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传奇白龙山

千年传奇白龙山

——薛文甫《仙磕遗踪》序

李振南

        鸡年新春伊始,文友薛文甫先生将新近编著的《仙磕遗踪》送置于我办公室案头,让我为之写序。接过文稿时,我隔着窗牖向这座城市东北方的天空投了一瞥,心也随之飞向那个近在咫尺的白龙山。翻阅一遍目录后,掩卷抚摸着这一摞厚厚的文稿,我思绪遄飞,那个在心目中已模糊了的白龙山的影子须臾间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那些记忆中的生动神秘的仙磕遗踪也在我的脑海里涌动闪现。

白龙山是我的故乡,我在童年、少年时期就是在白龙山的山水滋润下长大的,许多时日也是在白龙山的故事与传说中度过的。记得小时候知道与白龙山有关的第一句话即是:“白龙山山水,峃前媛主。”那时虽然不甚解其意,但懵懂中觉得白龙山很美,其山其水其少女都很美。稍大的时候,在启蒙老师的带领下到白龙山春游,亲身感受白龙山,又听大人讲白龙山的故典,才知道白龙山还有更美的故事与传说。

白龙山是我所在的这座滨海城市里的名山,一座真正的“龙”之山,它雄踞在乐清市域中部,横亘于虹桥、淡溪、芙蓉、岭底四乡镇交界处,海拔716.1米,面积约50平方公里,系三百里雁荡山脉的一条支脉,因而传承着雁荡山的雄、奇、旷、秀、幽的自然风景特色。白龙山最早叫丫髻山,而在史书中它还有许多名字,如窑岙山、仙鹤山、仙磑山、石骨山等等,南宋年间因“白龙娘”传说改名白龙山,人们沿袭习惯至今只称它为白龙山,由此足见民间故事的文化力量,坊间口口相传的魅力和感召力。如今的白龙山已纳入中雁荡山风景区管理,成为浙南地区一处避暑寻幽、游览憩息、登高健身、科教启智的风景胜地,也是这座城市的后花园。在我眼里,白龙山可与同处浙南的苍南玉苍山媲美,它们很像是一对孪生姐妹,我常称它俩为“奇石之山”,其旖旎的风光让人迷醉、倾倒。

白龙山自唐代以来,就有故事与传说,也被各种志乘所记载。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在《天地宫府图》一书中曾写过天下有七十二福地。而道藏典籍《云笈七签》其洞天福地部(卷二十七)载云:“第三福地仙磑(磕)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

有学者对《云笈七签》《大宋天宫宝藏》《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永乐乐清县志》《白龙山志》等古籍进行研究和实地考察,最后认定:温州梁城县即古代的乐成县,虹桥的白龙山就是失传的天下第三福地仙磕山,张董华即乐清土著人张文君,生活在东晋年间,是乐清有史可载的第一位隐士,他应是白龙山的开山鼻祖。

随后,明永乐年间《乐清县志》也载:

  按旧志载,龙女姓江氏,年方笄未嫁。因浣纱于水滨,见水中一石,状如卵,文采光莹。取置口,复浣纱,不觉吞之,自是有娠,其腹异常。父母疑其有外慕,笞垂良苦。女不得已,至获石所号哭,踊跃溺死于水。忽云雾晦暝,大雷以风,其腹迸裂,有晰蝎出,须臾成龙,入海,犹转身四顾其母。

……龙去,在常熟县庙食。间岁归黄塘(引者按:应为车),省母于清江渡,出入雷电风雨中。人见其云而入山,其鳞甲如银。龙母常于常熟县听僧说法。乾道年间旱,进士毛士龙祷雨有验。

著于清同治年间的《白龙山志》又载:“且龙泽为神龙胎息,遗迹犹存,岁旱祷雨奇验,尤为雁荡所未及。”“白龙山间二雁中,峰峦奇杰,泉石秀特……龙峰山水安雅,如阆苑台榭风清,游者意移。盖雁奇在形,龙胜在神,彼以人显名,此以龙著灵。” 可见,白龙山故事一直都是被世人所公认、所喜爱的,也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

