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奇的汉字历史 |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文字也是最独特的。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文化是没有间断的传承,汉字也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至今没有间断的文字形式。



1、贾湖刻符



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贾湖21个刻符里,已认识的11个字,分别属于反映易学里离、坤两卦之象的卦象汉字。

2、双墩刻符


大约7000多年前的蚌埠双墩遗址,发现630多个刻划符号。双墩刻符的功能,大致可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 双墩刻符反映了早期双墩先民的生活形态,具备了原始文字的性质,是汉字源头之一。

3、半坡陶符


大约6000年前,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20-30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专家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当中有一些是数字。

4、青墩刻符


大约5000年前,属于长江下游区域良渚文化的江苏省青墩遗址,其中有数字刻符。

5、庄桥坟刻符


大约5000年前,属于长江下游区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庄桥坟遗址刻符,有的连字成句了。

6、骨刻文


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形成约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

7、陶寺朱文



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其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前1900年。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遗址中发现一片扁壶残片,残片断茬周围涂有红色,残片上朱书两个文字,朱书文字比甲骨文还早了1500年。

8、夏代水书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夏墟出土的陶器有24个水书文字。一种比较折中的意见认为中国文字“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则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后期。当然,这不是公认看法,因为夏代出土的文字还少。

9、殷商时期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情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10、西周时期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和石鼓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11、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12、汉朝时期


西汉时期流行这种隶书,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13、唐朝时期



“楷书”尤为盛行。“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可见战国时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草草写成,而为草书。真正草书的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为了书写快捷,和抒发书者的胸臆,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

14、宋朝时期



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被毕升改进为活字印刷术,“宋体字”也应此产生。最早产生于北宋,是由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显得古朴端庄。“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70、80年,但是发展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黑体”也诞生了,这种字体醒目大方,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

15、新中国时期


出现了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更多精彩,请点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七种形态,我们汉字的出现和定型的历史
中国汉字魅力之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想知道它们的前世今生吗
从陶文、刻符到甲骨文,从小篆、隶书到楷书,简述汉字的演变历史
浅谈中国古代文字字形的演变
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