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野外求生知识 ,食物的识别与猎取!

孙子在《地形》中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这里强调了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对战争的影响。在战争史上,由于不适应自然环境,造成大量减员乃至战争失败的例子很多。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军因不适应水性和水战而大败,几乎是全军覆没,曹操也险些丧生。1942年夏天,国民党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由于不适应当地的酷热潮湿气候,加之事先准备上不足和缺乏应有的适应能力,致使疾病在部队流行。几个月后,10万远征军,所剩能参加作战的不足4万。1941年月10月2日,希特勒下令向莫斯科地区发起代号为“台风”的进攻战役,然而,正当德军准备发起进攻时,莫斯科地区下起了大雪,气温降至零下40~500C,德军不适应这种冰天雪地的气候条件,冻死冻伤近11万人,数以千计的坦克开不动,大炮拖不走,都被遗弃在雪原上,连步枪的枪栓也被冰冻卡住拉不开。而正当德军在冰天雪地里挣扎时,适应寒区作战的苏军西伯利亚军团则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反攻,德军此战损兵折将100多万。可见,恶劣的自然条件对部队的生存及作战影响之大。

当然,也有能够在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例子。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四渡赤水,在云南与四川一带遇到了山峦瘴气、饥渴炎热以及伤病的困扰,但最终诸葛亮以他卓绝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克服了困难,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为以后的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解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独立作战,无后方供应保障的特种兵来讲,能够掌握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技能,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平时要全面掌握各种地形的不同特点,研究各种地形对我生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存技能训练。

只有充分了解野战生存的主、客观因素,并掌握这些因素对生存的影响,才能为特种兵提高生存能力提供有利地保证。

食物的识别与猎取

人体需要食物提供热能和营养。特种兵生存环境恶劣,补给困难,解决吃的问题极为重要。各种地形都有许多可供采摘、捕取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它们具有一定的食用和营养价值。特种兵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所携带的给养有限,器材、食品、药品等作战物资消耗大。现代条件下作战,要求参战人员根据作战任务,作战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适时组织采集野生植物和捕获野生动物食用,以弥补给养短缺和食品消耗不足,增强特种兵的生存能力。

第一节 可食性植物的识别与采集

我国地域广大,寒、温、热气候俱全,大部属于温暖地带,适应各种植物生长,其中可以食用的就有两千多种。野生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野生植物是特种兵在野战条件下,为求生存而采食的应急食物,主要有:野果、野菜、磨菇、海藻等。

一、可食性植物的识别

植物分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两种。可食性植物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不良影响;而不可食性植物则可能会使人中毒,生理功能严重失调,甚至死亡。所以,特种兵在食用植物时,必须掌握对一般植物的鉴别方法。

鉴别有毒野菜可通过简便方法初步判断。一是有强烈的恶臭怪味;二是茎、叶断后渗出很浓的粘浆物并带有异味,接触皮肤后易引起过敏反应;三是用作杀虫药的野菜。以上三类野菜均有毒,不能采食。

主要鉴别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可食性植物通用检验法

1.一次只检验植物的一部分。

2.分出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叶子、茎干、根、芽和花。

3.闻一闻植物是否有浓烈的气味或者酸味,不过要记住气味并不能说明该植物是否可食用的。

4.检验前8小时内不要进食。

5.禁止进食的8小时内,检验植物是否具有接触性毒性,将一片植物放在手肘内部或者手腕内部,如果有过敏反应,通常15分钟就能显示出来。

6.检验过程中,除了喝干净的水和吃要检验的植物,不能进食任何东西。

7.取一小部分要检验的植物,准备吃下去。

8.在把检验植物放入口中前,先用外嘴唇接触一下,看是否有灼烧或麻痒的感觉。

9.如果三分钟后嘴唇没有过敏反应,可将植物放在舌头上面,含15分钟。

10.如果没有反应,可嚼碎植物,继续含15分钟,不要吞下去。

11.如果15分钟之内没有灼烧、痒、麻、刺痛或者其他不适感觉,可吞下植物。

12.等8个小时,如果有任何不适,应使自己呕吐并喝大量的水。

13.如果没有不适,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检验同样的植物,再等8个小时,如果仍然没有不适感,说明该植物可以安全食用。

