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浦检察院10月搬入百年老楼 将设公众游览区(图)
□会审公廨 /黄浦区检察院
□会审公廨前的巴洛克风格楼梯得以按原样修复 /晨报记者 杨眉

  晨报记者  周思立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建国中路20号和22号的大门常年紧闭,就连很多周边居民都不知道,在高高的围墙里,竟然“藏”着两幢近100岁高龄的老建筑——原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和原法租界警务处旧址。近日,老楼外的围墙被拆除了,得以修旧如故的老建筑恢复了原貌,修缮工程已近完成。今年10月,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将搬到这里办公,与此同时,这个办公地点也会破天荒地成为一个司法教育基地,择日对公众开放参观。

  铁栅栏、地砖都是老的

  昨天,记者参观了正在进行内部粉饰的老楼。站在建国中路上面朝大楼,左手边四层楼高的红楼是原法租界警务处旧址,右手边三层楼高的则是原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红墙、石柱、回廊、圆拱门窗……两幢老楼看起来年代感十足,但又焕然一新。

  根据史料记载,这两幢建筑是当年法租界当局整体规划建造的一个建筑群的一部分,建于1916年前后。该建筑群还包括警务处的辅助用房:马厩(当年法国巡警拴马的铁环保留至今)、采暖用房、巡捕营房以及警务处公寓、洋房等,庭院绿化、透空栏杆围墙等构成了欧陆风格的街景。

  “你看,这里的铁栅栏、护墙板、马赛克的地砖都是老的。”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告诉记者,在修缮之前,黄浦区检察院从档案馆找来了当时的老照片和有关文字记载,整个修缮过程原原本本地按照当时的图纸来进行,保留了建筑的原生态结构,以及大部分保存完善的内部装饰。

  根据历史资料,会审公廨前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楼梯,具有相当的建筑艺术价值,但后来被破坏拆除了,为了恢复建筑原貌,这次修缮时也特别按原样修建了一个。不仅如此,当年原法租界警务处旧址旁还有一座家属楼,顶楼与顶楼之间,由一座走廊连通,如今这座家属楼成了普通居民楼,与检察院已没有直接关系,但走廊仍得以保留,成了空中一道有趣的风景。

  当年曾羁押过陈独秀

  “这不是一般的旧楼,它是见证中国司法现代化进程的两幢重要历史建筑。”这两幢修缮建筑便是当年法租界警务处办案、起诉及会审公廨进行审判的原址,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王立民告诉记者,这里可以说是上海法制近代化的起点。

  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中国各地和西方各国的文化在上海融合,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逐步吸纳西方现代司法理念中的先进部分。 1869年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成立后,法租界的会审公廨也随之成立。

  “在法租界的会审公廨,最有趣的一点是,各类民事、刑事案件均由租界领事与上海道台各派一人主持会审,会审公廨审案时由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法官共同坐堂听讼,当事人有律师辩护,证人要到庭接受交叉询问,被告人不能当庭打屁股或使用刑讯方式取得口供……”王立民说,会审公廨让审判体制由“升堂”走向了“开庭”。

  “这里就是当年的法庭了。”检察长指着原法租界会审公廨的二楼大厅告诉记者,虽然如今看起来已不算大,但在当年这里就是“远东第一大法庭”。而在原法租界警务处旧址的监狱里,曾经羁押、审讯过陈独秀等革命家,楼上的办公室里曾坐过当年任职“华人捕头”的黄金荣。

  选址考虑节约公共资源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目前,这两幢老楼的修缮已接近尾声。今年10月,黄浦区检察院就将搬到这里办公。未来,“远东第一大法庭”会成为黄浦区检察院的大会议室,原来的会审公廨监狱也会继续用作警务室,作为审讯、羁押等空间。其余空间则作为办公室,容纳300位左右的黄浦区检察院工作人员。

  这一次,由原卢湾区检察院和原黄浦区检察院合并而成的新黄浦区检察院,在选址时没有征土地、造新楼,而是将两座废弃多年的旧楼,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加以利用,院方考虑了很久。“这里总体面积绝对没有以前两个地方加起来大。”检察长坦言,吸引黄浦区检察院选址此地,确实考虑了公共资源节约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这两幢建筑和所在区域深厚的司法历史和文化气息。

  一度被空置了六七年

  不过,刚来到这里时,出现在检察长眼前的,是一大片临时建筑,还有陈旧不堪的老建筑大楼。虽然是历史建筑,但由于曾几经辗转,在历史中曾先后作为法租界芦家湾捕房、上海特别市第一警察局芦家湾分局、上海地方法院检察处,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上海市公安局卢湾分局、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卢湾区人民法院等机构的办公地址,为了容纳日渐增加的工作人员,两幢建筑周围建起了一大批临时建筑,用作办公楼,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空置了六七年之久。“临时建筑要拆,历史建筑要修。”检察长说,为了如何修缮、如何施工,各方面纠结了许久,直到两年前才正式动工。看着曾经不为人知的建筑渐渐展露真容,检察长感慨地说,这不仅是两幢楼,更是一段历史。
 

  除了在历史老建筑里办公之外,黄浦区检察院还在酝酿一个更加创新的理念:将办公区域和历史陈列相结合,在适当的时候对外开放参观。

  “我们初步的设想是,在一号楼,也就是原法租界警务处的走廊里陈列史料,二楼是会审公廨的‘前世’,三楼是‘今生’。 ”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谈剑秋告诉记者,现在还在收集相关的史料,来丰富陈列内容。

  在谈到对外开放参观的设想时,谈剑秋告诉记者,考虑对公众开放的区域除了陈列区之外,还包括原法租界警务处的监狱、“远东第一大法庭”区域等。 “毕竟我们是办公区域,不可能全面开放,随时接待市民游客。 ”谈剑秋说,比较可行的是设计一条路线,带领观众逐一参观每一个区域。

  考虑到检察院的工作性质,开放参观暂时也做不到定时定期,目前确定的是每年至少会有两天的“检察开放日”,在这两天,可接待公众参观。 “平时如果有学校、团体希望参观或了解司法历史,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与我们联系。”检察长表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由于这些建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两幢建筑所在的建国中路及其周边区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上海司法机构云集的地区,这些机构的运行历史从一个方面见证了中国司法现代化发展演变的进程,对于黄浦区检察院的这一设想,不少专家表示欢迎和支持。上海立法研究所秘书长刘晓明还建议,可以考虑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等不打扰工作的情况下,对公众开放。此外,还有专家建议,可在建国中路区域建设一个介绍上海司法机构演变的陈列馆,作为研究中国法制史和法学学生的考察、学习基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周末,沪上97处文物建筑分时段免费开放!这两处是首次开放哦
重磅 | 本周六,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及警务处旧址首次向公众开放!
此路存有租界“巡捕房”,还有“槐荫小筑”等您探秘
繁华深处老房子 读你千遍不厌倦
什么??居然有两个人的检察院!!
原法国工部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