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压之探讨(谭述渠)

西医所谓血压病,遍查中医文献,无此名词。因中医检验病状,全以望闻问切所得全体症状为断,而西医则侧重仪器检验,大都以局部症状为断。

然其所列症状,西医多消极治疗方法,如戒食肉类,多食蔬菜生果,以求血压减低,甚至有以为血有多余而加以抽血者。结果每因营养不足,伐其生发之机,以致危殆。直至现在,举世尚未有良好治法,皆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故耳。

考西医列举高血压症状,大约分为四类:

属于神经系统者:主要为眩晕、眼花、耳鸣、耳聋、头痛、失眠诸症。

属于循环系统者:主要为心悸亢进、胸闷诸症。

属于肾病者:主要为小便频数或不利、尿赤色诸症。

属于脑溢血者:主要为猝倒、遗尿、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骞涩、神识不清、昏迷诸症。

以上诸般症状,在中医古籍中,统称为风病。兹谨就中医传统理论,分别言之: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全赖肾水以济之,血液以濡之,中宫以培之。

肾虚阳弱,水不气化,则木失其养,肝枯而燥,燥则生风,风阳鼓动,相火随之,致眩晕生焉。

眩晕者,上虚曰眩,下虚曰晕(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曲运神机,劳伤乎心,心神过用,暗吸肾阴,阴耗于下,阳升于上,尽力谋虑,劳伤乎肝,肝虚生风,亦耗真阴,欲安风木,先补癸水。然太腻不利于脾,盖脾喜和煦,阴从阳长,血从气生。故宜补命肾,健中阳,使心肾交通,胃和脾健,木附土安,诸虚可复。若见病医病,非徒无益,反生他病焉。此现世之所以无良好治法也。

头痛者,头为阳首与厥阴肝木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据,惟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据,厥阴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故头痛一症,多由起于风寒,而大寒犯脑,尤为严重。皆由清阳不升,风火乘虚上入所致。如阳虚浊邪阻塞,气血瘀痹,而为头痛者,在以搜逐血络,宣通阳气为主。如火风变动与暑风邪气上郁而为头痛者,以辛散轻清为主。如阴虚阳越而为头痛者,以镇摄补虚和阳息风为主。如肝木上触兼内风而为头痛者,以息肝风滋肾液为主。盖邪逢其身之虚,随眼系入于脑,则脑受邪而头痛也。

眼花者,肝开窍于目,肾精为瞳子,肝之精为黑睛,五脏六腑,皆受于脾而贯于目,劳心耗肾,水不养肝,肝虚生风而上扰使然耳。

至若耳鸣耳聋,因肾之窍开于耳,耳之聪司于肾。肾主闭不宜外泄,肾气渐衰,肝木泄之于外,肝火一动,肾气随之上逆,故耳窍窒塞而不清也。

失眠之症,由于心肾不交。盖心藏神,肾藏精与志。寐虽由心,必赖肾之上交,精以合神,阴能交阳,水火既济,自然熟寐。经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失济,左右不协,故阳不交阴,阴不交阳,皆致失眠。且血不归肝则不卧,胃不和则卧不安。其本虽在心肾,其为病之由,仍关肝胃,盖肝肾亏于下,胃阳扰于中也。然肝胆之不寐易治,心不寐难瘥,故有阴阳异治之法,当以潜育为宗也。

上述皆为神经系统之症。

治愈心悸亢进,胸闷等症,经以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冲,冲脉动,则诸脉皆动,小腹属肝,气从小腹蠕动,逆冲于上,故心慌意乱,跳跃如梭,肾不养肝,气失摄约,盖心为致病之标,肾为受病之本也。

胸闷者,脾胃不舒也,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肾为胃关,肾虚肝失其养,木燥上逆胃络,脾阳困顿,肝木克之,故饮食入胃,不能散布通调,致津液停蓄脘中,而痞闷耳。如或思虑过度,心脾受亏,木郁不达,气化为火,中土受其克制,以致胸腹作胀,食少无味,心胸烦闷,皆由于肝木克脾而已。此循环系统症状所由生也。

