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律失常(二)

房性心律失常

一、房性期前收缩

1、定义: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任何部位的一种主动性异位心律。

2、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并可能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3、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症状,频发者可感心悸、胸闷,自觉心脏有跳动感。

4、心电图特征

(1)、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2)、P波后多见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3)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少数无QRS波群发生(阻滞的或未下传的), 或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室内差异性传导)。

5、治疗要点

(1)、一般无须治疗;

(2)、戒除烟酒、咖啡;

(3)、有明显症状或因房早触发室上速时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律平(普罗帕酮)等 。

二、房性心动过速

1、病因:心肌梗死、COPD、大量饮酒、洋地黄中毒特别是在低血钾时。

2、临床表现:可有胸闷、心悸,发作呈短暂、间歇或持续性,当房室传导比率发生变动时,听诊心律不恒定 。

3、心电图特征

ECG特征:

(1)、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

(2)、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

(3)、P波之间等电位线仍存在;

(4)、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5)、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

4、治疗要点

(1)、房速合并传导阻滞,心室率通常不太快:无须紧急处理;

(2)、心室率达140次/分以上或伴严重心力衰竭、休克时应紧急治疗;

(3)、非洋地黄中毒引起者:

①、积极针对原发病因治疗;

②、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减慢心率;

(4)、 转复窦性心律:ⅠA、ⅠC、Ⅲ类抗心律失常;

(5)、 少数持续发作而药物无效时:射频消融治疗。

三、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1、病因:COPD、慢性心衰、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

2、心电图特征

ECG特征:

(1)、通常有3种或3种以上形态各异的P波,PR间期各不相同;

(2)、心房率100-130次/分;

(3)、大多数P波不能下传心室,部分P波过早发生受阻,心室律不规则最终导致房颤。

1、治疗要点:

(1)、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2)、肺部疾病者给予充足供氧、控制感染,停用氨茶碱、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

(3)、维拉帕米(异搏定)和肢碘酮(可达龙)可能有效。

(4)、补充钾盐与镁盐可抑制心动过速发作。

(5)、电击复律治疗无效。

四、心房扑动

1、病因

(1)、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修补术后、心肌病等。

(2)、肺栓塞、慢性心力衰竭、房室瓣狭窄与反流导致心房增大者,亦可出现房扑。

(3)、房扑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2、临床表现

(1)、往往有不稳定的倾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进展为心房颤动,但亦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2)、房扑心室率不快时,可无症状;快时可引起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等;

(3)、房扑伴极快的心室率可诱发心绞痛与心力衰竭;

(4)、体格检查:快速的颈静脉扑动。

3、心电图特征

ECG特征:

(1)、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称F波;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等电位线消失;

(2)、心室律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是否恒定;

(3)、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4、治疗要点

(1)、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最有效终止房扑方法:同步直流电复律;

(3)、若房扑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选择直流电复律或快速心房起搏终止;

(4)、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可选用药物治疗:

①、非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洋地黄减慢心室率;

②、ⅠA(奎尼丁)、ⅠC(普罗帕酮)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助于转复心律并提高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

(5)、 消融术可根治房扑;

(6)、 持续性房扑:抗凝治疗(同心房颤动)。

五、心房颤动

1、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病人: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等;

(2)、正常人: 情绪激动、运动或酒后时,;房颤发生在无心脏病变的中青年,称孤立性房颤。

2、分类

3、临床表现

(1)、症状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

(2)、心室率不快时可无症状,但多数病人有心悸、胸闷、气短;

(3)、心室率超过150次/分, 可诱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4)、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时危险增大,栓子来自左心房,多在左心耳部;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颤时,易导致脑栓塞;

(5)、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绌。

4、心电图特征

ECG特征:

(1)、P波消失,出现小而不规则的f波,振幅间隔不定,频率350~600次/分;

(2)、R-R间隔极不规则,心室率100-160次/分;

(3)、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心室率过快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

5、治疗要点

(1)、积极寻找和治疗基础心脏病,控制诱发因素。

(2)、抗凝:

(3)、控制心室率: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

(4)、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治疗:

①、药物:ⅠA(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C(普罗帕酮)、Ⅲ类(胺碘酮)。

②、电复律(持续发作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首选)。

(4)、 射频消融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诊心律失常领域临床诊疗新进展
知识总结(10):心律失常
内科学丨循环系统疾病(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处理基层手册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