注意:植物类食物吃得太多可能会引起腹泻或腹部绞痛。

(二)菌类植物识别法

菌类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内含宝贵的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其蛋白质的含量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

大多数蘑菇是无害的,但少数种类的毒蘑菇危害巨大,一旦中毒,便很可能无药可救。如果没有把握鉴定某种蘑菇能否食用,那就千万不要试吃。

1.毒蘑菇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菇则多呈现白色或茶褐色。

2.菌盖上的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3.毒蘑菇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菇则多生于较干净的地方。

4.毒蘑菇采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

5.毒蘑菇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蘑菇则较致密脆弱。

6.毒蘑菇的质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

7.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

8.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热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

另外鉴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煮蘑菇时,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注意:一人一次只能尝试一种。如果出现疑惑,就不要试下去了。感到不对劲时,尽快刺激喉咙把它呕吐出来。木炭灰是可用的催吐剂。少量炭灰吞下肚就会诱使呕吐,此外它还能吸附毒素。

二、可食性植物的采集

采集可食性植物时,随意乱取似乎容易,但是系统采集更有效率也更安全。采集时根据植物的不同部位,有序、分层地摆放采集物,避免挤压和混合。被挤破弄烂的植物会很快变质,不再适于食用。

(一)叶与茎

柔嫩的幼枝,常为淡绿色,味道会更好一些。但比人工种植的蔬菜苦,且纤维粗壮。年老的茎叶比较粗糙,苦涩味更重。要除去茎根部的老叶,随便乱撕的叶片很易枯萎,在下锅之前就会失去所含的养分。

(二)球根与球茎

可食用植物的球根和球茎等部位含高量淀粉,最好煮食。

选择体型较大的植物时,有些可能会非常难拔,可松动根部的土壤,以减少球根被扯断的可能,然后用棍条将它撬上来。

(三)浆果与坚果

浆果与坚果蛋白质含量高,甚至还可熬出食用油。

选择体型较大的植物,采摘已经熟透裂开或将要裂开的浆果。未熟的浆果呈绿色,坚硬苦涩,即使长时间沸煮也很难下咽。许多水果,尤其是在热带地区,有着粗糙苦涩的外皮,学会剥开它们。落在树下的坚果表明已经熟透,如果树木较小,可以用力摇晃,成熟的坚果会自动掉下来,当然也可用长棍敲下它们。将多种坚果粉混合饮用,味道更佳,不亚于真正的咖啡。

(四)种子和谷类

最简便的方法是,在地上铺张帆布或一件衣服,将植物茎上的种子抽打在上面。将收集到的种子放在炉上烘烤干,磨成面即可。

注意:有些植物种子含有致命的毒素。尝一点可能不会毒死你,但不要轻易吞咽。扔掉任何苦涩有异味,品尝时有火辣麻烫感的有毒种子,取食经过检验可以食用的种类。

(五)树皮

很多树的树皮是可以食用的,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桦树、松树、柳树、白杨和三角叶杨树的树皮。树皮的反面通常是粗纤维状的,要想食用需要先晾干,然后磨成粉就行了。在紧急情况下,烤着吃也挺可口。

(六)花

可食植物的花也是可以吃的,这一点常常被忽视。花可以当成佐料与肉类同烹。

(七)汁液

如果汁液中含有糖分,可以煮去其中的水分来获得糖。

第二节 可食性野生动物的猎取

所有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食物来源。肉类食物比植物更有营养,而且在有些地方,肉类食物可能比植物类食物更容易获得。但多数动物必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直接狩猎才能得到。这要求特种兵必须掌握每种动物的特性,了解它们在何处藏身、栖息、食性、何处饮水等细节;必须学会如何最有效地杀死猎物、设置何种陷阱、在何处狩猎等方面的知识。