若肾病之小便频数或不利,尿赤色诸症,或因脾肺积热,移于膀胱,或因肾经虚而热燥,阴无以化,或因肝火阴挺,不能约制,或因思色精降而内败,或因精极复耗所致。是则小便数,有热有虚,数而少,为实热,宜渗之。频数不可略忍,又复短少,日数十次,或有余溺,为肾大虚之候。色黄者为阴虚,宜滋阴。色白体赢者为阳虚,升者少而降者多,宜补火。此则肾病之症所表现也。但就高血压病言,原属之肝肾受病而起。上列之小便频数或不利,尿赤色诸症,即为肾病之附属症状,兹不举例。

按脑溢血,或高度脑充血病,在高血压病中最为严重,实即中医所谓中风病也。此病有真中类中之分,真中风者,真为邪风所中,猝然击仆偏枯,神昏不语等症,与阴亏火盛,阳虚暴脱,神昏不语等类中症相类。

谨略举内经及诸家理论以为说明:

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九宫八风偏曰: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风邪则为击仆偏枯矣。又岁露篇曰:其死暴痰也,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

素问风论篇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偏枯。又曰:风者善行而数变。

又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又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此内经诸篇,言暴病卒死,击仆偏枯,言不可快,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掉眩强直,乃风乘虚入,如此其明且著也。

左传言:风淫末疾。即今之苛痹偏枯诸症。太仓公言病沓风,四肢不用,使人瘖,瘖即死。即今之中风不语。

金匮要略言: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及歪僻不识人,舌难言,口吐涎。伤寒论云:言迟者风也。

华元化言:中风之病,口噤,筋急,舌强,手足不遂,偏枯失音等症甚详。

后魏书言:临淮王孙孚好酒遇风,手足俱痹,口不能言。

巢元方言:风症奄忽不知人,舌强不能言,噤不开,口歪,目不能平视,四肢不收,暴绝如死。

孙思邈言: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及卒暴诸病,皆从风得之。

以上诸家,皆谓“中风瘫痪者,皆由降息失宜,心火暴甚,则水不济火也”。李东垣云:贼风乘虚而中者有三:中腑者病在表,多着四肢,故肢节废;中脏者病在里,多滞九窍,故性命危;中血脉者病在半表半里,多在胃土,故口眼歪斜。朱丹溪谓:西北风寒,真中者多,东南气温,类中者多。真中者寒伤营血,血虚风盛,类中者,湿土生痰,痰热生风,均各有所见。

经云:以三阴三阳发病为痿,为偏枯。三阴之病偏于左,三阳之病偏于右,若阴阳皆亏,则四肢瘫痪。

风病之来,要不外阴精阳气,不能转输布化,风火痰湿,乃得乘机窃发,阻其窍隧经络,酝酿而成,遂至本虚标实。本虚则容易受邪,而风火痰湿,虽名外邪,其实,风即逆气所化,痰则饮食所生,火亦阳气偏胜,湿则脾虚不运,即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内经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阴气者,五脏之精气也。精气暗亏,三邪易发,故病者每在四十以后,少壮者鲜耳。

盖气虚生痰,痰闭经络,则右手足不仁;血虚生风,风闭经络,则左手足不仁。血气皆虚,则风痰并炽于经络,则左右手足俱不仁矣。医者补偏救弊,按症发药,阴阳分析,自有可治之方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名医汇粹(11)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二百三十九
《续名医类案》——瘫痪
走出中风后遗症的病理认识和诊治的误区上 - 中医医理探讨 - 中医中药论坛 中医论坛|中药...
证治准绳杂病-明-王肯堂
孙西庆教授运用五脏辨证治疗中风病经验微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