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枢穴的准确穴位图及功效作用
文章摘要:

五枢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下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主治妇科病证,疝气,少

五枢(wǔshū)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国际代码】
GB27
【特定穴】
足少阳、带脉交会穴

五枢穴,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五,代指东南西北中五方也。枢,门户的转轴,有开合功能,此指气血物质在本穴有出入的变化。五枢名意指气血物质由此出入带脉。本穴物质虽为带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但它并不一定循带脉下走维道穴,气血的流行出入受人体重力场及地球重力场二方面的作用影响,它因人体所处的体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运行特征。当人体直立时,穴内的地部经水由本穴输向人体各部,而当人体平躺时它则循带脉向脊背后侧而行,本穴如同带脉气血外出五方及五方气血进入带脉的门户,故名。
【别名】
【定位】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五枢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五枢穴位于人体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按摩五枢穴具有缓解治疗便秘、月经不调、阴道炎、阴道炎等作用。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对子宫全切术针麻。
五枢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下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主治妇科病证,疝气,少腹痛,腰胯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五枢穴名解】
五枢。五,中数也,又通午,有纵横交错之意;枢,指通上转下之意。本穴在带脉下3寸,适当人身长度之折中处,又为经脉纵横交错髋部转枢之处,故名。
【五枢穴的穴位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五枢穴的准确穴位图


【五枢穴位位置图】
五枢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五枢穴位于人体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取穴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确定耻骨联合:沿下腹部前正中线垂直向下推,可触及一骨头,此骨头即为耻骨联合;
第3步:将脐中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连线平分为5等分;
第4步:从该连线的上3/5与下2/5交点处作一水平线;
第5步:在骨盆的前上方可摸到一骨突起(即髂前上棘),该骨突起的前方和此线相交处,即为本穴。

五枢穴的功效作用

【主治病症】
①带下、月经不调、阴挺、小腹痛等妇科病证;②疝痛,睾丸炎;③腰痛,便秘。
【按摩五枢穴位的作用】
缓解治疗便秘、少腹痛、腰胯痛,月经不调、阴挺、阴道炎、赤白带下,睾丸炎等。
【按摩五枢穴的功效】
调理下焦、调经止带。
【针刺五枢穴的方法】
五枢穴向外阴部斜刺1.0-1.5寸,酸胀扩散至耻骨联合及外阴部;五枢穴直刺0.8-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腹股沟部。
【五枢穴的主治疾病】
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五枢穴的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等。
【五枢穴的附注】
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艾灸五枢穴的方法】
五枢穴艾条灸10-20分钟,五枢穴艾炷灸3-5壮。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等。配太冲、曲泉主治少腹痛、疝气。
【五枢穴的穴位配伍】
配太冲、曲泉主治少腹痛、疝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脉穴,急脉穴的准确位置图,急脉穴的作用与功效
养生系列之穴位篇19:曲骨、中极、关元之说
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图解维道穴的位置和作用功效
冲门
为女人止血止痛的有效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