一、野生动物的猎物寻找

动物的踪迹几乎分布于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但时常看见野生动物却并不那么容易。学会辨认动物留下的踪迹,并能从中分辨出是何种动物,将会有助于你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狩猎或者布置陷阱。你将知道用何类诱饵最有效,并设置相应的陷阱。

(一)动物踪迹

多数动物活动都很有规律,在饮水、觅食和归巢之间有很规则的路线。留意这些踪迹信号,在湿地、雪地和松软沙石上动物足迹会更明显一些,在密林地区还会有其他更明显的信号。足迹大小基本与动物体型成正比,通过判断足迹的清晰度及其内含水渍的多少可以精确判断动物通过的时间。足迹越清晰,动物通过的时间越靠近。

清晨,可以留心观察和检查地面上动物留下的踪迹。如果露水或蜘蛛网被碰掉或破坏,动物离去时间离现在可能不会超过几小时。有些动物,比如兔子,活动半径不会很大,相应的足迹很可能说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从茂密的矮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了相关动物的体型大小。沿着足迹延伸的道路两侧嫩枝的破损程度也会提供有关动物的信息。

(二)啃食信号

树皮被剥落的方式,啃食后留下的坚果皮壳,部分吃剩下的浆果及嫩枝上的牙痕,肉食性动物吃剩的猎物尸体及猎物巢穴被毁坏的状况等等都会有助于你判断生活在附近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习性。

许多啃食植物嫩茎的鹿类动物会留下相应的牙痕,茎干树皮会留下破损的边痕。兔类啃过的树皮边痕则是光滑的。

绵羊和山羊也啃食树皮。它们留下的牙痕通常是斜歪的,而鹿类的牙痕则是垂直的。啮齿类动物啃咬的痕迹常位于树茎底部--剥光幼树的嫩皮通常也是野免们的杰作。

松鼠会爬上树茎的顶部剥啃幼嫩枝条的树皮、木屑及树皮碎片通常会散落到树干底下。如果你见到地面上散落的松木屑,很可能树上就有松鼠落窝的巢穴。但如果同时又有坚果或松子之类散落树下,则表明这有可能是爱偷食坚果的鸟类干的。在地面上一堆空果壳附近,很可能有一个啮齿类动物居住的地洞。

(三)排泄物

粪便也是确认动物类别的最好参考物之一。动物体型大小也可从中略见一二,粪便干燥程度是判断它们何时从此地经过的指标之一。随着时间的颈长,粪便会变得坚硬,特征性气味也逐渐散失--新鲜粪便会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飞动的苍蝇可以使你注意到附近的动物粪便。

哺乳类:许多哺乳类动物粪便有强烈的遗臭,这是由开口于肛门内侧附近的腺体分泌产生的,它们有标记领地、发送性信号等重要功能。

植食类动物:诸如牛、鹿、兔子留下略圆的马粪状排泄物。肉食性动物,诸如猫、狐狸等的排泄物为长条形。有些动物,包括猩和熊类,是杂食性动物。掰开一团干燥的粪便察看是否能找到有关此种动物猎食习性的线索,以便在布置陷阱时选用动物偏好的诱饵。

鸟类:分为肉食类和植食类,通过辨别鸟粪可以区分它们。食谷物的植食类鸟粪便体积较小,多数情况下新鲜鸟粪为液态。肉食类大型猛禽排出丸状粪便,粪里可能还会有未完全消化的肉类残渣,如鱼、鸟、鼠或啮齿类小动物等。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的地域内可能就有水源,因为小鸟不会飞离水源太远,但是肉食性鸟类却不会依水源远近限制它们的生活区域。地面上富集的鸟粪通常表明周围会有鸟类的巢穴。鸟类喜欢在枯树上就餐,那里有许多蠕虫可供捕食。

