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解读┃心有桃花源,处处水云间


田园生活对于久受环境污染和快节奏压力折磨的都市人来说,也许是内心和身体更加本能的一种需要。人们在身心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面对了无法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主动选择借助外力和外部环境来缓解压力和卸下重负,是人“适应能力”的一种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田园生活是能够通过外在缓慢而简单的“田园能量”来释放和修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变得不堪重负的身体和灵魂的。这或许也是生命对更愉悦舒适生活的一种自然选择。

但事物总是有多面性的。对于另外一些喜欢热闹、便利、友情等等的人们来说,真正的田园生活,可能要面临着更多更难适应的现实问题:比如不会农田耕种、卫生问题、生活的不便利、饮食起居的不习惯、无法忍受孤独等等。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理性的决定去过全然的田园生活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人生似乎将永远面对“两难的选择”,在喜欢的生活中总是夹杂着“不喜欢和不如意”。人生似乎也将永远面对两个基本问题“真实的面对自己”和“给这个世界一个交待”。那些最终选择“田园生活”的人们给出的最好范例是如何让自己在身心与世界冲突时达成了一种和解和平衡。但这只是让自己生活的更好的方式之一,而绝不是惟一。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习惯追求和耐受性、适应力都有太大的差别。

通过某些其他方式来有意识的调解生存压力和节奏,比如建立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主动调节生活的节奏;或者主动将不喜欢变为喜欢,比如将家里和工作室的空气、饮用水、食物等加以净化,定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等等都可以培养自己内在更好的适应能力,提升生命的耐受力和抗损耗力。这种自我内在力量的提升将沉淀成一种生命的素质,它使人们无论处于庙堂之高、还是居于江湖之远都可忧其君忧其民;身居陋室,却能惟吾德馨;从心随境转、为物所困提升到“境随心转”的自由境界。

正所谓:心有桃花源,处处水云间。

中国文人的隐士情怀

王绩:隋代琴家,诗人,王通之弟。早年入朝为官,亦想博得封侯拜相,但并不受朝庭重用,仕途不顺,故弃官隐于东皋,号称“东皋子”。任职时,他嗜酒不干事,因此被弹劾解职。他叹息说:到处是罗网,还是回家安心。于是回到家乡河渚间。他有田十六顷,奴婢数人,他和家人种粮食酿酒,还养家畜、采草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直到29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所做皆是芝麻小官。到他39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自41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美好的田园乐趣。然而陶渊明毕竟不是稼穑的好手,终究过着穷隐的生活。

孟浩然:唐代诗人,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之家。在40岁以前,他一直在襄阳砚山附近的涧南园过着隐居生活。后来上京投考落第,游吴越后再度归隐并投入修炼的生活中。除了晚年在朋友张九龄帐下做过几年官外,他的一生都是在隐居中度过。他特别喜欢山水,游览山水、陶冶性情是他一生中生活的基本内容。他对陶渊明特别崇拜,认为陶渊明式的隐居是高雅的林园生活;躬耕垂钓,自逸自足,饮酒取乐,趣味盎然。没有俗人来打扰,培养着古代高人雅士的高风亮节。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他21岁时举进士,作大乐丞,因戏子们跳黄狮子舞获罪而牵连到他,把他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这一年,王维初次尝到官场失意的打击。那次坎坷的经历似乎为王维的归隐山林埋下伏笔,张九龄执政后,王维屡得升迁,而王维已无心从政,一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远离污秽混沌的浊世,寄情山水,伴着月色终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维晚年最唯美的一首诗,化用《桃花源记》的意境,却写出了新意
王维与陶渊明的相似与不似 
六首意境超美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向往陶潜桃花源,钟情青山归田园——刘著《月夜泛舟》读后
陶渊明
8首描写田园生活的经典诗词,田家乐,隐居情,跃然纸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