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要避何误区?|《孙子》兵解 12

原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大意:凡是没有开战之前就预计到胜利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占有多数;没有开战之前就预计到不能取胜,则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条件充分能取胜,不充分就不能取胜,更何况毫无条件呢?这样看来,胜利就可以预见了。

孙子在《计篇》开篇提出“慎战”思想,怎么确保战争之“慎”呢?那就是结尾总结的“庙算”了,也就是要进行充分的战略谋划。

“庙”指宗庙,是供奉皇帝祖宗牌位的地方。《左传》说,祭祀和战争是国家的两件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巧得很,这两件大事最初都发生在宗庙,是在祖宗们的眼皮底下进行的。只不过,目的正好相反,祭祀是孝敬祖宗,给他们银子花,给他们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受禄不能无功呀,那么,在他们的面前谋划战争,当然要保佑孝顺的子孙有好的运气,能够打败敌人了。

“算”,原作“筭”,是古人计算用的筹。差不多从夏朝开始,凡是国家有战争大事,都要首先在宗庙报告祖宗,占卜吉凶,商议对策,渐渐成为一套固定的仪式。这种最初形态的“庙算”,既反映了我们的祖先重视战前谋划,有科学合理的成分,也有企求神灵保佑的迷信成分,还有假托神意、糊弄士卒的故弄玄虚的成分。

到后来,战争之前在宗庙祭祀则纯粹成了一种仪式,真正进行战争谋划则不一定非得在宗庙,而是在“庙堂”——皇帝的办公室。因此,“庙算”就泛指君主、统帅在庙堂之上对战争进行谋划、决策的活动。类似的词语还有“庙谋”、“庙策”、“庙画”等等。

“庙算”的内容主要就是战略筹划涉及到的“五事”:道,天,地,将,法。

“庙算”的方法主要就是“七计”,对敌我双方和各自内部的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七个方面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

“庙算”制胜的机理就是“为势”,形成对敌人的有利态势。

实现“庙算”定下的战略目标的途径就是“诡道十二法”,欺骗敌人,灵活应变,掌握主动。

在孙子那个时代,文臣武将还没有分家,高级将领也没有职业化。而军队的主帅一般就是君主本人,甚至有不少国君负伤、阵亡、或被俘的记载。例如,据《左传》记载,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进攻犬戎之战中阵亡;公元前707年东周与郑国繻葛之战中,周桓王中箭负伤;公元前660年卫懿公在与狄军作战中被杀;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中晋惠公因战车陷入泥潭被俘。

这种情况下的“庙算”,在智囊团的辅助下,基本上能够做到符合实际情况,顺应形势变化。后来,或许是管的事多了,或许是变懒了,除个别的例外,像刘邦,君主、帝王就很少亲自出马了,除了在特别重要、紧急的情况下才“御驾亲征”。

有的君王,自己没有亲临战场,又对统兵大将不能完全放心,便把“庙算”变成了“遥控”,指令变成了枷锁。如果君王的确英明神武,大将又比较善于“戴着枷锁跳舞”,一般的战争还能对付过去。如果君王是草包一个,又自以为是,加上“老实”的大将,这种情况下的战争没有不败的。这种情况在宋朝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受命出征的将帅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皇帝的“万全策”,要想保住脑袋,保住官印,就万不可越雷池半步。这还不算,战争过程中,像木偶一样接受皇帝的不断的指令。据史料记载,南宋初年军情紧急,仅1134年到1135年的5个月内,朝廷就发出“金字牌”文件1023封,平均每天6封半。因此,宋朝尽管有宗泽、岳飞、韩世忠这些名将,还是免不了败亡。

所以,“庙算”不能光在庙堂上一“算”了之,必须根据战争进程、战场形势不断的补充、完善,甚至修改、替换。

有人说,“庙算”思想反映孙子重视战争中的智谋,这种看法也对,但只对了一半。全面的来看,孙子既重视计谋,又重视道义和实力。道义是进行战争的前提,实力是进行战争的基础,如果光会耍计谋,那是玩“空手道”,孙子并不主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庙与祠堂
宗祠楹联的作用
易经笔记《易经的智慧》第137集:涣卦(上)当散即散​
孙子面临硬碰硬的对攻战
《孙子兵法》第三讲:诡道与庙算
大事必察:兵学智慧助你省察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