(四)掘出的土堆

有些动物在地上掘洞以寻找昆虫和蠕虫类食物。如果明显有新的潮湿的碎土,很可能不久前就有动物光临过这里。野猪会翻拱大块的地面,大块泥泞加上动物打滚留下的痕迹通常是猪类动物留下的。松鼠掏挖植物根茎会在地表留下小面积扒痕。

(五)遗臭与气味

留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注意空气中遗留的气味,它们很可能预示着野生动物何时出现。一种动物存在之地很可能会有其他动物在此生存--有肉食性猛兽存在之处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捕食对象。有些动物嗅觉非常灵敏,尤其是狐狸。天气寒冷时,大型动物的呼气往往凝结成可以看得见的雾气,如果你处于有利地形,即便相距较远也能察觉到。

(六)地洞与兽穴

许多动物通常在远离水面的高地上打洞做窝。有些种类的动物,比如免类和松鼠,尽管有狡兔三窟之说,要捕捉它们其实也并非很困难。兔子应急的洞穴很容易被挖开,或者用一段刺蕾枝或带倒钩的丝线就可把兔子从离地表很近的地洞,钩出来。肉食性动物通常藏身洞穴之中,这在多林地带很是普遍。洞穴周围的排泄物或兽迹会暴露出它们的行踪--同时也表明洞穴已被占用。

在野外生活时,补给吃光或没带干粮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食物?

1、选择植物类食物攻略

在野外生活时,不能长期依赖单一植物作为食物来源,也不要断定鸟类、哺乳类或昆虫类动物食用的植物一定能被人类食用。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选用植物类食物的一些技巧。

”试毒“:野外的植物,大多数都是我们没吃过没见过的,倘若作为食物,首先要辨别植物是否有毒。第一步,可以切下植物闻一闻,如果发现有苦杏仁味,或桃树皮气味则弃之。其次,可以挤榨汁液涂在肘部与腋下之间的前上臂,如有不适也弃之;如果没有不适,可以触动唇、舌或咀嚼一小块,如有任何不适同样弃之;如无不适,可以吞咽一小块并等待数小时,如仍然没有不良反应,可以认定该植物安全可食。

不能采集的植物:建议采集淡绿色幼枝、球根、块茎、落果等。但是,注意不要采集以下植物:带有乳白色、乳状汁液的植物、亮红包植物、分裂成五瓣形的浆果、茎叶上有微小倒钩的植物、枯黄的叶子,以及成熟的羊齿类植物等。

▲刺梨

可食用食物:大自然为我们提供植物类的食物也是丰富多样、不计其数的,在这里就简单例举一些常见的品种:

荒漠地区—仙人掌、刺梨;

温带地区—蒲公英、荨麻、车前草等;

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棕榈类、野生无花果、竹类;

极地地区—云杉、北极柳、地衣;海岸地区的巨藻和紫菜等

同时,乔木树皮的内层、某些树木的树胶和树脂、白桦和枫树的树浆,以及相某些真菌植物、沙漠植物、热带植物、海滨植物、海藻植物等均可以食用。

▲车前草

除此之外,不要吃具有以下特征的不明植物:

①长得像蘑菇;

②长得像洋葱或大蒜;

③长得像芫荽、欧防风根或莳萝;

④有类似胡萝卜的叶子、根或者茎块;

⑤汁液呈奶白色,或者暴露于空气之后,汁液会变成黑色。

2、捕捉动物类食物攻略

所有动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食物来源,有些动物(如昆虫)在捕捉时几乎不需什么技巧,但多数动物必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狩猎才能得到。因此,掌握一些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捕捉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掌握动物的活动规律:多数哺乳动物在早晚活动,白天只有猛兽烈禽奔走,大型草食性动物整天觅食,小型动物频繁进食、活动,你可以根据不同时段来设置陷阱捕捉猎物。

寻找动物的踪迹:清晨,要留心观察地面上的动物踪迹。如果露水或蜘蛛网被碰掉或破坏,说明动物离去的时间在几小时之内;有些动物(比如兔子)活动半径不大,如果发现足迹,表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在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它的体型大小。

