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临习颜体《麻姑仙坛记》?

总第77    


(点击红字即可免费领取)

1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写于唐大历六年(771年),颜真卿书写此碑时,年63岁,正是其书法艺术达到成熟和创作的旺盛期。其时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正值其仕途失意,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成为心灵的寄托。在这样的意境下,其游览南城县麻姑山时,撰文并书写了此碑。

该碑用笔多有篆籀笔意,苍劲古朴,骨挺肉丰,线条于平直中见奇崛,于质朴中见虚和,于厚实中见洞达,于稚拙中见灵巧;其结体中宫舒朗,四角外拓,最大程度改变北朝、隋唐以来斜侧取势的楷书结体形式,而为正面示人的端庄意象,更充分地体现了平正、大气、从容、浩落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颜真卿书风的典型特质,堪称颜楷之精华。

2

自清朝以来,涌现的颜书大家多是临《麻姑仙坛记》之高手。钱南园、何绍基、谭延闿、谭泽闿、华世奎、陈荣昌、周钟岳、周昭怡等颜书名家无不是受《麻姑仙坛记》影响而卓然成家。

钱沣书法

谭延闿书法

华世奎书法

临好颜帖需要书者具有对原帖具象的认知能力和对其内涵的挖掘能力,以及自我之审美、融会变通的能力,最终更要跳出原帖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3

由于颜真卿富有创新精神,每写一碑帖都有“千变万化,各具一体”(《宣和书谱》)之妙。《麻姑仙坛记》自有独特面目呈现。重点体会三点:一是在宏伟中体会宽博。字体相应宽大,每个字都有横空出世的感觉。但横不任性,融于厚博,正而不板,微妙多神。二是在庄重中体会灵透。秀颖灵透是《麻姑仙坛》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讲,单薄的易于透明透气,而庄严厚重又能十分灵透,这就是颜真卿书法的非凡独到之处,也正是《麻姑仙坛记》的精髓之处。三是在深厚中体会活泼,沉着而不郁闷,气厚而不拙笨,在沉着厚实中尽显轻松与活泼。

4

《麻姑仙坛记》笔法丰富,隶意、篆意兼用,篆意较多,笔画粗细变化趋于平缓。“转笔少折法”,提笔暗过外拓,呈“蚕头雁尾之势”。这些艺术效果的形成,同颜真卿能够娴熟运用藏锋、裹锋有关,因而,我重点谈谈如何运用藏锋、裹锋及捻管转笔的技法。藏锋的前提必须是中锋用笔,只有中锋用笔,才能把毛笔的锋尖轻松自如地藏稳,使插笔和行笔不直白,有内涵,多劲道。但细品《麻姑仙坛记》,并不是笔笔藏锋,而是灵活运用笔锋。横画及捺笔的起笔藏锋多,而撇笔和竖画的起笔反倒不藏的多。

再说裹锋。一般人们把藏锋和裹锋都相提并论,认为是同一种运笔方法,这是不正确的。藏锋是指在运笔中,把笔端尖锋包藏起来,而裹锋是指在行笔过程中,把锋尖和四周边所有能出锋的毫毛全部都包裹起来,使笔锋的竖直毫毛形成交结缠拥之势。好比鞭子,只有把鞭绳鞭梢全部拧成一股劲,才能打出脆响,打出力量来。

《麻姑仙坛记》之所以耐人寻味,就是因为颜真卿把藏锋和裹锋都能自如地穿插运用。捻管转笔是长撇、长捺以及钩等笔画必用的书写技法,有的需要左转捻动,有的则需要右转捻动。一旦掌握了这一用笔方法,就可以使同一笔画在书写过程中自由转换。《麻姑仙坛记》把这种高难度的笔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堪称典范。

5

有不少书法爱好者询问我在临《麻姑仙坛记》时,如何才能找到感觉。有的人开始阶段还可以,临摹到一定水平后,反倒感觉迷茫起来。这是因为:颜真卿写此碑已距我们当今有一千多年的时间。碑帖经过历代翻刻印刷,又经漫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剥损,其中许多有价值的内在艺术信号已被遮掩和隐藏,需要临者认真钻研、揣摩、挖掘才能临出真实面貌。我在临写过程中有意识把一些潜在的艺术信号挖掘放大,使其彰显于纸面。这对初临者有一定的参考引导作用。借助阶梯登高是聪明人的有益选择,希望学颜者能从我的临本中开启思路,这也正是出版这个册子的目的所在。但这里要提醒临写者的是,一旦通过阶梯启蒙开窍后,切忌在阶梯上攀援玩味,要直追古人,在颜真卿原帖中汲取营养,否则会误人子弟,亦违我印发临本的初衷。

原题:谈谈如何临好《麻姑仙坛记》

作者:李凤刚

原载:《艺术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九成宫》不二字析 (陈云君)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一七一)
汉隶知多少(第三篇)——《张迁碑》
【学颜】颜真卿《顔勤礼碑》基本笔法和基本笔画解析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赏析
青少年书法 | 谭延闿临《大字麻姑仙坛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