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缘
【四缘(梵catva^rah! pratyaya^h!,藏rkyen-bshi)】
一切有为法所藉以生起的四类条件。即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与增上缘。在佛学体系中,为说明万法的因果关系,曾立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此中,六因说与四缘说皆是就因而立论,然四缘说系自‘果’之产生以考察各种‘因’的起源。六因则着重说明业报轮回产生的条件。大小乘虽均采用此四缘说,然因二乘之根本义并不相同,因此对四缘的解释遂有差别。兹略述如下∶

(1)因缘∶指生起某一现象的主要条件。如竹器以竹为主要条件,竹就是竹器的因缘。佛教通常认为因与缘不同,就产生的结果而言,亲生(即主要条件)是因,疏助(即次要条件)为缘。于此乃说因即是缘,故称为因缘。小乘以之为直接产生果的因,包括六因中的俱有因、相应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等五因。大乘则说是产生果之众多因缘中,主要的不可或缺的亲因缘,如法相宗以第八识种子为一切事物的亲因缘。亦即真实的原因。

(2)等无间缘∶又称次第缘。指前念为后念生起的原因。即认识活动形成的条件。由于前念已灭时,能为后念的生起开路,使后念得以产生。因此,前念为后念之缘。在心、心所之相续不断状态中,前后二念的所属种类是相互关联的。前行的思维大体规定后起思维的种类。前后之体等同,称为‘等’。而前念引导后念,其间相续无有障碍,故称‘无间’。又,前念心导引后念心产生,因此又称‘次第缘’。唯识大乘以为八识体别,故各自前后相续而起,成‘等无间缘’;小乘则认为异识之间亦可互为‘等无间缘’。

(3)所缘缘∶旧译为缘缘。指诸心、心所攀缘的境界。亦即认识的对象。能思虑的心必须依托外境才能产生思虑。亦即外界客观事物既能使主观心识生起缘虑作用,又能限制其缘虑的范围。可见外境本身既是所缘,又是一种缘。亦即为所起的‘心’作‘缘’,故称为所缘缘。

(4)增上缘∶指任何一个事物对于其他一切事物的影响与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促成其他事物生起的条件,如阳光、空气、雨水、肥料等,此称与力增上缘。另一类是不障碍其他事物生起的条件。此称为不障增上缘。亦即一切事物皆具有增上缘的功能,唯不能作为自身之增上缘。又,一切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有为法不能作为影响无为法的增上缘。因为无为法本是无生法,在四缘范围之外,并非有为法所能影响。

一切法可分为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色法及无为法等五大类。其与四缘的关系,大致可分二种∶

(1)一切心法、心所法皆由四缘生,唯无想天之天人无知觉,外境无法具有所缘缘的作用。故无想天的心法及心所法不由四缘生。

(2)色法与心不相应行法由因缘、增上缘二缘。由于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非能缘者(即知觉者);又以色法的前后两相,其中的关系既非一定相等,又非必相续,与心法的前衰后起者不同。而心不相应行法在宇宙出现,并没有固定的相续次序,故二法俱无等无间缘。总而言之,心的现象之生起须具四缘,物的现象之生起只须因缘与增上缘。

此外,就时间、空间方面来看,等无间缘属时间的因果,所缘缘属空间的因果,因缘及增上缘则通于时间与空间的因果。此外,此四缘的关系约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的、亲的因生果关系,此即因缘;二是间接的、疏的因生果关系,此包括后三缘。
——————————————————————
对于《中论·观因缘品》,可以参看以下解释:
——————————————————————
《中论·观因缘品》大意
  一切法的存在与生起,是依於因缘的,这是佛法的根本义,所以先观察因缘,看他是怎样的生起一切法。泛泛而谈,世间一切法,有因有果,世人也未尝不说。但唯有佛教特别谈到∶凡是存在的,是从众缘所生的;非缘生的,一
点也没有。因缘二字,在根本圣典中,有何不同,很不易说,如集、因、缘、生、根、触等,都名异义同;不过习惯都简单的只说因缘罢了。一般的解释∶
  亲切的、主要的条件是因,疏远的、次要的条件是缘。其实也不一定。如萨婆多部说六因,舍利弗毗昙说十因,瑜伽论说十因,是包括一切因缘在中的;铜鍱者说二十四缘,舍利弗毗昙说十缘,说一切有部说四缘,因也是包括在内的
。怕是有部学者吧!把种种因缘,精练为四缘,为后代学者所通用。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目的在破邪因、无因,常见、断见等错误,又开示一切法的寂灭性。这本是佛学中,普遍而共认的。但一般人对缘生的见解,生起不正确的错
误,主要是以为有实在的法,从实在的缘生。本品观因缘,就是否定自性有的因缘生,深刻的通达诸法无自性空。如一般所讲的因缘,虽不同於外道的妄计,但不彻底。所以《般若经》说∶『欲知四缘,当学般若波罗密』。龙树曾假设问答,而给以说明∶讲四缘,毗昙是详细不过的,为什麽学习四缘要学般若呢?《般若经》似乎没有广谈四缘吧!要知道∶四缘生法,从实有的见地去看,起初似乎是可以通的,但不断的推究,不免要成邪见。你想!四缘生一切法,而四缘本身也要从缘生,这样再推论,其他的缘,仍须缘生,缘复从缘,就有无穷的过失。若说最初的缘,不须缘生,那又犯无因生的过失,所以有他的困难!若能理解一切法毕竟空,才能建立如幻的缘生,不再陷於同样的错误!这样,本品观因缘,就是观察能生的因缘,若如实有者所说,是不行的。但性空者,并不否定四缘,如幻如化的四缘是有的,从这样的因缘生起,不仅遮破了自性的缘生,也显示了一切法本性空寂的不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缘起
缘起法则中的四缘
中论讲义 观因缘品第一(十六)
特殊四加行
自己造的因缘 莫错怪了他人
但无论是心法,还是色法,它们都是缘起性空 所谓缘起是说有因(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