通晓动物的啃食信号:不同的动物啃过的东西留下的痕迹都是不太一样的,可以据此辨别动物的类型以采取不同的狩猎措施:

鹿类动物—在夏季啃过的树皮成长条形,在冬季啃过的树皮有垂直牙痕或疤痕;

兔类动物—啃过的树皮,其边痕较为光滑;羊类啃食树皮,留下歪 斜的牙痕;

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多位于树茎底部;如果发现地面上有散落的树木屑,树上可能有松鼠穴,但同时又发现有坚果或松子散落树下,表明可能是鸟类干的;在地面上一堆空果壳附近,可能有啮齿类动物的地洞。

排泄物区分动物:

哺乳类动物—粪便有强烈遗臭;

植食类动物(牛、鹿、兔)—粪便略圆如马粪状;

肉食类动物(猎、狐狸)—粪便为 长条形,

鸟类—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范围有水源;地面上鸟粪富集,表明周围会有鸟巢。

通过土堆区分动物:例如,野兔会翻拱大块地面;较大动物经过会有明显潮湿碎土,松鼠掏挖植物根茎会留下地表小面积扒痕等。注意:不要食用显示出病态的哺乳动物,不要食用动物肝脏等。

3、海上觅食攻略

在海上,人们比较容易获得的食物是鱼,但是不要冒险。

捕鱼:通常,捕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钓鱼——把鱼线拴在船尾,让船拖着等鱼上钩。漂流者一般找不到真正的鱼饵,就用碎布条做成假鱼饵,骗鱼上钩,如果发现钓线突然绷直,或和船构成直角,说明鱼已上钩。如果钓上一条大鱼,当它被拉进船时应猛扑上去,把它抱住压在身下,并在最短时间给它致命一击。二是叉鱼——这种捕鱼技术要经过专门训练。

捕海龟:海龟对声音很敏感,力大无比。应该做一个有活扣的套索,套住龟的头部。万一没有套索,就众人配合抓龟鳍,不要抓龟的头部。

捕鸟:方法一是徒手捕捉,这要眼明手快;方法二是用竹竿击断鸟的翅膀;方法三是用长杆打鸟(轻轻摆动竹竿,吸引鸟使它飞得又低又近,然后猛击)。

4、孤岛求生攻略

关于孤岛生存,大家都听说过鲁兵逊漂流记、现代的各种版本的荒岛生存故事,但是对于如何在孤岛上寻找食物生存下来,大多数人并不太了解,这里提供一份食谱给大家参考。

牡蛎和蛤:当潮水退去以后,是寻找牡蛎和蛤的好时机,通常这在海滩薄沙层下。

龙虾或螃蟹:夜晚可以用死鱼作饵抓龙虾或螃蟹,逮住后要将其打昏,当心它们的锋利的钳子。然后用水煮沸,15分钟后即可食用。当然,多数贝类可以生吃,但是煮后食用更加安全一些。

海龟:如果发现沙滩上有两行平行的足迹,沿着它找就可能发现海龟蛋。抓到海龟,应将其背朝下翻过来,用刀或棍把龟肉撬出来,除去硬壳、内脏,煮熟或烤熟后就可食用。

海参:在岩石和热带礁石上可以找到海参,其体内五块长条形白肉可以剥下来煮食。

盐:寻找海水进过的岩洞和岩石,上面有被太阳晒干的盐,将其溶解再过滤,即可食用。

5、沙漠觅食攻略

把多余的兽肉切成厚2cm、宽数厘米,挂在阳光下晒2~3天,直到完全干透,可以长期保存;或将肉切成片并擦干,用干热的沙子埋上,不用盐,亦可长期保存;或在慢火堆上搭建一个架子,上面放上肉片进行薰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植物之间的“军备竞赛”
为什么大自然离不开大象,它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老花匠常说的扦插是啥?一剪一插,全国花友都该学
野外生存技巧4——食物的辨别和获取
麝的食性特点
什么鱼吃鱼屎?6种吃屎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