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湿和痰湿不一样,区别还挺大的,别傻傻分不清了!

脾湿和痰湿,都是中医的说法,脾湿是中医常见的常见证型之一,而痰湿,指的是人的体质的症状,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脾湿

脾湿,也叫中焦湿热,指的是脾胃受湿邪困阻,表现的一系列症候。

分型:脾湿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又分为寒湿和湿热;虚证,又分为脾气虚和脾阳虚两种。

原因:多由于人体元气不足、脾失健运、饮食不节、水湿内阻、痰浊内生等引起。

主要表现: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全身浮肿、小便短赤、脘腹痞闷、头身困重、食欲不振、口中黏腻不爽,痰涎壅盛,大便溏泻不成形,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等症状。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常用中成药:中成药有归脾丸、健脾丸、六君子丸、木香顺气丸、藿香正气丸、平胃散、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等。

  • 若以脾虚为主,导致湿浊内生,表现大便稀、食欲差,舌淡,可选用参苓白术散。

  • 如脾阳虚为主,如胃脘部冷痛,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 如以湿重为主,表现为苔白厚腻口腻,伴有感冒症状,可选用选用藿香正气。

因为脾湿分为不同的类型,所以临床具体服用药物时,需要辨证准确,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调理方法:

  • 改善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饮食清淡营养易消化,多吃山药、薏苡仁、红小豆、莲子等食物,煮粥煲汤。

  • 规律作息,不熬夜。适当进行运动,每天快走或者慢跑40-60分钟,每周不少于五次,长期坚持,多多排汗。

  •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久住湿地,经常晒晒被褥,保持家里干燥通风。

  • 还可以配合艾灸、拔罐的方法来祛湿,主要穴位包括足三里穴、中脘穴、脾腧穴、胃腧穴、阴陵泉穴等等。

痰湿

痰湿,是指人体体质的一种症状,即痰湿体质,其中,痰和湿均为身体里的病理性代谢产物。

原因:中医认为,痰湿的形成与肺脏、脾脏和肾脏等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是最为突出的,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肺为储痰之器,所以,痰湿的症状表现,主要会与脾、肺相关。

主要表现:体型肥胖,四肢易浮肿,咳嗽咳痰,痰白质稀,量多易咳,口淡不渴,胃纳不佳,头身重困,容易出汗,舌体胖大,舌质淡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治疗原则:化痰止咳,运脾化湿

常用中成药:中成药有归脾丸、健脾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金水宝等等,而方剂可予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

调理方法:

  • 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吃寒凉、太甜和太咸的食物,容易生痰,不吃肥甘厚味,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降低。

  • 多吃一些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可以多吃海带、冬瓜,适当吃点生姜、干姜等辛辣食物。

  • .避免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经常做运动,比如慢跑、散步、游泳、太极拳等。减轻体重,改善体质。

脾湿和痰湿有何区别?

从中医的角度,脾湿属于病因,可以引起不同的证型,而痰湿则是一种病症名,是指人体体质的一种症状,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

从上面的病因、主要表现等也可以看出来,脾湿与痰湿,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

但相同的一点都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很大关系,所以才会有诸多相同的症状,比如浮肿、头身重困、舌苔白腻等等临床表现,比较难完全区分开,一般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及表现,对症用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嗓子总卡痰,痰多吐不完?三盒中成药肝脾肾全调,搞定生痰体质!
引用 体质与中成药(九):痰湿体质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每日中药:香砂养胃丸 赶走老胃病中医有绝招(视频)(相关链接:长寿百岁草、治疗多种疼痛的特效药、这就是中医、治疗脂肪肝、甘草、名老中医、解读基本中成药、脑力劳动归脾丸...)
痰湿体质吃什么中成药治疗比较好?
痰湿体质的症状
祛湿应该怎么做?7种证型,对应用药搭配服务话术,轻松解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