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之间-论自身平衡

名利场上的每一个“我”都是一个基本的名利系统,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环境的平衡关系,这对每一个人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季羡林先生年近九旬才悟到:“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那也称之为天人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人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人就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季老先生晚年反复讲的“处理好三个关系”。人生大智慧,尽在三个平衡层次中——个人与环境、个人与他人、个人内部三个层面的平衡关系。

扩展阅读:《人之道》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说的“命”属自己内在的平衡,“礼”是自己与社会的平衡,“言”则是自己与他人的平衡。儒家主张的“仁+义+礼+智+信”有利于自身平衡,“温+良+恭+俭+让”有利于人际平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减少与他人冲突;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则是对名利人的无奈。孔子讲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些说法都是对“当然我”而言的。

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能否把握这三个层面平衡,平衡的根本是如何运用和分配自己的剩余智慧,正确处理生存与名利的关系。一般的人不平衡,平衡的人不一般。超然名利,始得平衡;超然小我,方成大我。多点平等心,少点分别心,保持平常心。剩余智慧全部用于求名求利的“当然我”,会导致生存智慧退化,进而导致生理不平衡和与自然的不平衡。剩余智慧用于求存求活的“超然我”是一种理想存在模式,能处理好三个层面的平衡关系,个人就幸福快乐。

个人内部平衡包括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生理平衡是自然而然的自我平衡,人的生理平衡为物质和能量 “输入↔输出”的平衡。生理平衡与“生存智慧→求存求活”相关,是所有生命系统都有的平衡。心理平衡当然而然的自我平衡,人的心理平衡为信息“输入↔输出”的平衡,主要表现为现实值与期望值的平衡,期望值源自于一定的参照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为”字当平衡修为解,意思是说人如不能自我平衡就不能生存。

心理平衡是人际平衡的基础,心理不平衡就不会有人际平衡。自己不平衡,又如何与他人平衡?凡与他人不和,要从自身找原因。人人都有输出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欲望,又都有输入别人的思想、情感的需求。所谓负能量就是所有反平衡的言行——源自内心的自我+自私+无明,向他人、向环境输出负能量只会破坏平衡,所以,既不要向他人输出负能量,也不要让自己输入负能量。行善积德就是向外多输出点正能量。于人于己莫过于平衡,凡事要维护平衡,切忌破坏平衡。人心不平衡,时时需修行;国学道儒释,修行三法门。

保持心理平衡的处方:低期望值,高容忍度,抱守简朴,慈朴合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知足知止,少欲则人和。简单、质朴、宁静、淡泊有利于积聚和节省能量,有利于个人保持内部结构平衡。爱因斯坦说:“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所谓“淡定”,只有内“淡”才能外“定”。淡泊使人聪明,宁静产生智慧。人在“致虚极,守静笃”状态下,可以穿透宇宙——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每个人在环境中都有自己的自然位置,系统与环境之平衡就是在环境中找到自己的自然位置并与环境保持和谐。个人求生存就是在适应环境和适合自己之间找到平衡,求平衡就是在所在的人文与自然环境里尽快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自然位置。一个人的自然位置是动态的,保持客观+乐观+达观的心态很重要,个体应与所处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苦劳饿空、修齐治平、随遇而安、自我修炼、求真守朴、戒躁用忍…是适应环境并使自己与环境平衡的方法。

遵循规则是自己与名利环境的平衡的重要内容,包含法规、道德、文化、风俗等。规则是维持和恢复社会秩序的工具。名利环境是形形色色“名利场”的集合,人会不知不觉地充当各类“名利场”的不同角色。人生在世要——以出世心态入世处事,以平衡方法解决不平衡问题。保持自己与名利环境平衡的处方:知进知退,在世出世,时行时止,外圆内方,智圆行直。与时俱化既含进化,也含退化,并非只进不退,只要有利于生存,不管是进化或是退化。

环境为了平衡而选择系统,系统为了存在而反选择于环境。在名利生态中,社会环境为了平衡而选择群体,群体为了利益而反选择于社会环境;名利场为了秩序而选择名利系统,名利系统为了自身名利最大化而反选择于名利场;团队为了目标而选择个人,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目标而反选择于团队。同样,人与人之间平衡也是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而相互选择对方的过程。

个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的生存策略有三:一是适应环境——改变自己,环境选择个人;二是改变环境——但个人须要聚集足够的能量;三是选择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新环境,改变自己的自然位置。个体求平衡求生存就是在环境中寻求适合自己的自然位置——在适应环境和适合自己之间找到平衡点。个人在人文生态环境中,也是与时俱化,强存弱汰,适者生存,环境选择。

自己与他人保持平衡也有三种选择:一是改变自己——主动调整自身去适应对方;二是改变对方——如果可能的话,而谁改变谁取决于能量;三是选择对方——重新选择替代方,无缘就不要勉强。原则:你不要企图改变别人,你无力改变一个人,但你可远离这个人。人与人相处的一项重要修炼是,既不因自己使他人不平衡,又不因别人让自己不平衡。改变环境还是适应环境,改变别人还是调整自己,与其纠缠还是远离烂人…显然是后者人生成本更低。改变是为了平衡,改变自己是为了拯救自己。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取就有舍,有选择就有机会成本,这“失”或“舍”正是机会成本。与世无争或有争也是考虑机会成本。

成就人生有两大算法:平衡人生=知行合一 +人我合一 +天人合一;个人价值=超然我÷当然我×自然我,人生价值是“当然我-1”。人生一大错就是加减算法错误:自家生命在做减法——过一天少一天,见一次少一次;而物欲却在做加法——多了还想再多,有了还想更有。本论解决方案有:三我一体——人性是“自然我+当然我+超然我”结构;平衡两难——难超然+难放下。平衡三思——与“环境+他人+良心”平衡否?平衡三观——客观于事+乐观于心+达观于人。平衡三十六字心法——思维方法——吃苦吃亏+低期望值+高容忍度+苦劳饿空+修齐治平+自强厚德+出世入世+宁静淡泊+向死而生。

内圣外王与修齐治平

修齐治平重在心,知行合一贵在行;修身修行修平衡,渡己渡心渡众生。知行合一就是个人内在相关要素之间的平衡。不论是道家的“内圣外王”,还是儒家的“修齐治平”,对个人而言都包含着从内到外三个层次的平衡:

自身平衡——道心佛心仁心,知行合一于心(知→心←行):曾子说修齐治平,孟子说苦劳饿空,禅宗说万法由心造,朱熹讲“灭人欲”,王阳明讲“致良知”。平衡心态三宝:吃亏吃苦+低期望值+高容忍度。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际平衡——我利你利他利,人我合一于利(人→利←我):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我非中心+名利适度化。人际国际皆变,惟有利益不变。应对名利人十六字诀:人性本贪+顺其人欲+投其所好+为我所用。

环境平衡——天道地道人道,天人合一于道(天→道←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应主动适应天道,遵循自然平衡之道。对个人言就是在适应环境与适合自己找到一个平衡点。

内心平衡为圣,与外平衡为王;自己平衡为圣,与人平衡为王。个人自内而外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的平衡来实现“内圣外王”——只有平衡的人生,才有人生的价值!

拓展阅读 头条珍藏

《天道自衡论》 汪叶斌 著

《破译道德经》 汪叶斌 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大平衡,决定命运
今日解读:内圣外王
名利场-论艺术
caogentan
忙处悠闲,动静皆宜
在静养中修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