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博士谈中医养生(十一):活血化瘀话三七

余 博 士 专 栏

如今服用活血化瘀的三七粉已成为中老年人养生的一种时尚,有人服用正宗三七且服之得当从中获了益,有人服之不当或误服了土三七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中医特别强调辨证论治,不推荐盲目跟风服用名贵中药以养生,提倡既要鉴别药物真假,更要辨证确定是否适宜服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三七和瘀血的那些事吧。

什么是瘀血?

凡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我们最为熟悉的脑梗死、心肌梗死,它们都与瘀血有非常大的关系。


瘀血是如何形成的?

瘀血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了解这些对我们如何合理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来养生防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气虚血瘀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主要由脾胃将饮食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气、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肾中所藏的精气组成,它对血液有推动其运行和温煦的作用。当出现气不足时,其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必然减弱,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出现了血液的瘀滞。气的生成主要在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饮食不节则脾胃伤,脾胃伤则水谷之气生成不足,久则气虚血瘀。

气滞血瘀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需要肺、脾胃、肝等脏腑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当这些脏腑出现功能失常时必将出现气的运动停滞,如一个人经常郁郁寡欢或性子急,特别易怒,表现为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临床上可见右胁肝区时有胀满不适,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气不行血的血瘀证,表现为右胁胀痛,固定不移,夜间明显。当然饮食不注意节制,寒温不调,饥饱无度,长此以往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机运行不畅,久则气滞血瘀。


血寒血瘀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人体血液的运行必需人体阳气充足,阳气不足温煦力量减弱,则血管收缩,血液运行凝滞不畅,从而出现血瘀证。平素贪凉饮冷,要风度不要温度,过劳熬夜等行为易导致阳气损伤,出现寒凝血瘀。

血热血瘀

热邪入血初期多可引起血液循环加速,部分病人可见血管壁薄弱处破裂出血,久则热邪易耗损阴血,使血液粘稠,血液运行变为缓慢,从而导致血瘀证。过食辛辣刺激,饮酒过度,易致热邪入血,耗损阴血,久而久之,可出现血瘀证。


血虚血瘀

血虚引起的血瘀,就好像小河里河水少,水流也慢河底容易沉积泥沙,血虚之人心脏射出的血在脉道里流速慢容易产生瘀血。

痰湿阻络血瘀

痰湿内盛可侵入血管,阻塞脉道从而表现为血瘀证。临床上见到的部分冠心病,中医叫做胸痹病,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舌质紫暗,或舌底络脉迂曲,苔厚腻,实为胸阳不足,痰湿阻络所致,中医治疗这类病症,除了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外,更需使用温胸阳、化痰湿的药物。

外伤血瘀

跌打损伤可导致表现为皮肤青紫、肿胀疼痛的血瘀证。这个现象生活中很常见,也很容易理解。


       了解了瘀血形成的原因可以使我们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血瘀证,毕竟治病用药要追本溯源才能更准确到位。

既然谈血瘀证的治疗,就可能会涉及到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相关药物及其用药的指征(通俗点讲就是用某药的理由,如服用三七的理由),那么如何来判断是血瘀证,它在人身上会有那些特征表现了?

       归纳起来有身体局部出现疼痛感,疼痛处拒按,夜间明显,多为刺痛,疼痛的部位固定不移,如瘀血在体表,可见皮肤青紫肿胀,瘀血在体内,严重者可触及肿块(如脾肿大、肝肿大),望诊可见面色发黑,肌肤粗糙干燥如鱼鳞状,口唇指甲青紫,口干不欲饮,记忆力下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底络脉迂曲。

当今人们生活水平较高,三七、藏红花等贵重药材常被当做养生佳品互相馈赠,是否贵重就是好东西,就可促进我们的健康?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前面已经谈了瘀血的形成多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血虚、痰湿等原因,它们是因,当我们出现瘀血的特征性表现时,治疗多是以祛除病因以治本(如补气、行气、散寒等)为主,辅以治标(活血),如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创立的补阳还五汤是用来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这个方子里用了大剂量的黄芪来补气,作为本方治本的主要药物,佐以小剂量的活血化瘀药物(地龙、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以治标,这样配伍应用于临床后效果明显,被公认为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典范。试想如果是气虚血瘀的病人我们只是盲目的单纯服用耗血动血的三七、藏红花等,可能不仅不能改善病情,相反会适得其反。当然瘀血虽然有它形成的原因,当病人以疼痛等特征性表现为急时,亦可以急则治标,以活血化瘀为主。

纵观古今活血化瘀的名家名方,使用三七的处方非常之少,并非三七非良药,亦非医家不识三七的良效,那为何活血名方多选用赤芍、当归、川芎、红花(非藏红花)、桃仁等药物而不纳三七于方中,实为三七乃化瘀止血的良药,用于出血性疾病及跌打损伤效果始见优良。如《本草纲目》记载三七主治吐血、咳血不止,赤痢血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重度赤眼等;《本草备要》记载三七为金疮杖疮要药,故清代名家陈士铎使用三七加入方中治疗妇女血崩,清末民初的张锡纯使用三七加入方中治疗久痢的便脓血。

因此三七虽为名贵药材,并非人人皆宜,亦非有血瘀证就可放心久服,毕竟血瘀证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活血治疗必须辨证才能更为有效。此外一定要避免误服土三七致肝脏损伤而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

余博士

余利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会员,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科诊治、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检查、放大胃镜下消化道早癌诊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止血术、胆总管结石取石术、消化道早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等内镜下治疗,对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皮肤病、妇科月经病等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门诊地点:门诊二楼国医堂2073诊室

供稿:余利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质调理 | 血瘀生百病,最危险的『血瘀体质』该如何调理?
最凶险的一类体质,如果存在请务必及时调理!(体质养生系列之:瘀血体质)
血液瘀堵,疾病不断!活血化瘀,帮你解决健康隐患
脑血栓的中医治疗方法
大多数疾病来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庸胜堂中医》什么是瘀血,形成原因,瘀血的致病特点,辨别证型,治疗方药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