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叫碑院的地方

一个叫碑院的地方

2013-06-19 09:46:12 阅读次数: 0 字数: 1381 来源:

  □登荣

  每当有人问起我的老家在哪,而我说出“碑院”这两个字时,人们的眼中总会闪出有点怪异的神情。是的,这个名字的确有些让人费解。小时候,问我的外婆,为什么取这么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外婆的回答是,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皇帝给这里的一个人题了词。人们将皇帝的题词镌刻在一座石碑上,供奉在镇上这座寺院里。于是,人们取御赐石碑供奉在寺院中之意,将这里更名为“碑院”。

  这样的解释,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曾经多少次,在已经变成镇政府办公地的旧寺院处,去寻觅那座石碑的踪影。当然,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对这个故事的真伪,自然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直到若干年后,我在一本《地名志》上看到了有相同的记载,才知道这是真真切切的历史。

  如同她的得名一样,这里的山,称不上雄伟、险峻、奇秀、俊逸,但是,每座山头都盛满了动人的故事,给这些不起眼的平凡的山,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动感。

  就以镇政府背后的那座山说起吧!这个叫龙背石的山头,据说以前并不叫这个名字,而叫龙背山。它和远处的青子山相连,青子山上的汩汩山泉,顺着山脉流淌,不仅滋润了这龙头,让它充满生机,而且还让坐落在山垭上的碑院场有用之不尽的水源。但是,由于山的阻隔,使居住在两条沟的人出行极不方便。于是,就在青子山和龙头山交界处,开挖了一条通道。自从这条通道挖了以后,碑院场口那井里的水一天比一天少,一遇天旱,就会干涸。而郁郁葱葱的龙头山,也失去了灵性,变成了一座怪石裸露的荒山,于是就被人叫成“龙背石”,并从此延续至今。

  当然,最名扬遐迩的,还是碑院的禹迹山。这里,有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脚印;这里,有四川最大的立佛——碑院大佛;这里,有“和合二仙”的故事;这里,有奇特的“飞来石”;这里,还有古代人们为躲避战乱而修建的古堡石窟……同时,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征战的足迹。可以说,禹迹山,是一座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山。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阆南仙地”的称号冠之此山!

  碑院,曾经是著名的盐业生产重镇。碑院虽然缺水,但奇怪的是,在她的地底深处,却拥有丰富的卤水资源。早在宋代,这里就开始开采井盐,并逐渐发展为盐业销售的集散地。当年,来自通(江)南(江)巴(中)的背夫,从家乡背上沉甸甸的粮食、木柴,顺着那弯弯曲曲的小道,步行几百里,来到这里,从这里换回食盐以后,带着几分满足,一路唱着山歌,返回家乡。盐业的兴盛,让碑院成为除县城之外的重要集镇。很快拥有了三条街道,上千人口。一时间,这里酒楼、茶馆、客栈林立,一天到晚,来自各地的客商聚集这里,或前来采购食盐,或前来推销木柴,或前来参观考察。形形色色的人,充斥着这不大的场镇,让这里洋溢着繁荣、活跃、热闹。

  行文至此,不得不说说碑院的人了。一些在这里工作过的政府官员喜欢用“扯”来评价这方百姓。所谓的“扯”,就是这里的人,不是逆来顺受的人,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上世纪30年代初,红军进驻这里,碑院成为川陕苏区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的人,踊跃报名参加革命,先后有上百人加入了红军,他们,转战大江南北,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建功立业,在共和国的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炫目的名字!

  碑院,在川北南充数以百计的乡镇中,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镇。不过,碑院也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只有走进这块土地,了解到她的历史,认识到她的个性时,相信你就一定会喜欢上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微子祠
阳春三月登东湖山
这块石碑号称中原第一碑
林州寺庙探幽之三十七——东姚白云山 - 林中漫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祖国风光(1577)济宁嘉祥青山寺
“赑屃”驮石碑 体现“厚德载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