文甫兄这本书的书名叫《仙磕遗踪》,顾名思义,它是一本民间文学作品集。众所周知,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源头,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和宝贵的文化财富,它记载和传播着地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一方人的性格形成,并构建了一方人的文化生态。民间故事历来被平头百姓津津乐道,代代相传。早些年在文化娱乐还不发达时期,我们和我们的祖辈都是听故事长大的,尤其是当地的民间故事,它是书本上没有的,它超越了教科书的范畴,甚至比课堂带来的影响力还要恒久和强大。

现在,我静下心来,手捧这本《仙磕遗踪》,重温仙磕遗踪,一种“家山”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心中丝丝缕缕的情愫也被调动,被牵扯,被梳理。文甫兄的《仙磕遗踪》共有70多篇,分山上山下两辑,除大部分我小时候已耳濡目染的篇章外,其中一部分故事与传说都是我第一次读到。这对于我来说,便有了一种新鲜之感,猎奇之心,急窥全豹之思,自然爱不释手而直读下去了。

通读《仙磕遗踪》,我的收获有三:一是文甫兄收录的白龙山故事丰富齐全,范围广阔,庶几乎包揽了白龙山的民间故事。本书将白龙山故事全方位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迄今为止白龙山故事的大集成。我想,做这样的事情,平常须要耳闻、目观、体勤,须要人的耐心、细心和恒心,也须要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这显然是许多人不敢做也做不成的,而文甫兄却做到了。二是篇目安排有序,依次推进,全书图文并茂,语言流畅,琅琅读来,像是在听说书高人在激情讲述。文甫兄在书中将白龙山名山掌故,神奇传说,娓娓道来,引人入境,欲罢不能,让人在读书的过程中神游于白龙山山水,也等于聆听了一场白龙山的故事会,其美好的享受,如饮甘醇,兴味之浓,远胜宫闱逸事、坊间轶闻。三是文甫兄在许多白龙山的故事梗概上,进行适度再创作,使故事更具可读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丰富中见简约,平淡中见奇崛,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以及深厚的人文精神。

当前,文学界也有人说,民间故事不能创作。可我认为这话有一半对,也有一半错。民间故事不能凭空想象,按臆想创作,这是不错的。但民间故事可以根据流传下来的口语脉络,进行加工、细化,进行二度创作,使之情节更加曲折,语言更加生动,故事更加饱满。这正像乡间说书人一样,看似只有一个基调版本,可每一次说书时却不会完全重复的,时时有即兴的精彩的发挥。对于每一个这样的发挥,我们难道不应该热烈鼓掌吗?

文甫兄是一位地方文史学者,又是民间文学家,对地方史研究求证,民间文学收集整理情有独钟,煞费苦心。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才。千姿百态、风光旖旎的白龙山哺育了在这一方土地上生息劳作的黎民百姓,也给予了薛文甫的才情和灵感,几年来,文甫兄已出版了《湖畔楼痴话》《仙人叠岩望九州》《拾趣斋笔记》等散文随笔集和数部志书,我也每每受到他的馈赠,每读他的新著,都会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新的启发。这部《仙磕遗踪》,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对文学的情怀和素养,也见证了他扎实的文字功底。我想,依文甫兄目前的体魄和对文学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把每一件事都做大做好的精神,那么,在乡邦文献的研究和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必将有新的建树。

是为序。

 

                       201735日作于听琴阁

 

(李振南,浙江乐清人,作家,系乐清市文联副主席,乐清市作家协会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温州乐清雁荡山
我叫乐清04
【浙江】乐清中雁荡山联
玩在乐清,旅游景点总览
记:温州乐清雁荡山
自撰乐清旅游宣传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