捷径,是下苦功夫”
康熙:一个爱好学问的皇帝,连身边的侍卫都能引经据典
女婿眼中的马克思
【学点哲学】外国政治家名言中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